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青少年也需要做冠脉搭桥手术吗?
“医生,我没有听错吧。我们家孩子才十几岁,就需要做心脏搭桥手术了?”家长焦急地问道。“是的,您没听错。以目前的症状和检查结果来看,孩子心脏主要的冠状动脉里面已经长满了血栓,心肌缺血很严重,已经到了需要做心脏搭桥手术的程度了”。外科医生如是回答。病程追溯回8年前,小燕(化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持续多日发热伴有全身散在皮疹,经过抗炎及退热治疗后并无明显改善,后期又出现结膜充血、手指蜕皮等表现。超声心动图及心脏CT检查提示冠状动脉扩张。小燕最终被诊断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即川崎病。川崎病是由日本儿科医生川崎富作于1967年首次报道,是儿童时期一种病因不明,以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血管炎。川崎病好发于亚裔人群,尤其是东亚人群,90%为5岁以内患者,男女发病比率约为1.5~1.8:1。川崎病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是诊断KD的主要依据,发热持续5天以上,同时具备以下主要症状者中的4条可确诊。1.肢体末端变化:急性期掌跖有红斑,手足硬性,亚急性期(2-3周后)手指、脚趾、甲床皮肤移行处有膜样脱皮;2.多形性红斑;各种皮疹均可见,以多形性红斑多见,急性期可出现肛周蜕皮;3.双眼结膜非渗出性充血,不伴疼痛和畏光,无水肿或角膜溃疡; 4.口唇潮红皲裂,杨梅舌,口腔和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5.颈部淋巴结肿大,直径≥1.5cm,通常是单侧,不伴红肿及波动感。如果上述5项中符合不足4项,但超声心动图提示存在冠状动脉损害,也能够诊断为川崎病。川崎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目前治疗已形成规范:1.急性期治疗主要有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缩短病程和预防或减轻心血管并发症)、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集预防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以及糖皮质激素(缩短病程,减轻症状)等;2.一般对症治疗包括支持治疗,补液、保肝、保心肌、控制心力衰竭和纠正心律失常等;3.注意口腔护理及皮疹清洁,避免感染。川崎病急性期治疗为1-2周,以控制急性炎症为主,后续仍需维持用药6-8周。小燕经过治疗后症状很快消失,身体也逐渐恢复正常。但是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据统计,约25-30%未治疗及3-5%治疗后川崎病患儿会发生冠状动脉病变,主要累及冠脉主干近端,以左前降支最多见,其次为左回旋支和右冠脉。冠状动脉瘤多在病后第2周出现,3~8周发展到最大,约半数可在2年内消散,1/4的瘤体有所减小,余下1/4则逐渐增大发展成巨大冠状动脉瘤(>8mm)伴瘤内血栓(图1)。小燕的情况就属于后者,在症状消失后,家长并没有让她继续足疗程服药,也没有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随访冠状动脉损害的变化情况。川崎病引起冠状动脉损害的病理基础是血管内膜纤维增生、中层纤维板断裂以及血管外壁增生膨出。简单来说,就是病变段冠状动脉纤维组织堆积形成血栓并由内向外增生,造成冠脉内径狭窄但外部扩张,血流经过此处流速明显减慢并形成内部涡流继而沉积下来进一步加重狭窄,最终影响心肌灌注。 小燕本次就诊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的胸闷胸痛,活动耐量明显下降,甚至发生过一次晕厥。门诊心电图提示ST段上抬,T波改变。超声心动图显示左侧冠脉巨大动脉瘤。入院后进一步心导管检查显示左侧冠状动脉主干瘤样扩张伴血栓及钙化形成,回旋支近端闭塞。心脏外科、心脏内科及影像科等多学科会诊讨论认为:小燕的左侧冠状动脉主干严重狭窄,回旋支近端接近闭锁,造成左心室心肌缺血,收缩功能也明显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46%,正常值为55-65%),需要尽快行心脏搭桥手术。心脏搭桥手术,又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图2),主要适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当一条或多条冠状动脉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狭窄、阻塞导致心脏供血不足时,手术利用自身血管作桥通道跨过冠状动脉狭窄段,为远端心肌供血。手术中外科医生切除了小燕左侧冠脉主干上的巨大动脉瘤,选择生长潜能较好的胸廓内动脉作为桥血管与冠脉远端进行搭桥,使左心室心肌恢复正常血流灌注。术后7天小燕恢复良好,顺利出院。出院后规律服用半年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预防桥血管血栓。术后1年复查,胸痛胸闷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超声心动图显示桥血管及远端冠脉血流通畅,左心室收缩功能也恢复正常。目前川崎病的诊疗流程已十分规范,大部分患者经过标准化的药物治疗均可完全恢复。但症状的消失并不意味着治疗结束,阿司匹林在急性期可以预防血小板聚积,防止病情进展;在病情稳定后不建议立刻停药,需逐步调整剂量,继续维持6-8周;如果超声心动图提示已存在冠状动脉损害,应维持原有药物剂量直至冠脉恢复正常以后再开始减量。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一经出现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应引起高度重视,需尽早进行干预治疗,避免长时间心肌缺血造成心功能进一步损害。心脏搭桥手术是治疗儿童期及青少年期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手段。
