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岁宝宝喝配方奶还是牛奶好
近几年来,随着我们国家对母乳喂养的提倡和大力宣传,“配方奶比母乳好”这样的论点已经不得民心;但同时一种新的观点——“配方奶比牛奶好”正深入人心。
牛奶不如配方奶?
认为牛奶不如配方奶的论断,主要有以下三点依据:
1. 配方奶营养更全面
不可否然,在宝宝没有开始正常的三餐饮食以前,奶是他们的主食,包括母乳和配方奶,适合宝宝尚未发育成熟的肠胃系统,同时营养也相对全面。一岁以后,随着辅食种类的日趋多样化(6个月左右开始添加辅食),宝宝也将逐渐适应家里正常的三餐饮食,这是他们全面营养的基础。
也就是说,基本上在一岁以后,奶的作用仅仅是钙和蛋白质的补充,而不作为宝宝营养均衡的保证。家长更应该依靠谷物、面、鱼、肉、蛋、蔬菜、水果等多种类食材,从这方面为孩子提供微量元素等更为丰富、全面的营养,而并不仅仅通过奶来获取。
2. 配方奶更易消化
正如前面所说,宝宝一岁前肠胃比较娇嫩,配方奶中的一些植物脂肪可以帮助宝宝进行消化和吸收,相对于牛奶来说这是一大优势;但一岁以后,宝宝的消化系统进一步完善,奶中的脂肪也变成了日常饮食中的一小部分,所以和牛奶相比,配方奶已经不存在优势,同时还可能潜在其他风险。
还有人认为喝牛奶会导致便秘,原因可能是觉得钙的摄入量过高。其实绝大多数宝宝一岁以后每天的奶量在350-500ml左右,一般不会超过700ml/天,所以不存在钙摄入过高的问题;如果真的发生了便秘,家长应该首先从其他方面去考虑。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要说明:少数宝宝由于体内缺少乳糖酶,从而导致乳糖不耐受(一喝奶就拉肚子),那么这类宝宝应该选用零乳糖的牛奶、或者用自制的酸奶代替。宝宝喝牛奶也要从少量开始添加,最好先从喝酸奶开始。
3. 牛奶中含磷高,会影响钙的吸收
说实话,牛奶中的含磷量仅仅是比配方奶略高一点。在钙摄取充分的前提下,几乎不会导致钙的流失。更何况肉类中含磷量更高,也不可能不让宝宝吃肉吧?
而钙的含量高低,从下面这张图表中可以看到:无论是3段还是4段的配方奶,它们所含的钙、蛋白质、脂肪都不如牛奶中的含量;但另一方面,配方奶中的能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却很高,这样难免就增加了宝宝肥胖的风险。
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喝牛奶,听听5大权威机构的建议
宝宝什么时候开始喝牛奶,我们说了不算。来听听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儿科协会、日本厚生省(日本负责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的主要部门)、香港地区卫生署和台湾地区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这5个权威机构的建议。
“满12个月后,大多数宝宝都可以和其他家庭成员吃一样的食物。”
——世界卫生组织
“宝宝满一岁之后,可以给他全脂牛奶或者低脂(2%)牛奶,同固体辅食(麦片、蔬菜、水果、肉)一起提供均衡的饮食。”
——美国儿科协会
“牛奶饮用与否取决于母乳结束的情况。喂食牛奶建议在1岁之后。”
——日本厚生省
“一岁幼儿已能从多样化的饮食摄取所需的营养。家长需注意奶只是一岁或以上幼儿均衡饮食的一部分,亦是一种较易获取钙质的来源。”
“家长可让幼儿饮用较配方奶便宜的牛奶(包括鲜牛奶、冷藏或保鲜装UHT牛奶、或全脂奶粉)。家长无须为幼儿转用成长或助长配方奶 (即3、4段)摄取额外营养。”
——香港地区卫生署
“奶類可提供豐富的鈣質及蛋白質,但牛奶容易受到污染或引起過敏,因此建議一歲以下嬰兒不要給予牛奶,可以選擇起司、優格”
——台湾地区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
可见,权威机构普遍认为,宝宝一岁以上就可以喝牛奶。但这并不是指要终止母乳喂养(毕竟母乳除了能补充钙、蛋白质和脂肪,还有增强免疫力和促进母婴关系的作用)。但诚如香港卫生署的建议,对一岁或以上幼儿,奶只是均衡饮食的一部分,只作为一种容易获取钙质的来源,宝宝日常所需营养仍要以多样化的食材为主要获取途径。
配方奶的问题
1. 含糖量高: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糖分高会增加肥胖的风险外,也会增加患龋齿的可能;此外,经常喝甜的配方奶还会降低宝宝正常吃饭的食欲。
2. 出门携带不方便:当妈的都知道,带宝宝出门如果超过两三个钟头,分装好的奶粉、保温瓶、奶瓶、清洁刷子这些都得带上;冲奶粉的时候得先晾一下水温,喝完后还得洗奶瓶,流程很是繁琐。但如果只需带一盒纯牛奶,插上吸管就喝,是不是方便很多呢?
3. 价格贵:当然,如果家里不缺钱,也不用担心宝宝肥胖、长蛀牙、不好好吃饭的问题,出门带着保姆从来不需要自己动手冲奶粉,那么配方奶想给宝宝喝到什么时候,都!不!是!问!题!呢!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