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
强直性脊柱炎治疗
5473人已读
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关节炎(类风关)有着本质上的区别。①类风关女性发病多于男性,强直性脊柱炎恰好相反;②类风关在各年龄段中均可发生,高峰年龄为30-50岁,强直性脊柱炎多发于年轻人,高峰年龄为20-30岁;③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大多为B27型,类风关无此现象;④类风关以四肢小关节为主,上肢多于下肢,强直性脊柱炎下肢多于上肢,大关节多于小关节;⑤骶髂关节炎在类风关中十分罕见,而在强直性脊柱炎中高达100%;⑥类风关的关节外症状以皮下结节、胸膜炎、巩膜炎为多,而强直性脊柱炎以眼虹膜睫状体炎、血栓性静脉炎为多;⑦类风湿因子在类风关中为阳性,而强直性脊柱炎则大部分为阴性;⑧类风关的X线表现以关节周围骨质疏松、骨质侵蚀多见,很少有钙化、骨化现象,而强直性脊柱炎则钙化、骨化较骨侵蚀更为多见。 以往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近年的研究显示本病如能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极大部分是可以得到很好控制的,甚或达到临床治愈。但可惜的是由于本病发病早期与一般腰腿痛相似,患者往往辗转求医未果,身心备受煎熬,少数长期误诊或漏诊,最终导致残疾。所以,早期及时正确诊断是获得治疗成功的关键。中国医学健康网 治疗目标: (1)控制炎症,缓解疼痛和发僵症状,防止脊柱关节畸形; (2)维持良好的姿势,保持脊椎和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 (3)预防并发症和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4)疾病晚期可行手术矫正关节功能障碍。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局部治疗、理疗、体操锻练、手术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关键,药物治疗可较快地控制病人的症状,消除炎症,缓解病情,使病人能更好地进行运动锻炼。目前常用的药物有非甾体类消炎药,慢作用药物、糖皮质激素和中成药等。因为各种药物各有优缺点,为趋利避害,取长补短,不同药物的联合应用已成为目前对严重病人治疗的新趋向。例如慢作用药物与中成药联合应用在临床已属常见。值得指出的是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抗疟药、金制剂、青霉胺和硫唑嘌呤对强直性脊柱炎无效。 1、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ycloygenase,cox),阻断花生四烯酸形成前列腺素,从而发挥抗炎作用。对非甾体类抗炎药敏感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特征之一。这类药物起效较快,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症状,可迅速改善患者腰背部疼痛和发僵,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及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是应用最广泛的药物。所以这类药物使用的目的在于减轻疼痛,使患者能多做运动,并增进生活质量,但不能改变疾病的进程及活动性。 常用的药物包括布洛芬、恶丙嗪(诺松)、洛索洛芬(乐松)、萘普生、托美汀、双氯酚酸(英太青、奥湿克、戴芬、扶他林)、吲哚美辛(消炎痛)、舒林酸(奇诺力)、阿西美辛(优妥)、依托度酸(罗丁)、萘丁美酮(瑞力芬)、吡罗昔康(炎痛喜康)、美洛昔康(莫比可)、尼美舒利(美舒宁、怡美力、瑞芝利)、罗非昔布(万络)、塞来昔布(西乐保)等。剂量可由根据患者疼痛程度调整给药,以晨间僵硬为主的症状,可于睡前给予长效剂量。胃肠道反应明显者可用肛内栓剂,必要时合用胃粘膜保护剂。 2、慢性作用药物 常用的有柳氮磺胺吡啶、甲氨喋呤等。这类药物起效较慢,需用药1~3个月左右才发生作用,所以称之为慢性作用药物。应用这些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可能减缓或阻止病情的发展。 (1)柳氮磺胺吡啶 柳氮磺胺吡啶(SalfasalazineSASP、SSZ)具有抗感染、免疫调节和抗炎镇痛作用。可控制强直性脊柱炎的疾病活动性,改善关节疼痛和发僵,降低血清IgA水平,特别适宜于改善外周关节的滑膜炎,对脊柱症状也有效。通常要在服药后6~8周起效,维持治疗可保持病情相对稳定。本药对早期有外周关节肿痛的强直性脊柱炎和在病情急性发作血沉较高的病人疗效较佳,对有慢性腹泻史者尤为合适。初步印象本品较适于早期、轻型病例,认为早期使用效果较好。有学者认为使用本品的主要适应症包括:①16岁以前发病者;②疾病活动性仍高时;③有外周关节炎及关节外症状者;④发病初期5~10年内。
|
|
|
