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及治疗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血管会随年龄增大逐步发生管壁硬化及管腔内斑块增生,从而导致动脉管腔内狭窄甚至闭塞,医学上将其命名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它是一种老年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病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和心梗、脑梗属于同一类疾病,心血管动脉硬化可以导致心脏缺血进而引起冠心病、心梗,头颈部动脉硬化可以导致脑部缺血进而引起脑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可以导致腿部缺血引起腿痛甚至坏死。通俗点,我们可以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称为“腿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以引起哪些症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表现为动脉堵塞部位远端的供血不足。早期症状主要是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小腿甚至大腿酸胀疼痛,休息一会后症状缓解,再行走一段距离后又出现相同症状,专业术语称为间歇性跛行。随着动脉堵塞程度的逐步加重,行走距离会逐渐缩短,严重者即使休息状态下(尤其夜间睡眠时)也会出现足趾和小腿疼痛,夜不能寐。如病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最终将会出现足趾、足背和小腿的发黑坏死。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怎么诊断?
足背脉搏触诊:非常简单,摸一下足背动脉的搏动即可。经验丰富的血管外科医生根据患者的腿部症状和足背脉搏的有无即可做出诊断。
踝肱指数(ABI):操作简单,一般ABI<0.9即可诊断。可作为初步筛查并判断缺血程度。目前该检查在我院当天可查,无需预约。
下肢动脉超声:操作简单,可初步判断动脉狭窄闭塞的部位和程度。目前该检查在我院需预约。
下肢CTA或MRA:可以显示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的具体部位及狭窄程度,帮助主刀医生制订手术方案。目前该检查在我院需预约。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如怎么治疗?
1.保守治疗:
可口服西洛他唑、贝前列腺素钠等扩张血管药物对症治疗,部分重症患者常需两种甚至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在服药的同时,最好能经常走路锻炼,可以增加动脉堵塞部位的侧支循环,有利于腿部缺血症状的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定会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加重,一旦诊断,常需终生治疗。
2.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主要包括微创手术和搭桥手术两种。微创手术是指采用导丝和导管技术打通堵塞动脉,然后采用球囊将堵塞的动脉管腔重新扩张开,必要时置入支架,一般通过穿刺大腿根部动脉即可完成,伤口仅有1-2mm,局麻完成;搭桥手术是指采用人工血管将堵塞动脉近端的血液引向其远端,从而重建一条血流通道,创伤相对较大,需要全身麻醉。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各种材料的不断更新,目前至少90%以上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均可通过微创手术开通。无论何种手术方法,均无法阻止动脉硬化进展,后续可能会再次发生动脉堵塞从而引起腿部缺血症状,因此手术后需长期服药,延缓动脉硬化进展和预防动脉再堵塞。
微创手术实例:
左图:左股浅动脉长段闭塞;中图:术中球囊扩张;右图:支架置入后血流完全复通。
本文是张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