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刘玲玲 三甲
刘玲玲 主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中心

脑卒中及卒中康复小科普

2204人已读

序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脑卒中发病率呈增长趋势,脑卒中以其高致残率成为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类重要疾病。因此我们除了认识脑卒中外,也要重视卒中后康复。

什么是脑卒中

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尽管脑的重量只占身体总重量的2%,但脑血流量占心输出量的15%,全脑耗氧量约占全身耗氧量的20%,并且脑组几乎没有氧和葡萄糖的储备。阻断脑血流约10秒钟就会耗尽脑内氧气,导致意识的完全丧失;5分钟后脑组织出现不可逆性损伤。因此,充足的脑血流供应对保持正常的脑部功能极为重要。

脑卒中(cerebral apoplexy) 又称脑中风,是指因各种诱发因素致脑血管破裂或狭窄而造成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和由此而引起的永久性或一过性脑功能异常。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前者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硬化性脑梗塞、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后者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以突然出现的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最为常见,死亡率相当高,经及时抢救幸免死亡的患者大多都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什么是卒中康复,卒中康复包括哪些方面

卒中康复是指通过多种手段,针对患者各种类型的功能障碍进行训练和再训练 ,使患者的生理功能也包括心理、社会以及职业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最终目标是让患者回归社会。卒中康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物理治疗:主要改善肢体功能。包括肢体的主、被动活动,体位转变训练,平衡训练,行走训练等。

2.作业治疗:主要改善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如穿衣、洗漱、饮食、如厕、家务活动。

3.言语吞咽治疗:主要改善交流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和吞咽功能。

4.康复工程:主要借助假肢、机器人等为伤残人士服务,改善患者功能。

进行卒中康复的必要性

大量资料表明脑卒中幸存者中50%~80%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言语不清、吞咽困难、智力减退、关节僵硬和挛缩等;其中约有75%的患者丧失劳动能力;68%的患者需他人帮助料理生活;16%的患者长期卧床或住院;只有1 0%~20%的患者可达到基本痊愈。患者家属因要照顾病残的家人而损失大量的工作时间,给家庭和整个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预防并发症,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护理费用,最终使患者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进行卒中康复的时机

发生卒中时,部分大脑受损。发生卒中之后的前几个月,是康复的最佳时机。“时间就是康复”! 2011年《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推荐的早期康复是指“患者早期在医院急诊室或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旱进行康复治疗。

以前很多人觉得患者还在卧床期,不适合进行康复,以免加重病情,其实这是错误的。还有些患者家属不知道康复的重要性,没有及时进行早期康复,导致患者出现大量并发症,如关节挛缩、血栓、肺部感染等,不仅影响康复进程,更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近年公布的资料, 提示脑血管病患者经早期而正规的康复治疗,第一年末, 日常生活能自理的可达 60 % ,30%的患者可重返工作岗位,只有5%的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由此可见, 对脑血管病患者实施康复治疗与否和早晚的结果是大不相同的。早期康复能使一些原来需要依靠家庭和社会负担和帮助的残疾人,变成一个能生活自立和为社会继续做贡献的人。

卒中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前几周和前个月可以看到明显改善,后面进程相对缓慢,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才能看到远期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人民医院


刘玲玲
刘玲玲 主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