(1)用法:SSZ第1周0.25g/次,1日3次,以后每周每剂增加0.25g至第4周起1.0g,1日3次维持。一般最小有效剂量为0.5g/次,1日3次。 (2)副作用:少数患者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症状(恶心、肠胃不适、胃纳减退等),其他如皮疹(皮肤过敏)、白细胞下降、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均少见。有报告本品可影响男性生殖能力,如精子数目减少、活性降低及形态异常等,但停药后可恢复。用药期间应注意检查血象、肝功能等。乙肝病毒携带者慎用。对磺胺药过敏者禁用。 (2)甲氨喋呤(MTX)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是一种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剂(叶酸拮抗剂),其疗效与柳氮磺吡啶相似。甲氨蝶呤对那些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对柳氮磺吡啶无效的患者可能有效。口服和静脉注射疗效相似。 (1)用法:常用剂量为7.5~10mg(2.5mg/片),每周1次,近期疗效尚可。 (2)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其他如骨髓抑制、口腔炎、脱发和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较少见,所有副作用停药后均可恢复。加服叶酸对减轻胃肠道反应和口腔炎可能有效。老年、肥胖、糖尿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肝病、乙肝病毒携带者、肾病患者慎用;孕妇忌用。用药期间不宜饮酒,应定期检查血象、肝功能等。 3、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具有很强的消炎、镇痛作用,但不能控制本病的病情发展,且有较多的副作用,所以长期使用弊大于利,不应作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尤其不宜大、中剂量长期使用。对有下列情况的患者,可适当应用之。剂量一般以泼尼松10~30mg/d为宜。 (1)个别对非甾类抗炎药治疗抵抗的严重外周关节炎,可用皮质激素关节内注射或全身用药。 (2)对非甾类抗炎药过敏,或非甾类抗炎药不能控制症状者,可代之以小剂量(相当于泼尼松每日10mg以下)皮质激素治疗。 (3)症状严重,非甾类抗炎药或小剂量激素不能控制者,可用较大剂量,如泼尼松(强的松)每日20~30mg,待症状控制,慢作用药发挥作用以后,逐渐减量以至停用。 (4)本病如急性发作伴高热,外周关节又有明显的肿痛,或并发关节外症状,如急性虹膜炎、肺受累时,需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5)皮质激素常规治疗为每日早晨顿服,如夜间痛严重而非甾类抗炎药无效者,可睡前口服5mg,对减轻夜间痛和晨僵有效。 (6)有学者报告对病情进展急剧的病例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即甲基强的松龙每日1g静滴,连续3日有效。或地塞米松每日30~50mg,连续3日,似也能有效控制病情。但“冲击疗法”决非常规之方法,笔者不推荐使用。 皮质激素长期使用的毒副作用已众所周知,不再赘述。但如短期剂量小于每日10mg,其副作用一般不大,然而敏感者即使小剂量长期使用也可引起库欣综合征。另外,激素的某些副作用如骨质疏松等均与用药总量和疗程有关,强直性脊柱炎本身有易发生骨质疏松的倾向,尤其是晚期患者常并发严重的骨质疏松,所以本病原则上不宜长期使用皮质激素。 4、反应停 国内反应停由常州制药厂生产,25mg/片。有学者临床试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初步结果令人满意。开始剂量为50mg/d,晚睡前服用。然后每隔10d增加1倍,直至达到200mg/d。 据报告26例难治性病例中,80%有效。在治疗3~6个月后,一些实验指标如血沉和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多数在治疗的6~12个月才显示药物的最大疗效。26例中9例患者疼痛症状消失。有效后仍需要继续服药维持疗效,停止治疗病情可出现反复。主要的副作用有轻度嗜睡(8例)和口干感(6例),在持续治疗4周后,上述2种症状自行消失。3例患者出现头皮屑明显增多。3例患者有轻微肝酶升高(<正常值2倍),在1周后即恢复正常。2例患者出现过1~2次的显微镜下血尿。1例患者在第12个月时出现指端麻刺感。 笔者认为,对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病例,可以试用反应停,但需注意副作用的观察和长期疗效的随访。 5、雷公藤多苷
|
|
|
雷公藤多苷是国内研究较多的一种中成药,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及免疫抑制作用,对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均有影响,还可改善微循环,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本品有不成瘾、不耐药之特点。本品主要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详见第一章第#节),近年来国内用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也取得疗效。对控制本病的关节疼痛,减轻晨僵有一定效果。有学者用本品和甲氨蝶呤或硫唑嘌呤联合治疗病情急剧进展或对其他治疗抵抗的强直性脊柱炎有效,但病例不多,经验尚少,有待进一步验证。 (1)用法与用量:多首20mg每日3次,病情控制后10mg每日2~3次维持。 (2)副作用:包括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月经紊乱、女性闭经(个别功能性子宫出血)、精子生成受抑制、肝肾损害、白细胞减少,皮疹或色素沉着等。由于本品对生殖细胞的影响,拟生育者应慎用或忌用,如服用时间宜短,剂量宜小。 