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聋的防治
1.新生儿: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已经普及,筛查如果未通过的话主要有哪些原因?
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原因:1)神经性耳聋;2)新生儿期外耳道羊水、胎脂、胎性残积物滞留,3)新生儿中耳积液,4)筛查时小儿体动较多或烦躁。小儿感冒、鼻塞、流涕、咳嗽或喉鸣及呼吸音重等情形,5)检查技术及操作等不规范。如耳塞未完全插入外耳道;耳塞的插头与导线之间断线;测试环境不符合标准等。后面4个因素通过正确处理,听力筛查可以通过。如果仍未通过,可以进一步进行脑干诱发电位和多频稳态,中内耳CT和MRI检查。
与哪些因素有关
相关因素:(1) 出生前:1) 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利尿剂或滥用药物(吸毒)和酒精; 2)有与听力损失有关的综合征或遗传病;3)宫内感染,有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弓形体病引起
2). 出生后: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住院超过5天: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高胆红素血症达到换血要求;病毒性或细菌性脑膜炎; 新生儿窒息;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机械通气;体外膜给氧;
哪些措施可以预防或者降低新生儿听力异常概率?
1)杜绝近亲结婚,做好优生优育的宣传,听力损伤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如果父母或家有听力下降家族病史,则儿童出现耳聋的风险会增加,应尽早检查、干预;
2) 积极防治妊娠期疾病、孕期患风疹等病毒性疾病可能导致内耳损害,产生小孩出生后听力下降,母亲接种疫苗可以预防风疹的发生;母亲患梅毒,其孩子的耳聋几率将增加,这些孕妇应进行治疗;除非在医生的指导下,孕期应尽量避免使用任何耳毒性药物;
3)注意全身健康,接受计划免疫,积极防治急性感染性疾病和全身疾病。
4)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减少产伤早产儿,新生窒息,缺氧,都有可能导致听力损伤,应尽量避免和及时干预。
5)出院前接受听力”初筛";对未通过者需在42天内接受"复筛";对"复筛"未通过者应在3个月内进入听力损失的诊断程序并且应在6个月内明确诊断并对确诊者进行干预。凡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和婴幼儿,即使筛查通过,仍应跟踪随访听力至3岁。
2.儿童时期: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儿童听力下降的原因:外耳道异物、外耳道耵聍栓塞、鼓膜外伤性穿孔、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爆震。
分泌性中耳炎是造成儿童听力下降最常见的原因,大约90%的儿童曾患有分泌性中耳炎,大多发生在出生后6个月到4岁之间,2岁以前的发病率可以达到60%以上。大部分(90%)孩子的病情在6个月内可以自然痊愈。
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腔内有液体,没有发热、耳痛、耳流脓症状。中耳腔内的液体可以像水一样稀薄,颜色通常有点淡黄。如果时间长,也可能会非常粘稠,橡胶水一样。
家长如何及时发现?
较大的儿童可能会告诉家长,耳朵闷,像有什么东西塞住一样,耳朵里面有嗡嗡的响声,感觉轻微听力下降。一些孩子可能常常把电视的音量调得很高;或者别人跟他说话的时候,常常说“什么”,“再说一遍”或者不搭理;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因为听不到老师讲课,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常常答非所问学习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对周围的声音反应迟钝,比如没有将头转向声源,语言发育延迟等,发音不准确,讲话不清楚,含糊。对声源的位置判别能力差,转头听家长讲话。
每个孩子每1-2年行一次常规耳鼻喉科检查,耳声发射、声道抗、纯音电测听,以排除外耳道耵聍、分泌性中耳炎等。
儿童时期为了预防听力受损,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按规定进行传染病预防接种,避免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等;
2.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早期预防,发现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3.一些药物可能损害听力,尽可能避免使用;
4. 避免噪音、意外伤害对耳部及听力的损害.
3.中青年人:听力下降甚至耳聋的常见原因?
