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赵趣鸣 三甲
赵趣鸣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心内科

川崎病冠状动脉扩张的判断不再模棱两可-家长医生都该知道

9059人已读

大家都知道,川崎病最怕的是心血管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中最担心的是冠状动脉病变。那么冠状动脉是否扩张?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扩张的判断就很重要,因为医生的治疗方法和疾病的预后很大程度取决于冠状动脉扩张程度的准确判断。

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冠状动脉扩张程度的判断做个心脏超声不就知道了?有什么难的?现实中并非如此,即便是专业的超声医生很多时候对自己所测量的冠状动脉内径到底有没有扩张以及扩张程度都很不是很有把握导致很多正常的冠状动脉也被认为是有轻度扩张,导致过度治疗,家长也很焦虑,到处求医。而一些巨大冠脉瘤被认为是中度扩张,导致治疗不积极和血栓形成,甚至心肌梗死。但多数临床医生又是根据超声的结果来进行治疗,也就是超声说什么就是什么,我没意见....

由此可见,超声判断是多么重要!!那么就来了,扩张程度的判断应该有标准啊,怎么会模棱两可??确实,我们既往用的,也是中华医学会推荐的冠状动脉扩张标准是(1)冠状动脉直径5岁以下>3 mm,5岁及5岁以上>4 mm就是扩张;或(2)内径<3mm正常,≤4mm小型冠脉瘤,4-8mm中型冠脉瘤,≥8mm属于巨大冠脉瘤。

问题来了!每个孩子的体型大小不一样,3个月的小婴儿和一个3岁儿童判断标准能一样吗?冠状动脉4mm的内径对于3岁的儿童可能是小型冠脉瘤,对于3个月的尤其体型较小的小婴儿就可能是巨大冠脉瘤!所以以上的分类方法存在很大的问题!而且冠状动脉分为左冠、右冠、前降支、回旋支等等,每个节段不一样,都不能用同一个绝对值标准

听起来很复杂?那该怎么判断??其实又不复杂,感谢互联网和手机通讯设备的发达,我们有现成的工具,即便家长自己,根据孩子身高、体重和超声报告上的数值也能知道孩子的冠状动脉到底有没有扩张,扩张程度如何。对超声医生和临床医生则更有帮助,诊断和治疗上不再模棱两可!说了这么多,其实也就是通过现成的工具计算Z值(你可以把它当做标准差,大家都知道±2个标准差以内都算正常值)!!通过Z值来判断冠状动脉的扩张程度

先上判断标准(这是目前国际指南推荐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判断标准)z值在2.0~<2.5为轻度扩张;Z值≥2.5<5.0为小型冠脉瘤;Z值≥5.0<10为中型冠脉瘤;Z值≥10或内径绝对值≥8mm为巨大冠脉瘤

有了标准,下面是重点,如何用现成工具计算Z值Z值的计算依赖于正常人群的超声心动图测量值。国内有少数医院进行了冠状动脉z值数据库建立的研究,但仍未得到公认和广泛应用,而且也缺乏方便临床医生应用的冠状动脉z值计算系统。虽然无法除外人种差异对z值计算的影响,但目前并无证据表明亚洲人群参考欧美儿童超声心动图z值的标准和公式会有明显偏差,因为影响z值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是数据库本身的可靠性以及心脏超声医生测量部位和测量数值的准确性。因此,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内科采用波士顿儿童医院z值计算系统http://zscore.chboston.org/)对冠状动脉进行分级和评估,输入身高、体重和对应部位冠状动脉的内径即可获得Z值。该数据库在美国得到一致公认,相对其他数据库在样本量和计算的科学性方面更有优势。近两年,日本学者基于日本人群也建立并开放了冠状动脉z值数据库(http://raise.umin.jp/zsp/calculator/),在电脑和智能手机上均可方便查询,并同时提供了Excel表格z值计算系统下载,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数据库可能更适合东方人群

PS:以上推荐的两个数据库查询起来都很方便,唯一要做的就是输入身高(cm)、体重(kg)和冠状动脉对应部位的内径(mm)。强烈推荐超声医生和临床医生使用,日本人的数据库更适合我们!家属如果对孩子冠状动脉的判断有问题也可以自己尝试!或者提醒医生用这种方法判断。让冠状动脉病变的判断不再模棱两可且准确!

本文系赵趣鸣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赵趣鸣
赵趣鸣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