6、青藤碱 青藤碱商品名正清风痛宁。是毛青藤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具有镇痛、抗炎和免疫作用。正清风痛宁化学结构类似吗啡,但无成瘾性。可抑制肉芽增生,以利关节功能恢复,且有明显的细胞免疫兴奋和减弱体液免疫反应的作用,这种免疫调节作用与皮质类固醇的作用相同。本品可用于治疗类风湿关炎,也可试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对有周围关节肿痛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效果较佳。具有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 (1)用法与用量:剂量为20mg/次,一日三次,三天后无不良反应,则可增至40mg/次,一日三次,最大剂量不宜超过60mg/次,一日三次。 (2)副作用:该药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如皮肤搔痒、皮疹等,并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用药期间宜定期检查血常规、血小板。本品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者、过敏性哮喘或低血压患者慎用;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慎用。 7、帕夫林 帕夫林是白芍总苷胶囊。有效成份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白芍是我国传统中药,具有扶正袪邪作用。帕夫林能通过抗炎、调节免疫功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试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每粒胶囊含白芍总苷300mg。 (1)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600mg(2粒),一日2~3次,或尊医嘱。 (2)不良反应:帕夫林口服给药非常安全,对心、肝、肾、脑等重要脏器均无明显毒性作用,可长期服用,亦无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偶有软便,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失。 8、火把花根片 火把花根片有效成分为生物碱、萜类、内酯、酚酸类等。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等功效。具有明显抑制病理性免疫反应和有抗炎镇痛作用,且承受剂量加大,作用增强。毒性试验表明火把花根片属于低毒药物,对血象、肝肾功能及肝、心、脾、肾、胸腺等脏器无明显影响,长期应用不会导致免疫系统损伤。可适用于类风湿性及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脉管炎、硬皮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试用于强直性脊柱炎。 (1)用法与用量:口服,成人每次3~5片(每片0.18g),每日3次。饭后服用。1~2月为了疗程。可连续服用2~3疗程。或遵医嘱。 (2)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服药后有胃脘不适,恶心感,饭后服药可减轻。伴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或拟生育的青年男女慎用,儿童慎用。 1、宣传指导中国医学健康网 适当地给予病人宣传教育,让病人了解疾病的病程、预后及可能的并发症,认识治疗的意义及其长期性,从而可以调动病人治疗的积极性。专科医师要帮助病人正确用药、了解药物的作用和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及其处理办法,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用药中断或发生不良后果。要鼓励病人保持乐观精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准备与疾病作长期的斗争。要养成日常饮食起居、工作生活、休息睡眠等各方面的良好习惯。要正确处理社会、单位、亲友关系并懂得如何取得支持。要鼓励和促进病人间的联系和交流,以互相吸取经验教训。要指导病人正确择医选药,以避免“病急乱投医”而上江湖骗子的当,既浪费钱财又耽误治疗。
|
|
|
2、遗传与生育的关系 本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90%以上的患者HLA-B27可呈阳性。但是,有HLA-B27阳性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得强直性脊柱炎,近2%~8%的健康人也携带这种基因。实际上,一个携带有HLA-B27基因的人,如果他的亲属中没有人患强直性脊柱炎,那么他本人患病的可能性只有2%左右。对于父母或兄弟姐妹患强直性脊柱炎而本人又带有HLA-B27基因的人,患病的机率也只有20%。所以,除了HLA-B27基因以外,一定还有别的因素参与了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总之本病患者是被充许结婚生育的,怀孕也通常对母子双方不会造成明显问题,但一些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对未出生的孩子有害,需加以注意。 