1、传导性耳聋,常见的病因有:先天性外、耳畸形,各种类型的中耳炎,耳外伤,耳道耵聍栓塞,耳硬化症等。听力损失是可逆的,通过去除病因,部分或完全恢复听力。
2、感觉神经性耳聋 ,常见的病因有:先天性内耳畸形、药物中毒性耳聋、病毒感染(腮腺炎等)、爆震性聋、噪声性聋、突发性耳聋、老年聋、听神经瘤等。大多数是不可逆的, 但短时期内发生的突发性耳聋,经过积极治疗可以好转或治愈。
3、混合性耳聋,常见的疾病有:患中耳炎多年,未经系统治疗,最后导致混合聋。
要做好哪些预防措施?
1.提高生活水平,防治传染病,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减慢听力老化过程。
2. 合理使用耳机,长时间戴耳机大声地听音乐会严重损害听力。一般情况下戴耳机的时间一次不要超过20 分钟,
3.严格掌握应用耳毒性药物的适应证,尽可能减少用量和疗程,发现有中毒者应尽快停药治疗。
4.及早发现及治疗突发性耳聋及分泌性中耳炎。
5. 及早治疗感染性疾病。
5.避免颅脑损伤,尽量减少噪声和其他有害因素的接触,戒烟戒酒,加强个体防护观念和措施。
什么情况下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听力?
如果小声音听不清,经常说话打岔,长时间不交流,言语分辨率差,只闻其说不明其意,或者听力突然明显下降,或者严重眩晕、呕吐发作,或者耳部有回声,或者耳鸣突然发生,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听力
4.老年:老年人耳聋多和退化有关吗?
老年性耳聋多和退化有关,与老年人整体的神经、血管健康和耳聋关系紧密,导致老年性耳聋的因素包括1)内在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全身因素(情绪紧张,某些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2)外在因素,如环境噪声、高脂肪饮食、吸烟酗酒、接触耳毒性药物或化学试剂,感染等等,这些因素均会引发或加重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发展。
预防措施?
1、避免长期的噪音刺激,使用防噪耳塞。
2、要戒烟限酒。
3、老年人必须慎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
4、饮食有节,合理营养。节制食用动物脂肪,控制体重防止肥胖,限制糖和食盐的食用量,以防止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发生。
5、坚持体育锻炼促进周身血液循环,使内耳能获得良好的血液供应。
5.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听障人群,是否只能借助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恢复听力?
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听障人群,为了获得较好的言语交流,需要借助于助听器或人工耳蜗。
哪些情况下建议使用使用助听器?
双耳听力平均纯音听阈大于40分贝最好佩戴助听器,
听力损失约40~50分贝,听不到低小声的人,选配低功率及中功率助听器;
听力损失约50~60分贝,听不到普通讲话声的人,听力损失60~70分贝,听不到高声讲话的人,可选配中功率及大功率型助听器;
听力损失70~80分贝,听不到大声喊叫声的人,选用中、大功率助听器;
全力喊叫声听不到的人听力损失约约80~90分贝或更高,可选配大功率及特大功率助听器。
大于90分贝或者助听器选配后言语识别能力无明显改善使用人工耳蜗恢复听力。
选配和使用时有什么要注意的?
选配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 严格而全面的听力学检查和专业的听力师的帮助时验配的基础:获得听力损伤的部位、程度、性质的准确信息,言语接受和理解能力,以及患者工作与生活的实际需求。患者通常不能准确描述量化的听觉需求,需要有资质、有经验的听力师的专业服务。
2、 正确的选配时关键:严谨的循证医学效果评估,厂家工程师根据患者的听力学诊断和言语需求选配合适的助听器类型、功率、计算机芯片、软件功能,并编写听力程序后,需要从数量和功能两个层面对助听效果进行客观、可量化的评估,切实了解佩戴后的增益、最大输出和清晰度,保证患者舒适清晰佩戴,并无副作用。
3、 反复调试和适用是正确获得良好效果的途径:连续而可靠的复诊与随访,获得了一台助听器,听障患者的康复工作仅做了三分之一,初次佩戴至少需要历时一个月的三次调试和两次评估,人的听觉和助听器性能都存在变化的可能,成功的听觉康复是一个相伴一生的过程。定期的听力复查和助听器性能检测是必须的。
4. 专业的保养是良好使用的保证:助听器是使用很高的个人电子产品,需要专业的定期保养和维护,才能保证助听效果连续可靠。
本文是刘建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