罗凯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1月28日 24 0 0 -
请问川崎病冠脉扩张中度能恢复吗
施海峰2024年07月15日 21 0 1 -
川崎病和不完全型川崎病
川崎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全身血管炎疾病,1967年由Kawasaki首次报道,后以其名命之,属自限性疾病,常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其可累及中小血管,特别是冠状动脉,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未经正规治疗的患儿,其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25%~30%,而早期大剂量的丙球(IVIG2g/kg)的使用使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降低到5%。典型的川崎病诊断较为容易,但对于不完全型川崎病,往往会被误诊或漏诊,未能得到及时治疗,遗留心脏后遗症或导致死亡。通过对不完全型川崎病的学习,希望能减少对该病的误诊,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典型川崎病的诊断典型川崎病诊断并不困难,其诊断标准如下:1.发热≥5d;2.双眼结膜充血,无分泌物;3.口唇潮红、皲裂,杨梅舌;口腔黏膜弥散性充血;4.多形皮疹,无水疱及结痂;5.急性期掌跖发红、指(趾)端硬肿,恢复期指(趾)端膜样脱皮;6.颈部非化脓性淋巴结大,直径>1.5cm。符合上述6项中5项(发热作为必备条件)及以上即可诊断。若少于5项者,而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扩张者也可诊断为川崎病。不完全型川崎病(IncompleteKD,IKD)约占20%左右,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及无特异性实验室诊断指标,误诊率较高,常常容易误诊为普通感冒、败血症、药物过敏、猩红热、麻疹、腺病毒感染等,尤其易误诊为普通感冒及败血症,而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且相对典型川崎病更容易并发冠状动脉损害,预后更差,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降低患儿心脏病的发病率至关重要。发热是IKD最常见的症状,如合并以下情况,IKD可能性大:1.肛周皮肤潮红、脱屑,多于发热3~5天内出现,可作为早期诊断线索;2.卡介苗接种部位红肿,亦为早期诊断线索;3.指端膜状脱屑,但症状出现较晚;4.对于发热>5d,符合2~3项KD诊断标准者,且具备下列3项及以上者即可诊断为IKD:(1)CRP>30mg/L;(2)ESR>40mg/L;(3)清蛋白≤30g/L;(4)贫血;(5)转氨酶升高;(6)发病7天后血小板显著增多>450×109/L;(7)急性期白细胞计数≥15×109/L,以粒细胞为主;(8)尿中白细胞≥10个/HP。其中,CRP、ESR、PLT升高为KD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高危因素,CRP升高为其独立危险因素。5.发热经抗感染治疗无效且无法用其他疾病解释,超声心动图示血管壁辉度增强、冠状动脉未逐渐变细、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心包积液者。IKD在婴幼儿冠脉病变出现较早,可于发病3d内出现。6.心肌酶改变,心电图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等表现,但特异性不大。治疗早期丙种球蛋白2g/kg一次性静脉输注,阿司匹林30~50mg/kg·d,分3次口服,热退3天后减量为3~5mg/kg·d,顿服;若无冠脉扩张,服用8周左右;若存在冠脉扩张,持续口服至冠脉恢复正常后方可停药。总结当临床上患儿持续性发热,原因不明,抗菌药物治疗无效,伴有口唇充血皲裂、双眼结膜充血(无分泌物)、皮疹、肛周脱屑、指端膜状脱屑、颈部非化脓性淋巴结大等,但不能满足5项者,需完善血常规、ESR、CRP等检查,高度怀疑不完全型川崎病者建议及早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以协助的诊断,必要时放宽标准,早期治疗,减少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
宁铂涛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4月29日 683 0 3 -
“川崎病”→儿童“冠心病”!