3、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是需注意进行积极和合理的锻炼。临床实践经验证明,运动锻炼在一定意义上甚至比医疗还重要。要保持躯体正确的姿势和活动性,防止驼背的发生。驼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常非常缓慢,使人难以觉察,因此保持良好姿势极为重要。不论行、坐、站、卧都应记住躯体挺直,平时应注意适当地进行体位变换,避免长时间维持一个姿势不动,例如“摊”在沙发上长时间看电视,或从事弯腰过久的工作。 (1)行:当您行走的时候,要尽可能的挺直腰板,两肩放平,头要摆正; (2)坐:建议坐直靠背椅,不要久坐沙发、软椅、矮凳,尤其应避免坐躺椅; (3)站:站立时尽可能保持挺胸、收腹和双眼平视。不宜长久站立; (4)卧:应坚持睡硬板床,铺约五公分厚之软垫,不用枕头或用薄枕头(能填平颈后空隙即可),腰椎弧度消失或强直者平卧时背部垫一小枕。睡姿宜平躺或趴睡,避免屈曲侧卧,这样做有助于保持腰颈部脊柱生理弧度,预防脊柱后凸畸形。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绝大多数可以继续从事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但进行体力活动和从事特殊体位的工作时需小心,下面的建议或许对患者有用: (1)避免举重物,避免长时间保持紧张或弯腰的姿势。如果可能,调整您桌面的高度以避免弯腰俯身工作。如果工作必须要求长时间弯腰或是背部紧张,那么就得想办法换个工作; (2)经常地改变姿势,至少每小时活动一次。有些患者发现交替坐立会很有用,如果坐着时感到疼痛,就垫个椅垫。在一天的工作中应安排短暂的休息; (3)如果多个关节融合或活动已经受限制,可使用一些生活自理辅助工具可能会使您完成日常活动更容易些; (4)抽烟最好戒掉,吸烟使得强直性脊柱炎肺受累更加恶化。 4、运动体操锻炼 运动体操对强直性脊柱炎有许多好处,运动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保持脊椎活动范围,预防畸形发生;运动可以改善呼吸功能,防止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使肌肉和韧带更加有力,有助于关节的稳定性;运动可以调节心理平衡,消除焦虑和增进生活质量。因此要鼓励病人坚持不懈地进行运动体操锻炼,应把运动体操锻炼看作与药物等其他治疗方法同样重要,切忌怕痛而采取少动甚至不动的方法。 原则上只要能活动的关节皆可运动,体操、游泳、跳舞、慢跑等都是很好的运动,其中游泳是一项全身性运动,对脊柱及四肢关节均有益,但应避免水温过低。要注意尽量减少或避免单一的不动脊椎的活动,减少或避免引起持续性疼痛的活动,减少或避免突然下落和碰撞的运动,减少或避免过度剧烈的运动,以防止脊柱关节的损伤。早晨起床时如有关节僵硬,应先在床上缓慢活动双髋双腿,转动颈部,双肩,再活动躯干直至晨僵缓解,然后下床进行适当运动体操锻炼。 游泳是最好的运动。 进行运动体操锻炼时必须坚持患者疼痛能耐受且不加重症状为原则,最好选择精力最充沛,疼痛最轻时进行。锻炼开始要慢,训练强度宜小,以后逐渐加大运动量。一般以患者运动时不感到心慌,运动后不感到劳累为度。切忌突然做高强度和最大范围的运动,以免发生意外。如果觉得关节僵硬或疼痛,运动前先洗个热水澡放松一下关节和肌肉也许有益。
|
|
|
具体运动体操锻炼的方法各家报告的不完全统一,但原则是使受累脊柱关节进行各个方向运动,尽可能使其功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为此,笔者推荐以下几种运动体操锻炼方法: (1)足跟着墙,双膝伸直,肩、背靠墙,双目平视,头枕部不能触墙壁者应尽量向后靠,坚持5秒钟,放松后再做几次。 图:体操锻炼 (2)颈椎和腰椎运动练习:双腿分开,双手叉腰,头颈部尽量向后旋转。目视同侧肩部。同时腰部尽量向左旋转。然后向右重复。每个动作反复10次。 (3)胸廓运动:仰卧位,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屈膝。作深呼吸锻炼。也可站立位或端坐位,可同时做扩胸运动。 图:体操锻炼 (4)俯卧位,两臂自然放于体侧,膝关节伸直,抬起左腿,右臂前伸。保持5~10秒回复原位,休息5~10秒再行上述动作。然后右腿重复。也可头胸及四肢同时上抬,离开床面,只让腹部着床,呈“飞燕点水式”。 图:体操锻炼 (5)俯卧位,尽量抬头抬肩,然后放松,反复做10次。 图:体操锻炼 (6)早期患者,每日两次俯卧,每次坚持2小时,对减缓脊柱变形有帮助。 图:体操锻炼 (7)平卧,两膝关节弯曲,尽可能抬起臀部,且保持5秒钟,然后缓慢放下。 图:体操锻炼 (8)平卧,双腿弯曲,双臂上举伸直,双手指交叉握拳,然后手臂尽量往右伸展,同时双膝向左运动。反方向重复。 图:体操锻炼 (9)平卧,双腿弯曲,抬头屈颈,双手伸至膝部,然后放松。 图:体操锻炼 (10)平卧,双腿弯曲,抬头屈颈,双手伸至膝部的右侧,然后放松。反方向重复。 图:体操锻炼 (11)弓背式练习:双膝跪地,双手前撑,双肘伸直,低头尽可能上弓背,如猫状,头部置于双臂中间。然后抬头抬臀,尽可能地下弓背。 图:体操锻炼 (12)抬头右臂向前方上举,同时左腿伸向后上方,保持5秒钟后复原。然后反方向重复。 图:体操锻炼 (13)挺胸平视坐在靠背椅子上,双足钩住椅脚,左手抓住椅背。躯体躯体右倾,右手尽可能触地(下图)。反方向重复。 图:体操锻炼 (14)挺胸平视坐在靠背椅子上,双足钩住椅脚,双手交叉握住前臂并抬举至肩高。上半身尽可能向右转(下图)。反方向重复。 图:体操锻炼 (15)挺胸平视坐在靠背椅子上,双足钩住椅脚,双手握住椅子的边,头尽可能向右转,注意肩部需保持不动。反方向重复。 图:体操锻炼 (16)站在坐垫椅前,右足跟跷在坐垫上,右膝伸直,弯腰屈颈,双手尽量前伸摸足。