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指导
跟骨或者称为“后脚跟”是脚上一块非常重要的骨头,我们站立和行走时它是足底重要的支撑部分,而且它与脚上很多骨头相关,一旦损伤会影响我们正常脚的功能。
但是跟骨骨折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
很多人会非常关心自己术后什么时候可以下地行走,多久可以进行功能锻炼等问题。术后的康复训练对功能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由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足踝外科主任曾参军主任医师指导,跟骨骨折术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术后第1天
患者术后给予石膏外固定,抬高患肢,进行腓肠肌、胫骨前肌等长收缩练习。
石膏固定,抬高患肢
术后第2天
进行踝关节屈伸活动,每天活动80~100次,共分2阶段完成,上、下午各训练一阶段。踝关节屈伸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锻炼时勿用力过大,以防发生运动损伤。
踝关节屈伸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
术后第3-4天
开始进行踝关节持续被动屈伸功能训练。首先从无痛或微痛角度开始,运动范围根据患者对疼痛耐受程度而定,一般活动范围在一25°~0°(0°为中立位,背伸为正值,跖屈为负值)之间。
整个被动运动过程缓慢进行,每天训练1次,每次训练1小时;训练结束后,嘱患者将患肢平放于床上,将患足稍垫高,并即刻冰敷踝关节20~30分钟。
踝关节持续被动屈伸功能训练
术后第5-6天
活动范围每天增加1°,每天活动2次,每次1小时,共持续3周;术后2周患者拆线时,其踝关节屈曲范围一般能达到-35°~5°。
在患肢无明显肿胀情况下,对患者施行轻柔、缓慢踝部按摩,防止踝关节软组织粘连,同时进行足部抗阻力训练以增强踝关节各肌群肌力。
利用弹力带进行踝关节抗阻力训练
术后2-4周开始
患者拄双拐、穿充气式保护靴进行部分负重下地行走训练,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
拄双拐、穿充气式保护靴进行部分负重下地行走训练
术后6-8周开始
患者在姿势镜前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待患者能自行保持平衡后鼓励其正常行走。患者在行走训练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负荷主动运动——部分抗阻力练习——完全负重主动活动练习过渡原则,同时还穿插进行屈髋、屈膝、踢腿、上下楼梯等训练。
弃拐,患者在姿势镜前进行平衡功能训练
华南足踝创伤矫形中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您的足健康保驾护航
注: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