我有两个名字,一个特别有日本风情的叫做“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这个名字大概很多人都听说过了,还有一个名字叫“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lymphnodesyndrome,MCLS)”,记住我的这第二个名字,也就大抵对我的表现有一半以上的了解了。但是,有多少人知道,我,川崎病,是可以导致小朋友患上“冠心病”的呢?啥?“川崎病”→儿童“冠心病”?!冠心病不是只有老人家才会得的吗,怎么小娃娃会得呢?没错!我就是有这么个厉害的本事!是不是把各位家长吓得瑟瑟发抖啊?现在就给大家深入地介绍一下“大名鼎鼎”的我吧!我的历史和大致的表现“川崎病”这个名字确实是日本人最先提出来的,说起来,我还要感谢日本的儿科医生川崎富作先生,就是他,在世界上第一次诊断了“川崎病”,让我为世人所知,但反过来,川崎先生也应该感谢我的出现,让他的姓氏和名字能被后人一直记住。那个患者是一个4岁3个月大的男孩,1961年1月5日在日本红十字中央医院儿科被川崎富作医生收治,孩子出现高热、淋巴结肿大、口唇干裂、草莓舌、全身出疹、眼部充血、手足的硬性水肿等症状,各种治疗均无效,但2周后,烧自然退却,疾病自愈。经过数年对我的观察和研究,川崎富作医生在1967年首次报道了我,他给我的最初命名是“伴有指(趾)特异性脱皮的小儿发热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这么长的一个名字,估计现在已经没有几个人知道我的这个“乳名”了,业内人士更多知道的是后来简化了的我的名字,就是上面提到的“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粘膜”包括了口唇干红皲裂、草莓舌、眼部充血,“皮肤”主要是指全身的皮疹,手压下去这些皮疹是会褪色的,还有,川崎病恢复期常伴有手足肢端的膜状脱皮,最近几年,医学专家们把宝宝出生时接种了卡介苗的部位在本病发病的过程中出现的红肿也算在我的头上,而“淋巴结”则是说,我可以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我的真面目在随后的案例观察中人们逐渐认识了我的真面目。其实,我还是有“自动自觉”的一面的——川崎病是有可能自愈的,但有时我也会带来最不好的结果——致死!经过解剖确认,大部分死亡病例都有心脏冠状动脉瘤,因血栓栓塞或冠状动脉瘤破裂死亡,这,就是“冠心病”了!我实际上是一种血管炎症,而且,我特别偏爱损害心脏的的冠状动脉。现在,你们明白了为什么我能导致小朋友也得“冠心病”了吧?我可不少见哦这么厉害的我,到底是不是一个罕见病、少见病呢?哼哼,老实告诉你——我的发病率可不低哦!目前,全世界还是日本的发病率最高,0~4岁儿童的发病率从2008年的218.6/10万增加到2018年的359/10万,韩国为(170.9~194.9)/10万,美国为(18.1~21.3)/10万,而对于中国,部分区域报道0~4岁儿童的发病率为(69~110)/10万,而且,这些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我其实是儿童风湿免疫领域的一个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导致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第一位病因!我的霸主地位是难以被撼动的!如何早期发现我我虽然厉害,但是,如果发病早期就被发现,还是会使得我对小朋友的影响力大打折扣的,说到这里,我知道很多家长都特别想知道——如何早期发现川崎病啊?看看下面这个图,你就明白了——虽然上面的图看起来很典型,但是,请相信,狡猾的我是不可能让很多家长一眼就识破的,除了“完全性川崎病”,还有“不完全性川崎病”呢!我可以表现为“肺炎、脑膜炎、尿路感染、淋巴结炎、肝功能异常、胰腺炎、腮腺炎、败血症、不明原因发热”等等等等!当然,我最怕的就是儿科、尤其是儿童风湿免疫科的医生的火眼金睛~~与我相关的检查我是一种全身炎症性疾病,所以,儿科医生需要寻找炎症的证据和评估炎症的程度,这些指标有——血常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等;我可以导致上面说到的“肺炎、脑膜炎、尿路感染、淋巴结炎、肝功能异常、胰腺炎、腮腺炎、败血症、不明原因发热”等等,所以,医生可能需要查胸片、脑脊液、尿液、腮腺及淋巴结影像、细菌培养、血液生化等等;最重要的当然是我对心脏的影响,所以,心脏彩超、心脏功能等等也是医生会做的检查。其实,因为我变化多端,“不完全川崎病”有时更是以疑难病例的形式出现在医生们面前,所以,与我相关的检查项目,其实还有很多,主要看我的表现。对付我的武器当然,聪明的人类已经找到了一些对付我的武器。最初的阶段,医生们仅使用阿司匹林对付我,我还能让20~25%的患儿出现冠状动脉瘤!后来,医生们发现了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以下简称“静丙”)这个方法,让我的威力突然小了很多,有了静丙治疗方案后,我现在只能让3~5%的患儿出现冠脉瘤!而且,厉害的儿童风湿免疫专科医生直接向我宣战——如果孩子不好彩成为那“3~5%”,只要在正规的儿童免疫风湿专科积极配合治疗,绝大大部分冠脉扩张的小朋友还是有希望在病后一年内恢复健康的!儿童风湿免疫专家还不断地发现对付我的利器,比如说,用以第二轮静丙冲击为代表的方案来对付我的一员大将“丙球无反应型川崎病(简单地说,就是第一次静丙治疗效果不好的川崎病)”、静丙联合阿司匹林和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免疫抑制剂等等的治疗方案,再不行,还联合心脏外科医生一起来对付我,让我节节败退!我的温馨提示老实说,“温馨提示”,这不是我自愿的,只是因为小编是儿童风湿免疫科的医生,她说要借我的口说出她想对家长们说的话——亲爱的家长们,请记住——发热,不一定是“感染”!眼红,不一定是“红眼病”!皮疹,不一定是“过敏”!唇红,不一定是“上火”!别忘了还有我——川崎病!如果小朋友发热伴有上面说到的这些表现,别再猜测、别再犹豫,直接找儿科医生吧!图源:网络