保持6秒钟后放松。重复两次,逐次加大幅度。换腿重复。 图:体操锻炼 (17)站在椅子的左侧,右手握住椅背,右膝弯曲置于椅垫上。然后左腿尽可能跨到椅子前,双手放于背后,抬头挺胸,左膝尽量弯曲。交换站于椅子的右侧,换腿重复。 图:体操锻炼 (18)靠墙站立,肩部、臀部、脚跟尽可能靠墙,然后适当用力使头枕部也尽量靠墙,挺胸直背,注意脚跟不能提起。右臂上举,肘部伸直,上臂贴耳,右拇指尽可能靠墙。换臂重复。 以往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近年的研究显示本病如能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极大部分是可以得到很好控制的,甚或达到临床治愈。但可惜的是由于本病发病早期与一般腰腿痛相似,患者往往辗转求医未果,身心备受煎熬,少数长期误诊或漏诊,最终导致残疾。所以,早期及时正确诊断是获得治疗成功的关键。中国医学健康网 治疗目标: (1)控制炎症,缓解疼痛和发僵症状,防止脊柱关节畸形; (2)维持良好的姿势,保持脊椎和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 (3)预防并发症和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4)疾病晚期可行手术矫正关节功能障碍。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局部治疗、理疗、体操锻练、手术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关键,药物治疗可较快地控制病人的症状,消除炎症,缓解病情,使病人能更好地进行运动锻炼。目前常用的药物有非甾体类消炎药,慢作用药物、糖皮质激素和中成药等。因为各种药物各有优缺点,为趋利避害,取长补短,不同药物的联合应用已成为目前对严重病人治疗的新趋向。例如慢作用药物与中成药联合应用在临床已属常见。值得指出的是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抗疟药、金制剂、青霉胺和硫唑嘌呤对强直性脊柱炎无效。
|
|
|
1、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ycloygenase,cox),阻断花生四烯酸形成前列腺素,从而发挥抗炎作用。对非甾体类抗炎药敏感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特征之一。这类药物起效较快,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症状,可迅速改善患者腰背部疼痛和发僵,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及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是应用最广泛的药物。所以这类药物使用的目的在于减轻疼痛,使患者能多做运动,并增进生活质量,但不能改变疾病的进程及活动性。 常用的药物包括布洛芬、恶丙嗪(诺松)、洛索洛芬(乐松)、萘普生、托美汀、双氯酚酸(英太青、奥湿克、戴芬、扶他林)、吲哚美辛(消炎痛)、舒林酸(奇诺力)、阿西美辛(优妥)、依托度酸(罗丁)、萘丁美酮(瑞力芬)、吡罗昔康(炎痛喜康)、美洛昔康(莫比可)、尼美舒利(美舒宁、怡美力、瑞芝利)、罗非昔布(万络)、塞来昔布(西乐保)等。剂量可由根据患者疼痛程度调整给药,以晨间僵硬为主的症状,可于睡前给予长效剂量。胃肠道反应明显者可用肛内栓剂,必要时合用胃粘膜保护剂。 2、慢性作用药物 常用的有柳氮磺胺吡啶、甲氨喋呤等。这类药物起效较慢,需用药1~3个月左右才发生作用,所以称之为慢性作用药物。应用这些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可能减缓或阻止病情的发展。 (1)柳氮磺胺吡啶 柳氮磺胺吡啶(SalfasalazineSASP、SSZ)具有抗感染、免疫调节和抗炎镇痛作用。可控制强直性脊柱炎的疾病活动性,改善关节疼痛和发僵,降低血清IgA水平,特别适宜于改善外周关节的滑膜炎,对脊柱症状也有效。通常要在服药后6~8周起效,维持治疗可保持病情相对稳定。本药对早期有外周关节肿痛的强直性脊柱炎和在病情急性发作血沉较高的病人疗效较佳,对有慢性腹泻史者尤为合适。初步印象本品较适于早期、轻型病例,认为早期使用效果较好。有学者认为使用本品的主要适应症包括:①16岁以前发病者;②疾病活动性仍高时;③有外周关节炎及关节外症状者;④发病初期5~10年内。 (1)用法:SSZ第1周0.25g/次,1日3次,以后每周每剂增加0.25g至第4周起1.0g,1日3次维持。一般最小有效剂量为0.5g/次,1日3次。 (2)副作用:少数患者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症状(恶心、肠胃不适、胃纳减退等),其他如皮疹(皮肤过敏)、白细胞下降、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均少见。有报告本品可影响男性生殖能力,如精子数目减少、活性降低及形态异常等,但停药后可恢复。用药期间应注意检查血象、肝功能等。乙肝病毒携带者慎用。对磺胺药过敏者禁用。 (2)甲氨喋呤(MTX)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是一种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剂(叶酸拮抗剂),其疗效与柳氮磺吡啶相似。甲氨蝶呤对那些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对柳氮磺吡啶无效的患者可能有效。