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观点及优势病种
一、学术观点及影响力:
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临床与科研并举:(1)以扶正除积为主要治则,治疗肿瘤强调“三辨”及“一要”,逐步实现中医治疗肿瘤慢病化,最大限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三辨:①辨虚扶正以抗癌:“养正则积自消”,扶正法在肿瘤治疗中意义重大,而扶正首先辨明气血阴阳亏损,调和阴阳,生化气血,突出健脾益肾、益气养阴,增强自身抗癌作用。②辨证祛邪以制癌:祛邪目的,在于化积,包括软坚散结、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清热解毒等法,善用虫类搜逐。③辨病选药以治癌:因肿瘤的发病部位和性质不同,继承前辈用药经验,并结合现代药理进展选方用药。一要:根据《灵枢》“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重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肿瘤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作用。(2)传承创新扶正培本与益髓生血治则,开展多学科合作治疗恶性血液肿瘤,倡导补肾益脑治则在血液病中的应用。我院血液科从无到有,带领团队,结合现有的特色和优势,以诊治恶性血液病及难治性血液病为重点,如各类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增多或减少症及地中海贫血等;以中医药治疗以上疾病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为特色,不断创新,提高对血液病的诊治水平。(3)积极创新,科研与临床结合,不断推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血液病学术发展。科研思路活跃,创新思维,紧密围绕健脾益肾解毒法防治胃癌复发转移机制开展研究。第一,保护失巢凋亡防治胃癌转移研究;第二,健脾益肾解毒法干预非癌细胞阻遏胃癌转移前生境新策略机制研究;第三,围绕胃癌恶病质骨骼肌消耗的自噬机制研究。通过中医药调控肿瘤转移灶细胞凋亡、转移中失巢凋亡、转移前生境、晚期恶液质系列研究,强调治疗全过程融合中医治疗,尤其以早期干预、防治肿瘤复发转移疗效独特。
2007年入选北京科技新星。曾被评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青年科技标兵和中青年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
二、优势病种:
多发性骨髓瘤:补肾益气活血解毒法内服与外治联合应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
恶性淋巴瘤: 补气养血、补肾填精、软坚散结法联合治疗,中西医结合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及生存期
血小板减少或增多症:采用健脾益肾、益气摄血或活血化瘀纯中医治疗,显著提高生存质量。
白血病: 在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期,加强支持治疗,减少出血及感染并发症;在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中防复发。
恶性肿瘤放化疗期间并发症及副作用的中西医防治: 具有提高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及机体放化疗的耐受性从而实现增效减毒作用,能在增强放化疗杀灭肿瘤细胞效果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细胞给予有效保护,并提高放化疗的完成率。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胃癌、肝癌、食道癌、大肠癌等): 从各种癌前病变到癌症各个阶段,强调中医治疗贯穿全程治疗,治疗手段应以扶正固本为主,以守为攻,寓攻于补,抑制肿瘤的同时固本培元。
晚期肿瘤及老年性肿瘤的维持治疗: 可用中医药进行保守治疗,有效控制恶液质阶段进程,远期效果好,在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乳腺癌: 通过中医药复方多法“扶正固本、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以毒攻毒”联合治疗,增强患者的身体机能,提高治愈率及无病生存期。对晚期合亲多脏器转移患者,特别是骨转移和肺转移患者,明显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肿瘤术后防治转移复发的中医药干预治疗:运用中医药,扶正与祛邪并举,改良滋生“癌细胞”的土壤,从而抵抗肿瘤的复发转移,使一些有残存癌灶的患者,亦可获得较长期生存,提高远期效果。
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放疗所致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性直肠炎的中医药防治;卵巢癌晚期腹水的中医内外合治。
肺癌:肺癌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采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其主要治法;运用经方治疗晚期胸腔积液;骨转移及脑转移采用中医药治疗能有效延长生存期3-5年。
脑胶质瘤:采用滋补肝肾、活血通络法纯中医治疗,防治术后复发,对带瘤患者能有效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是吴洁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