杨伊琳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4月23日 247 0 0 -
川崎病之012345678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包括完全性川崎病(completeKawasakidisease,CKD)和不完全性川崎病(incompleteKawasakidisease,IKD)两种类型。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并排除其他疾病。完全性川崎病(CKD)的诊断如下:发热,并具有以下5项中至少4项主要临床特征:(1)双侧球结膜充血。(2)口唇及口腔的变化:口唇干红,草莓舌,口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3)皮疹,包括单独出现的卡疤红肿。(4)四肢末梢改变:急性期手足发红、肿胀,恢复期甲周脱皮。(5)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很多医学生都觉得川崎病临床表现太难记忆了,今天理一理,按照012345678来记忆它的临床特征:0圆圆的口唇又干又红1单侧淋巴结肿大2双侧结膜充血3不规则皮疹4四肢硬肿5发热五天以上,抗生素无效6冠状动脉“瘤”7发病七天后血小板增高8卡疤部位红肿(卡介苗接种的疤)我们从0开始:0:圆圆的口唇像个0,口唇损害包括口唇红、干燥、皲裂、脱皮和出血;草莓舌;口咽黏膜弥漫性充血(其实川崎病肛门周围也常出现红肿、脱屑,0可以代表口唇,可以代表肛门)口唇红、干燥(图源参考文献PMCID:PMC4943791)杨梅舌(图源参考文献PMCID:PMC5134159.)1、单侧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非化脓性肿大常为单侧,直径≥1.5cm,通常局限于颈前三角。右侧淋巴结炎,红肿明显,边界不清(图源参考文献PMCID:PMC4943791)2、双侧结膜充血双侧球结膜非渗出性充血,通常不累及边缘和虹膜周围的无血管区。双侧结膜充血(PMCID:PMC5134159.)3、多形性的皮疹皮疹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有三种:弥漫性斑丘疹、猩红热样和多形性红斑样皮疹三种。通常广泛分布,主要累及躯干和四肢,腹股沟处皮疹加重。躯干、手臂弥漫性红斑、丘疹(参考文献:PMCID:PMC6421722.)多形红斑样损害可见虹膜状、靶状水肿性红斑(PMCID:PMC7585496.)4、四肢改变主要是四肢硬肿、脱屑,急性期出现手掌、足底潮红和硬性水肿,有时伴有疼痛。2~3周手指和脚趾出现从甲周开始的脱皮(膜状脱皮),并可能延伸到手掌和脚底。四肢肢端弥漫性硬肿,压之不凹陷(图源参考文献PMID:19918500)足底片状脱屑后,新生皮肤薄嫩(图源参考文献PMID:35022064)手部脱屑(图源参考文献PMID:35022064)5、发热五天以上发热五天以上,抗生素无效。6、冠状动脉瘤(瘤发音类同“六“)cCTA扫描显示一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瘤(图源参考文献PMCID:PMC5511310)CT血管造影显示一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血管瘤(图源参考文献PMID:30402318)7、发病七天后血小板增高发热七天以上血小板计数大于450。8、卡疤部位红肿红肿:是川崎病的一项相对特异的早期表现,发生率为9.4%~49.9%。日本及新加坡报道卡介苗接种后1年内的川崎病婴儿,卡疤红肿(疤:发音同8)阳性率可高达69.7%,高于淋巴结肿大及四肢末梢改变的发生率。目前认为,即使没有全身其他皮疹表现,卡疤红肿也可作为川崎病的一项临床特征。右上臂卡疤部位红肿,边界不清(图源参考文献PMID:25395889)右上臂卡疤部位红色斑块(PMID:33194494)参考文献:[1]RossiFdeS,SilvaMF,KozuKT,CamargoLF,RossiFF,SilvaCA,CamposLM.ExtensivecervicallymphadenitismimickingbacterialadenitisasthefirstpresentationofKawasakidisease.Einstein(SaoPaulo).2015Jul-Sep;13(3):426-9.doi: 10.1590/S1679-45082015RC2987.Epub2015Jun30.PMID:26132362;PMCID:PMC4943791.[2]GuptaA,SinghS.Kawasakidiseasefordermatologists.IndianDermatolOnlineJ.2016Nov-Dec;7(6):461-470.doi:10.4103/2229-5178.193903.PMID:27990380;PMCID:PMC5134159.[3]GuptaA,SinghS.Kawasakidiseasefordermatologists.IndianDermatolOnlineJ.2016Nov-Dec;7(6):461-470.doi:10.4103/2229-5178.193903.PMID:27990380;PMCID:PMC5134159.