口服和静脉注射疗效相似。 (1)用法:常用剂量为7.5~10mg(2.5mg/片),每周1次,近期疗效尚可。 (2)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其他如骨髓抑制、口腔炎、脱发和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较少见,所有副作用停药后均可恢复。加服叶酸对减轻胃肠道反应和口腔炎可能有效。老年、肥胖、糖尿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肝病、乙肝病毒携带者、肾病患者慎用;孕妇忌用。用药期间不宜饮酒,应定期检查血象、肝功能等。 3、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具有很强的消炎、镇痛作用,但不能控制本病的病情发展,且有较多的副作用,所以长期使用弊大于利,不应作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尤其不宜大、中剂量长期使用。对有下列情况的患者,可适当应用之。剂量一般以泼尼松10~30mg/d为宜。 (1)个别对非甾类抗炎药治疗抵抗的严重外周关节炎,可用皮质激素关节内注射或全身用药。 (2)对非甾类抗炎药过敏,或非甾类抗炎药不能控制症状者,可代之以小剂量(相当于泼尼松每日10mg以下)皮质激素治疗。
|
|
|
(3)症状严重,非甾类抗炎药或小剂量激素不能控制者,可用较大剂量,如泼尼松(强的松)每日20~30mg,待症状控制,慢作用药发挥作用以后,逐渐减量以至停用。 (4)本病如急性发作伴高热,外周关节又有明显的肿痛,或并发关节外症状,如急性虹膜炎、肺受累时,需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5)皮质激素常规治疗为每日早晨顿服,如夜间痛严重而非甾类抗炎药无效者,可睡前口服5mg,对减轻夜间痛和晨僵有效。 (6)有学者报告对病情进展急剧的病例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即甲基强的松龙每日1g静滴,连续3日有效。或地塞米松每日30~50mg,连续3日,似也能有效控制病情。但“冲击疗法”决非常规之方法,笔者不推荐使用。 皮质激素长期使用的毒副作用已众所周知,不再赘述。但如短期剂量小于每日10mg,其副作用一般不大,然而敏感者即使小剂量长期使用也可引起库欣综合征。另外,激素的某些副作用如骨质疏松等均与用药总量和疗程有关,强直性脊柱炎本身有易发生骨质疏松的倾向,尤其是晚期患者常并发严重的骨质疏松,所以本病原则上不宜长期使用皮质激素。 4、反应停 国内反应停由常州制药厂生产,25mg/片。有学者临床试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初步结果令人满意。开始剂量为50mg/d,晚睡前服用。然后每隔10d增加1倍,直至达到200mg/d。 据报告26例难治性病例中,80%有效。在治疗3~6个月后,一些实验指标如血沉和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多数在治疗的6~12个月才显示药物的最大疗效。26例中9例患者疼痛症状消失。有效后仍需要继续服药维持疗效,停止治疗病情可出现反复。主要的副作用有轻度嗜睡(8例)和口干感(6例),在持续治疗4周后,上述2种症状自行消失。3例患者出现头皮屑明显增多。3例患者有轻微肝酶升高(<正常值2倍),在1周后即恢复正常。2例患者出现过1~2次的显微镜下血尿。1例患者在第12个月时出现指端麻刺感。 笔者认为,对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病例,可以试用反应停,但需注意副作用的观察和长期疗效的随访。 5、雷公藤多苷 雷公藤多苷是国内研究较多的一种中成药,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及免疫抑制作用,对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均有影响,还可改善微循环,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本品有不成瘾、不耐药之特点。本品主要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详见第一章第#节),近年来国内用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也取得疗效。对控制本病的关节疼痛,减轻晨僵有一定效果。有学者用本品和甲氨蝶呤或硫唑嘌呤联合治疗病情急剧进展或对其他治疗抵抗的强直性脊柱炎有效,但病例不多,经验尚少,有待进一步验证。 (1)用法与用量:多首20mg每日3次,病情控制后10mg每日2~3次维持。 (2)副作用:包括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月经紊乱、女性闭经(个别功能性子宫出血)、精子生成受抑制、肝肾损害、白细胞减少,皮疹或色素沉着等。由于本品对生殖细胞的影响,拟生育者应慎用或忌用,如服用时间宜短,剂量宜小。 6、青藤碱 青藤碱商品名正清风痛宁。是毛青藤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具有镇痛、抗炎和免疫作用。正清风痛宁化学结构类似吗啡,但无成瘾性。可抑制肉芽增生,以利关节功能恢复,且有明显的细胞免疫兴奋和减弱体液免疫反应的作用,这种免疫调节作用与皮质类固醇的作用相同。本品可用于治疗类风湿关炎,也可试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对有周围关节肿痛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效果较佳。