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心病不早治疗可以导致严重肺动脉高压而失去手术机会
肺动脉高压(简称肺高压),这个词对于部分先心患者或家属来说并不陌生,它是包括先心病在内的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即疾病导致的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增加,最终引起右心衰竭。早期可能并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咯血等一系列症状。
哪些先心病会引起肺动脉高压?理论上讲,所有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都可能导致肺高压。即体循环血液经过先天性异常通道分流至肺循环,引起肺血流增加;肺血流一旦增加,肺血管就会反应性的收缩,引起肺动脉压力增高。此时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任由肺动脉压力长年累月地增高,肺血管的结构就会发生不可逆改变。
小知识: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包括最常见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在所有先心病中占比超过2/3。
肺动脉高压的发展进程?
肺血流增加后、肺血管床处于充血状态时的肺高压我们称为动力性肺高压。在这个时期,如果及时对心脏畸形进行矫治,阻止血液从左向右分流,那么肺循环血量将恢复正常,肺高压也会随之降低。
但如果肺高压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肺血管在长期充血的影响下,内膜会逐渐增生、变厚、变硬,失去原有的弹性,即肺血管结构发生改变,肺高压也将由动力性转变为器质性阶段。发展到器质性阶段,有的先心病已经无法矫治;有的即使能手术,手术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器质性肺高压发展到一定程度,会演变为艾森门格尔综合症。孩子出现全身发紫,没有力气,走一小段路就走不动了,生活质量非常差。这个时候,基本上只能通过服用药物来改善症状、延长寿命,但肺血管病变已经很难消除。
如何判断是否已发展成器质性肺高压??
肺高压的发展,是渐进性的、动态演变的过程。在动力性阶段尚能通过手术扭转,但一旦发展成器质性阶段,相当于肺血管结构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手术可能就失去了意义。那么如何判断是否已发展成器质性肺高压呢?
1. 心脏超声检查:是目前做得最多的一种诊断方法。通过彩超可以计算出肺动脉压力,但无法准确评估肺血管阻力及其可恢复性,而这正是决定手术是否可行的重要依据。
2. 右心导管检查:通过测量肺动脉压力,计算肺阻力和缺损的分流量,以此来评估手术的可行性。
3. 肺组织病理检查:从肺上取出一块组织来进行病理切片。但由于操作难度较大,加上病变的不均质性导致难以界定全肺血管的病变状态,所以一般做得比较少。
以上是医院常用的判断器质性肺高压的三种方法。有的医生会根据他们多年的临床经验,通过简单查体,对肺高压的发展程度做初步判断。
1. 紫绀:原本左向右分流的患儿如果出现了口唇和甲床的青紫,往往意味着肺高压已变得严重。如果只是在剧烈哭闹或运动时才有紫绀,则可以进一步评估;但若是在安静状态下就有明显紫绀,手术可能就无法实施了。
2. 杵状指:指/趾末端出现膨大,甲床凸起。杵状指意味着患者缺氧严重,并常与紫绀合并存在。疾病发展至后期出现杵状指,其实已经暗示了大部分患者的手术机会变得渺茫。
3. 咯血:这是肺高压发展至晚期的常见症状。如果患者出现咯血,手术的几率也很小了。
不能手术的患者该怎么办?
当肺高压发展至非常严重的阶段,已经没有手术指征时,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来缓解症状。
适当休息,不做重体力活,避免过于劳累。
吸氧。在家添置吸氧设备,每天规律吸氧,缓解症状,提高自主生活的能力。
药物治疗。降低肺高压的药物,如波生坦、安立生坦、万安可、前列尼尔等,可以改善症状、提高运动耐量,但是要长期服药,不能中断。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