[4]RossiFdeS,SilvaMF,KozuKT,CamargoLF,RossiFF,SilvaCA,CamposLM.ExtensivecervicallymphadenitismimickingbacterialadenitisasthefirstpresentationofKawasakidisease.Einstein(SaoPaulo).2015Jul-Sep;13(3):426-9.doi:10.1590/S1679-45082015RC2987.Epub2015Jun30.PMID:26132362;PMCID:PMC4943791.[5]GuptaA,SinghS.Kawasakidiseasefordermatologists.IndianDermatolOnlineJ.2016Nov-Dec;7(6):461-470.doi:10.4103/2229-5178.193903.PMID:27990380;PMCID:PMC5134159.[6]LeungAKC,LeongKF,LamJM.Onychomadesisina20-Month-OldChildwithKawasakiDisease.CaseRepPediatr.2019Mar3;2019:3156736.doi:10.1155/2019/3156736.PMID:30944748;PMCID:PMC6421722.[7]RekhtmanS,TannenbaumR,StrunkA,BirabaharanM,WrightS,GargA.MucocutaneousdiseaseandrelatedclinicalcharacteristicsinhospitalizedchildrenandadolescentswithCOVID-19andmultisysteminflammatorysyndromeinchildren.JAmAcadDermatol.2021Feb;84(2):408-414.doi:10.1016/j.jaad.2020.10.060.Epub2020Oct24.PMID:33323343;PMCID:PMC7585496.[8]ShaikhS,IshaqueS,SaleemT.Incomplete,atypicalkawasakidiseaseorevolvingsystemicjuvenileidiopathicarthritis:acasereport.CasesJ.2009Aug6;2:6962.doi:10.4076/1757-1626-2-6962.PMID:19918500;PMCID:PMC2769330.[9]AlshammasiW,BargawiA,AbdulrahmanA,AlhajiM,AlQahtaniF,AldajaniA.Nontypicalpresentationofacommondisease:acasereport.JMedCaseRep.2022Jan13;16(1):11.doi:10.1186/s13256-021-03219-0.PMID:35022064;PMCID:PMC8754521.[10]MărgineanCO,MeliţLE,MărgineanMO.ThepeculiaritiesofKawasakidiseaseattheextremesofage:Twocasereports.Medicine(Baltimore).2019Oct;98(42):e17595.doi:10.1097/MD.0000000000017595.PMID:31626134;PMCID:PMC6824635.[11]RezaiMS,ShahmohammadiS.ErythemaatBCGInoculationSiteinKawasakiDiseasePatients.MaterSociomed.2014Aug;26(4):256-60.doi:10.5455/msm.2014.26.256-260.Epub2014Aug26.PMID:25395889;PMCID:PMC4214810.[12]ThadchanamoorthyV,DayasiriK.RefractoryKawasakiDiseasePresentingWithErythemaatBacilleCalmette-GuérinInoculationSite:APaediatricCaseReport.Cureus.2020Oct13;12(10):e10928.doi:10.7759/cureus.10928.PMID:33194494;PMCID:PMC7659888.[13]DyerT,DanceyP,MartinJ,ShahS.TorticollisasPresentationforAtypicalKawasakiDiseaseComplicatedbyGiantCoronaryArteryAneurysms.CaseRepPediatr.2018Oct8;2018:4236264.doi:10.1155/2018/4236264.PMID:30402318;PMCID:PMC6196923.[1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风湿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川崎病诊断和急性期治疗专家共识中华儿科杂志,2022,60(1) :6-13.DOI:10.3760/cma.j.cn112140-20211018-00879
李军友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11月05日 114 0 0 -
川崎病,您知道多少?