具有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 (1)用法与用量:剂量为20mg/次,一日三次,三天后无不良反应,则可增至40mg/次,一日三次,最大剂量不宜超过60mg/次,一日三次。 (2)副作用:该药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如皮肤搔痒、皮疹等,并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用药期间宜定期检查血常规、血小板。本品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者、过敏性哮喘或低血压患者慎用;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慎用。 7、帕夫林 帕夫林是白芍总苷胶囊。有效成份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白芍是我国传统中药,具有扶正袪邪作用。帕夫林能通过抗炎、调节免疫功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试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每粒胶囊含白芍总苷300mg。 (1)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600mg(2粒),一日2~3次,或尊医嘱。 (2)不良反应:帕夫林口服给药非常安全,对心、肝、肾、脑等重要脏器均无明显毒性作用,可长期服用,亦无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偶有软便,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失。 8、火把花根片 火把花根片有效成分为生物碱、萜类、内酯、酚酸类等。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等功效。具有明显抑制病理性免疫反应和有抗炎镇痛作用,且承受剂量加大,作用增强。毒性试验表明火把花根片属于低毒药物,对血象、肝肾功能及肝、心、脾、肾、胸腺等脏器无明显影响,长期应用不会导致免疫系统损伤。可适用于类风湿性及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脉管炎、硬皮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试用于强直性脊柱炎。 (1)用法与用量:口服,成人每次3~5片(每片0.18g),每日3次。饭后服用。1~2月为了疗程。可连续服用2~3疗程。或遵医嘱。 (2)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服药后有胃脘不适,恶心感,饭后服药可减轻。伴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或拟生育的青年男女慎用,儿童慎用。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中国医学健康网 在古代中医文献里早有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症状的记载,并将它归属于“肾痹”、“骨痹”、“顽痹”、“九王痹”范畴,但没有“强直性脊柱炎”这个病名,所以缺乏系统的疾病诊治资料。近年来,国内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有了较大发展,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以辨证论治或基本方随症加减为主,均取得较好疗效,而且副作用少。中西医结合,则扬长弃短,相得益彰。为此,笔者经过对传统中医疗法的长期潜心研究,博采众家,自成一体,开发了“痹克煎剂系列”中药配方,形成了自已根据现代中医理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独特风格。 辨证分型:现代中医认为本病为素体肝肾亏虚所致。早期:为风寒湿邪侵袭(隐匿期),以祛风化湿,散寒通络为主。中期:为湿热毒瘀内盛(活动期),治以清热利湿解毒,活血通络。晚期:为肝晚期为肝肾亏虚、痰瘀阻络(稳定期),治以滋补肝肾、化痰逐瘀。 组方原理: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痹克煎剂系列分基础方和辨证方二个部分。前者主要根据现代医学理论进行辨病治疗,后者主要应用传统医学理论进行辨证治疗。二者的有机结合,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最佳疗效。经实验研究证明本方中所选药物具有抗炎、镇痛、调节免疫功能和扶正固本等作用。 中医治疗的优点: 1、有效率高,药价便宜。 2、纯中药,不含激素,无毒副作用。 3、可单独使用,也可与西药联合治疗。 服用方法: 1、草药,日煎一剂,分二次服用。四周为一疗程,一般用1~3个疗程。 2、治疗之初个别患者可能会有一过性症状明显的现象,这是正常的反应,一般继续服用数日或剂量减半即会好转。
|
|
|
