
教你读懂肾功能检查化验单
肾功能检查是临床评估患者肾脏功能的重要手段,也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面对化验单上高高低低的箭头,您是否感到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接下来就让我来为您解读肾功能检查里最重要的四个项目的具体意义。
一、血尿素氮(BUN)
血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因此尿素氮的生成量取决于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组织蛋白质分解代谢及肝功能状况。上消化道出血、饮水较少、严重感染和高蛋白饮食时,均可使BUN暂时升高。BUN没有血肌酐敏感性好,只能作为粗略观察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单纯BUN升高不一定就是肾功能减退,需要结合其它指标。在透析患者中,BUN可作为透析充分性指标。
二、血清肌酐(Scr)
血清肌酐项目可谓是肾功能实验室检查中的“老鲜肉”了。所谓“老”是因为肌酐的检测已经经历了130余年的历史。所谓“鲜”是因为时至今日,虽然有许多新型肾脏损伤的生物标志物涌现,但Scr依然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个肾功能评价的指标。
血中的肌酐由外源性和内生性两类组成。机体每20g肌肉每天代谢产生1mg肌酐,每天肌酐的生成量相当恒定。血中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肾小管基本不吸收且分泌量较少。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血中的肌酐浓度取决于肾小球滤过能力。当肾实质损害,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至正常人的1/3时,Scr浓度就会明显上升。故测定Scr浓度可作为GFR受损的指标,敏感性较BUN好,但不是肾功能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
Scr的临床检测方法有:苦味酸法、酶法(湿化学法和干片法)和电极法(较少使用)。苦味酸法价廉物美,最常使用。酶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佳。在分析Scr结果时,尤其在看不同医疗单位之间的结果时,不要直接地比较Scr数值的大小,更要注意检测方法、检测试剂和参考值范围的不同。与其他生化检查一样,Scr采血时应空腹,即采血前8-12小时禁食,可少量饮水。
另外Scr在临床上的影响因素也较多:
1.血清肌酐受年龄、性别、种族、肌肉活动、饮食中肉类摄入量、肌肉消耗性疾病、药物等影响;如:肉食摄取过多、体育活动较多、肌肉分解代谢旺盛、体型强壮的患者Scr水平容易偏高;反之长期素食者,长期卧床肌肉萎缩、体型瘦小的患者Scr水平容易正常或偏低,肾功能已经下降但反映不出来。
2.血清肌酐除了经肾小球滤过外,还有小部分从肾小管分泌,其分泌量随肾功能的减退而增加。严重慢性肾脏病的患者经肾小管分泌的量可达血清肌酐清除量的40%。
3.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清肌酐清除,除经肾脏排泄外,还可因胃肠道细菌过度繁殖而降解,通过肾外排泄。
正是由于Scr并不是肾功能受损的敏感检测指标,且受影响因素较多。人们一直在寻找能够代替它的指标来作为早期肾脏损伤的标志物,于是就有了下文所说的胱抑素C。
三、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
胱抑素C,又称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可存在于各种体液之中。如果说Scr是肾功能检查项目中的“老鲜肉”,那么CysC可谓是肾功能检查项目中的“高富帅”了。所谓“高”是指CysC出生高贵,被认为是GFR的优良内源性标志物。所谓“富”,因为其生产成本高,临床收费高(公立医院收费60-100元不等)。所谓“帅”,因为自1985年被当作肾功能标志物以来,随着方法学的改进和研究的深入,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CysC不受年龄、性别、体重和炎症等因素影响,其性能优于Scr,特别是在肾功能仅轻度减退(GFR<80ml/min)时即可升高,敏感性高于Scr,可被用于肾脏滤过功能早期损伤的评价。另外,CysC在化疗、糖尿病、新生儿、妊娠期、肾移植、急性肾损伤等患者的肾功能变化的监测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然而,CysC也有自己的缺点,在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时,CysC水平升高;甲状腺功能异常时,CysC也会受到影响。这些升高和下降与肾功能本身没有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采用不同的方法检测CysC的测定值和参考范围有所不同,不同厂家试剂检测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别。CysC不能直接用于慢性肾脏病分期和预后判断,也不能用于药物剂量调整。
四、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在严格控制饮食条件和肌肉活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血清肌酐的生成量和尿中的排出量较恒定,其含量变化主要受内源性肌酐的影响,由于肌酐大部分从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排泌量很少,故将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内在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检测前需要患者低蛋白饮食(<40g/d)3天,禁食肉类,避免剧烈运动,于第4天收集24h尿液。准确量取尿量,留尿同一天抽血2-3ml同时送检。由于24h尿液留取不方便,易导致留不准(少),且高温时需冷藏,影响肌酐检测,因此常引起误差。后来变出现了4h留尿改良法测定Ccr。
由于Ccr不受肌肉含量和饮食习惯的影响,可反映真实的肾小球滤过功能,是临床评价肾功能最可靠最常用的指标。Ccr低于参考值80%以下者,则表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低至50~70ml/min,为肾功能轻度损害;31~50ml/min,为肾功能中度损害;30ml/min以下,为肾功能重度损害。
五、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
鉴于Scr和Ccr在临床应用上的局限性(Scr的升高往往晚于eGFR的下降),专家们应用Scr和/或CysC浓度结合人口学特征(体重、性别和年龄等)开发了一系列的方程来计算GFR,常用的有Cockcroft公式、肾脏疾病膳食改良MDRD公式和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CKD-EPI公式。这种通过公式计算得出的GFR被称为“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
三种eGFR的计算公式各有利弊。Cock-croft公式不适用于老年人、儿童和肥胖者。MDRD公式估算GFR高值的准确性比估测GFR低值的准确性要差,可能原因是肌肉量的减少和蛋白摄入量的减少导致肌酐生成减少。校正的MDRD公式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并且对于eGFR高值的人群更加适用。但是MDRD公式是基于西方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开发的,并不适用于中国人群。我国专家进行的临床研究显示,CKD-EPI公式在中国人群中估测eGFR的效力最好。对GFR高值人群来说CKD-EPI公式也优于MDRD公式。
eGFR可用于筛检、评估和治疗慢性肾脏病,并可作为肾功能不全时药物剂量调整的依据。单纯eGFR降低是年龄增加的生理性老化还是疾病状态导致的肾功能降低,需要结合其它化验检查和病史综合分析。根据GFR将慢性肾脏病分为5期,见下表
慢性肾脏病分期 | 描述 | GFR(ml/min/1.73m2) |
1期 | 肾损害:GFR正常或升高 | >=90 |
2期 | 肾损害伴GFR轻度降低 | 60-89 |
3期 | GFR中度降低 | 30-59 |
4期 | GFR重度降低 | 15-29 |
5期 | 肾衰竭 | <15(或透析) |
六、总结
总之,肾功能化验检查的各项指标均有优点和不足之处,需要结合病史,年龄、体型等情况个体化地综合分析。
本文是龙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