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曾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儿童期较为常见的血管炎之一,主要症状是发热以及炎症区域肿胀发红,初始症状容易与感冒或胃肠疾病混淆,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如果不治疗,发热及其他急性炎症平均持续约两周后逐步消退。虽然KD常为自限性疾病,但如果由于KD引发了心血管并发症而未得到充分的治疗,则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瘤、心肌梗死、心率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因而我们应充分认识并积极治疗儿童川崎病。由其名字不难看出,KD是在日本被首次发现并命名的。1967年,日本TomisakuKawasaki首次描述此病,并成为日本的法定报告疾病。依现有可查资料,每100名日本儿童中约有1名会在5岁前患KD,因而其成为日本非常常见的疾病。在我国,5岁以下儿童川崎病发病率约为日本儿童发生率的20-25%,然而近些年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发病年龄80%-90%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中,其中男孩患病率又是女孩的1.5倍。自首次发现至今,导致KD的病因仍然未知,可能的病因归于免疫应答、感染性病因以及遗传因素,均不甚明朗。虽然病因不明,但不存在人传人,因而不影响儿童入学、照护等。KD的症状包括发热,眼白发红,嘴唇干裂与发红,舌头肿胀与发红,始于生殖区而常见于胸背部、腹部、手臂、腿部的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手掌与足底的皮肤肿胀、发红,特征是数日后手指指尖、脚趾脱皮。 KD的确诊有一套科学的诊断流程,在实际临床中,医护人员通过问诊与查体可判断是否为川崎病,患者通常还需进行一些辅助检查来明确疾病程度及并发症,如血液检查、尿液检查、超声心动图等。只要符合KD的诊断标准,就需要给予治疗。针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方案为静脉用免疫球蛋白(也称为IVIG)并联用阿司匹林(除非有禁忌症),该方案能够有效降低KD并发症尤其是冠状动脉瘤的发生风险,可使得更快退热,并更快减少心脏损害。1981年,临床首次应用大剂量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取得良好疗效后,其免疫调节作用被逐步重视,1983年首次应用于KD治疗,随后多次临床和基础研究证实,早期静注IVIG可显著减轻患者炎症反应,现已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器官移植等领域。IVIG应用于KD的治疗方案较为成熟,但机制仍不明确。多次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发现,早期应用IVIG可显著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减少KD所致的冠状动脉病变。自此IVIG成为KD急性期的首选治疗用药,治疗时机多以起病之初7-10日给予IVIG的疗效最为明确,但是如果患者就诊时已经发病超过10日,并排除了其他耦合症状,仍应该按照本治疗方案执行。截至目前,IVIG经过四十余年的验证,已成为KD治疗的安全性良好的一线药物,规范其使用对于避免KD所致的冠状动脉病变极为重要。在明确的KD诊疗方案中,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从而增加皮肤血流量、出汗、散热以降温。但此降温机制并非为应用的本质原因,KD患者应用阿司匹林主要是对抗其炎症指标升高、血小板升高,即阿司匹林大剂量抗炎、小剂量抗血小板,可有效对抗KD导致的心脏血管损害。阿司匹林治疗KD虽然较为有效,但其在应用的时候仍遵循用药注意事项,一些禁用、慎用情况需要临床特别注意,以避免发生不良反应,除此之外,KD亚急性期常出现持续高热,临床有可能应用布洛芬退热,其会对抗阿司匹林诱导不可逆的血小板抑制作用,因此如KD患者已明确有冠状动脉病变,则应避免用布洛芬联合阿司匹林退热,这种情况可替换为对乙酰氨基酚。 KD治疗痊愈后,建议随访监测发热、超声检查心脏受累情况。另因为患者使用IVIG治疗后,被动获得的抗体会持续较长的时间,期间可能感染疫苗的免疫原性,建议如需接种减活病毒疫苗应至少推迟一年再行接种。如果没有推迟接种,应在IVIG治疗后至少间隔11个月完成疫苗复种以达到较好免疫原性。
王兰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6月26日 1190 0 0 -
川崎病与普通感冒有什么不同
有80%左右的川崎病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平均年龄2岁左右,1-3月份的冬春季节是川崎病的发病高峰。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川崎病和普通感冒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比如普通感冒发烧之前或发烧同时会有咽痛、鼻塞、打喷嚏、流清鼻涕、咳嗽的表现,2-3天后鼻涕可能会变得粘稠,发烧一般多为低热,持续时间很少超过5天,而川崎病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不明原因的发热5天以上,吃阿奇霉素或头孢类药物后,仍然不能退热,同时还有皮疹、眼睛红、口唇干红、皲裂、杨梅舌、颈部淋巴结肿大、手足潮红硬肿表现,而普通感冒是没有上述这些表现的。有些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川崎病患儿,要引起注意,如果持续高热不退,抗感染治疗效果不好,炎症指标越来越高,又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病因可以解释病情的时候,要注意是不是川崎病,这个时候要做相关的进一步检查。
张明明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4月22日 1126 1 2 -