对沙利度胺的初步认识中国医学健康网 沙利度胺,反应停(酞咪哌啶酮,thalidomide)1953年在西德首先合成,1957年在西德、1958年在英国被作为一个非巴比妥类催眠药被推广应用,1961年因其致畸作用而被禁用。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现在也许到了重新评价沙利度胺的时候了。据估计,在过去的3年里,已经有超过5万名美国人接受过沙利度胺的治疗。在我国,沙利度胺已经被用于临床治疗风湿性疾病。 1、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沙利度胺是谷氨酸衍生物,化学名称是N-(2,6-二氧-3-哌啶基)-邻苯二甲酰亚胺或2-(2,6-二氧-3-哌啶基)-1H-异吲哚-1,3-(2H)-二酮。它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微溶于水、甲醇、乙醇或丙酮,易溶于二甲基甲酰胺或吡啶,不溶于乙醚、氯仿或苯。熔点269℃~274℃。 2、药代动力学:由于其水溶性低,所以绝对生物利用率不得而知。在Hansen氏病和健康志愿者中,其达峰时间为2.9~5.7小时。没有发现明显的肝脏代谢,而以原形经肾脏排泄也不是主要途径,主要的清除途径是非酶的水解作用清除,清除半衰期为5~7小时(Hansen氏病人且极少服用超过400mg.d-1的剂量者)。 3、沙利度胺作用机制:沙利度胺近年来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归功于它能有效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具有调节宿主的防御功能及免疫调控功能,在许多疾病中,可以使疾病恶化: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AIDS、肿瘤及糖尿病。沙利度胺对TNFα的调控作用具有双向性。有学者认为沙利度胺可能通过抑制结合素β链阻止某些灵长目细胞中的细胞迁移。因此,潜在的药理疗效可用于恶性实体瘤、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炎性疾患及骨质疏松。 4、正确使用沙利度胺:美国FDA实施了一个详细的规定来管理沙利度胺的处方、药品分发以及使用。这项规定要求所有开沙利度胺处方的医师,分发沙利度胺的药师,以及病人必须进行登记。对于有生育能力的病人,在治疗期间必须采取有效的避孕方法,并定期做早孕测试。医生必须告知男性和女性病人关于使用沙利度胺存在的危险及利益。指导病人正确采用避孕措施。要求病人用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这一强制体制可以保证预防沙利度胺的致畸作用。 5、不良反应:沙利度胺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困倦、头晕、嗜睡、头痛、便秘、恶心、呕吐、口干、皮肤干燥、红斑性和丘疹水疱性短暂皮疹等,但都不严重,终止给药后都会消失。 应该注意的不良反应是多发性神经炎,主要症状是表面或深部感觉消失和肌肉虚弱,症状的出现与剂量和疗程都不成比例,症状开始出现的时间差别也很大,对于不终止治疗的病例,这种症状是不可逆的。此外,还有白细胞降低、肝功能异常以及众所周知的致畸形作用。其他少见的副作用包括心动过缓、水肿、血凝异常、肾功能衰竭、肺炎、感觉异常、甲状腺功能低下。
|
|
|
副作用与剂量有关,90%以上的患者可耐受400mg/d,严重的副作用少见。所以,我们采用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显著减轻了副作用,但并不影响疗效。沙利度胺的优点为可口服,与其他药物副作用无重叠,可联合应用。 6、治疗成功的率:沙利度胺的总体疗效为89.7%,其中临床缓解率为41.4%。 使用沙利度胺的理由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只有遏制病情进展,降低致残率,改善预后才是治疗的目的。但由于病因未明,尚缺乏特异治疗,要达到目的并不容易。近年来认识到早期使用柳氮磺吡啶等慢作用药有控制病情的作用,但仍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临床问题而影响其疗效,如病人对柳氮磺吡啶反应不一,有些病例疗效欠佳,病情控制不理想,尤其对中轴关节症状疗效较差。此外,柳氮磺吡啶不良反应除常见胃肠道症状和过敏反应之外,还可能出现中毒性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和男性不育等。因此,如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药物,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我们临床医生密切关注的治疗策略问题。 最新的研究发现,促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能参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沙利度胺可选择性抑制TNFα的产生,为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开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沙利度胺老药新用使临床出现应用柳氮磺吡啶等传统慢作用药疗效不佳或因不良反应不能接受柳氮磺吡啶等传统慢作用药的病人时,不至于束手无策。 研究表明,沙利度胺组治疗后,能使病人的外周与中轴关节症状明显减轻,而且改善程度稍高于柳氮磺吡啶。实验室炎症指标ESR和CRP等显著改善,放射学表现相对稳定,个别患者表现进步。可见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对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有确切的疗效。
|
本文是王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