儿童持续高热,警惕儿童常见获得性心脏病——川崎病
川崎病,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主要影响中动脉。该病好发于6-18个月的婴幼儿,5岁以下儿童占比超过80%,其中约有20%的患儿出现冠状动脉损害,已经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川崎病首先由日本学者报道,并以他的名字命名该病,现在全球范围内均有病例发生,在亚裔儿童中更为流行。(一)临床表现:①发热≥5天②多形性皮疹,弥漫性红斑,卡疤周围充血,肛周潮红和脱皮③双侧球结合膜充血,无脓性分泌物④口唇及口腔黏膜充血,唇皲裂,杨梅舌⑤掌跖潮红,肢端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出现于甲床皮肤交界处⑥颈部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二)化验检查:白细胞及CRP、ESR等炎性指标升高明显,伴随贫血以及血小板升高;尿常规可见蛋白尿以及白细胞增多;(三)常见并发症:1.冠状动脉超声部分患儿可出现冠状动脉扩张或形成血管瘤等损害表现。2.心肌炎3.无菌性脑膜炎: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嗜睡,惊厥4.肝胆损害:肝脏增大,转氨酶升高,胆囊扩张、水肿,胆总管轻度扩张5.胰腺炎6.无菌性脓尿(四)治疗:1.阿司匹林:抗炎/抗血小板聚集,共持续至少6-8周,冠状动脉损害者延长至冠脉内径恢复正常。2.丙种免疫球蛋白:2g/kg,分1~2天静点免疫封闭(推荐发病10天内使用)。3.双嘧达莫:抗血小板聚集4.糖皮质激素:对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无反应者可考虑加用。5.维生素E口服,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应用于存在冠状动脉损害患儿。6.对症治疗:保肝、营养心肌、补液支持治疗。(五)预后该病多数预后良好,经治疗后症状很快恢复正常,少数患儿持续存在冠状动脉瘤。
江博士健康号~助健康完美祛疾病苦痛2023年04月13日 625 0 2 -
川崎病临床特征/不完全川崎病/川崎病治疗
1.临床表现发热口腔黏膜改变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球结膜充血肢端改变2.冠状动脉损害未经治疗:冠状动脉损害(CALs)的发生率为25%早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冠状动脉损害(CALs)的发生率为5%3.心血管损害发生率:15.9%冠状动脉扩张:68%冠状动脉瘤:10%瓣膜返流:9%心包积液:7%心力衰竭:1%4、实验室检查5.心血管症状心脏听诊: 心杂音,奔马律,心音低钝心电图的变化: P-R.Q-T延长,异常Q波,低电压,ST-T改变,心律不齐胸部X线: 心影增大超声心动图: 心包积液,冠状动脉瘤,末梢动脉瘤(腋窝等)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前降支容易出现瘤样扩张,由于血栓性闭塞,导致心肌梗塞可发生猝死。【不完全川崎病】1.不完全川崎病(incompleteKD)诊断诊断标准6项只符合4项或3项以下,但病程中经超声心动图或心血管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瘤者多见于<6个月的婴儿或>6岁的年长儿,属重症诊断标准中只有4项符合,但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冠状动脉壁辉度增强,应除外其他感染性疾病2.不完全川崎病特点发病率19.8%好发于小婴儿,其临床症状更为隐蔽冠状动脉病变率较年长儿更高美国诊断标准对不明原因发热≥5天小婴儿并伴有临床表现中符合一项者,应常规做2-DE检查,若合并有冠状动脉病变者即可明确诊断临床症状及病程变化表现为不典型(atypical)的病例,但不诊断为不典型川崎病主要症状符合4项67.8%,3项25.0%,2项5.9%,1项0.8%发热及恢复期肢端膜状脱屑多见颈部淋巴结肿胀少见肛周潮红(或伴脱皮)和指(趾)端脱皮对诊断KD具有特征性意义3.不完全川崎病症状频度颈部淋巴结肿胀(39%),典型KD病例出现频度为65%发热80%、皮疹65%、口唇变化62%、四肢末端改变70%、结膜变化76%四肢末端变化的轻症患者常常根据粘膜与皮肤交界处的特异性脱皮作为诊断川崎病的重要依据几经转院忽视特异性肢端脱皮表现而延误诊断日本学者古ぃ报告多例猝死病例在尸检时发现冠状动脉瘤内的血栓性栓塞及冠状动脉瘤破裂而诊断为不完全KD也有病例表现心功能不全为主要症状,可根据病史中患儿有发热皮疹等既往史,也可诊断为不完全KD合并其他表现如面神经麻痹、急腹症;下肢不完全麻痹等症状个别病例在诊疗过程中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川崎病治疗】1.标准治疗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阿司匹林IVIG无反应者占15~20%伴发CAA≈IVIG无反应者波尼松龙(PSL)治疗KD=禁忌症2.IVIG不反应者激素追加疗法川崎病诊断明确后给予IVIG治疗后36小时,发热不退(体温>38度)或退热后2-7d再次出现发热并伴有至少一项KD的主要临床表现,则判断为IVIG不反应日本学者建议再次应用IVIG治疗1g/Kg后发热仍不退时,可采用甲基泼尼松龙2mg/Kg/d,分三次静脉注射,至热退、CRP及血象恢复正常后改为泼尼松龙2mg/Kg/d×5d,1mg/Kg/d×5d,0.5mg/Kg/d×5d后停药3.皮质激素在川崎病治疗中的应用背景皮质激素具有高效抗炎的作用已广泛应用于各类血管炎症候群国外有报告认为激素促进冠状动脉扩张,凝血功能亢进而导致血栓形成,增加了心肌梗塞的风险近年来随着对丙球治疗无效者的追加治疗和初期治疗的激素应用,认为激素具有缩短热程、抑制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早期控制炎症因子反应。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1月18日 417 0 0 -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能吃其他退热药吗?
本文转自《丁香园》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是经典的非甾体抗炎药物,具有双重的药理作用,大剂量(300mg)应用时可起到解热、镇痛的作用,小剂量(50~100mg)应用则可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在临床,小剂量阿司匹林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用药应用广泛。(比如: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后,需要小剂量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6个月)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同时,是否还能够同时服用大剂量阿司匹林作为退热药物使用?而与阿司匹林同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常用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在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情况下,是否能还能同时使用呢?接一下进行逐一探讨。一、大剂量阿司匹林也可用于解热镇痛[1]成人口服普通片剂:一次500mg,若症状持续可每4~6小时重复给药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缓释片、缓冲片:一次324~486mg,一日3次。肠溶制剂:一次300~600mg,一日3次,必要时每4小时一次。注意每日服用剂量不超过推荐的最大剂量。大剂量使用可增加阿司匹林的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等不良反应。二、布洛芬能否与阿司匹林联合?答案避免联合。原因分析[2]布洛芬和阿司匹林都会占据环氧化酶(COX)上的位点,布洛芬的存在会干扰阿司匹林与这些位点的结合。当布洛芬由结合位点释放出来后,阿司匹林则不会再对COX进行抑制,因为此时用于结合的阿司匹林已经被排泄出体外。因此,布洛芬的干扰会削弱预期的阿司匹林介导的对血栓素B2(TXB2)生成的不可逆抑制作用和预期的抗血小板聚集反应,减弱其保护心肌和预防卒中的效果。有研究表明,布洛芬对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的削弱作用高达90%。三、对乙酰氨基酚能否与阿司匹林联合?答案两者无相互作用,可以联合,但对乙酰氨基酚半衰期较短,建议在服用阿司匹林前使用。原因分析《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示:国外研究表明,对乙酰氨基酚对低剂量本药的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无影响[1,3]。《阿司匹林在川崎病治疗中的儿科专家共识》也指出布洛芬会对抗阿司匹林诱导的不可逆的血小板抑制作用,因此应避免用布洛芬退热,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4]。但循证医学证据不足,仍需谨慎联合使用。注意部分药品(如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等)为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制成复方制剂,使用时需注意阅读说明书,正在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不宜再选用含阿司匹林的复方对乙酰氨基酚制剂。二者联合使用时需要关注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肾毒性等。四、口服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比较[4-6]五、特殊人群用药参考文献:[1]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M].重庆出版社,2014.[2]布洛芬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的最新信息[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6(19):3.[3]P.Gurbel,U.Tantry,S.Weisman,AnarrativereviewofthecardiovascularrisksassociatedwithconcomitantaspirinandNSAIDuse,JThrombThrombolysis,47(2019)16-30.[4]杜忠东,谢利剑,刘世平,等.阿司匹林在川崎病治疗中的儿科专家共识[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5]佚名.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处方审核建议[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09):653-659.[6]佚名.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的合理用药专家共识[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0(3):161-169.[6]杨宝峰,陈建国.药理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石卓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1月04日 306 0 3
川崎病相关科普号
王涛医生的科普号
王涛 主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儿童心血管科
1815粉丝7.7万阅读
徐灵敏医生的科普号
徐灵敏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儿科
1.4万粉丝210.9万阅读
袁勇华医生的科普号
袁勇华 副主任医师
湖南省人民医院
儿童心血管科
943粉丝89.1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汤卫红 主任医师杭州市儿童医院 儿内科
小儿肺炎 52票
小儿胃炎 48票
小儿支气管炎 35票
擅长:儿内科各种疾病及疑难杂症的诊治、儿童胃肠道疾病、过敏性疾病、小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小儿肺炎、心肌炎、小儿胃炎、牛奶蛋白过敏、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乳糖不耐受、急慢性肠炎、腹泻病、便血病、再发性呕吐、过敏性紫癜、癫痫、脑瘫、脑发育不良、脑炎,多动症、抽动症、急慢性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等小儿血液系统疾病,手足口病、水痘、麻疹等传染性疾病,皮炎、湿疹,新生儿黄疸和先天性甲状腺低下各种常见病和遗传代谢性疾病,矮小症和性早熟等诊断和治疗,并擅长小儿胃肠镜技术,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 -
推荐热度4.8杜忠东 主任医师北京儿童医院 心内科
川崎病 8票
心肌病 4票
小儿心律失常 3票
擅长:川崎病及川崎病冠状动脉瘤诊治属世界前沿水平,心肌损伤、心肌酶高、心肌炎、心肌病,各类早搏、传导阻滞及各类心律失常,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各种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肺动脉高压,晕厥,心电图异常等儿童心血管系统疾病有丰富的国内外诊治经验,对儿童呼吸道、消化道及儿科常见疾病也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
推荐热度4.8王本臻 主治医师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儿童心脏中心
川崎病 6票
扩张型心肌病 1票
小儿心肌炎 1票
擅长:擅长小儿心肌疾病、心功能不全、川崎病、心律失常、心肌炎、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与管理。在心血管罕见病、危重症、疑难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参与开展庞贝病酶替代治疗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