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织与血液的基因检测该如何选择?
目前肺癌的诊疗过程中,基因检测是整个诊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结果如何直接决定了患者的生存长短(如驱动基因EGFR阳性比阴性生存期为50个月比20个月),甚至在出现耐药后仍需检测明确耐药基因,那么究竟选择组织还是血液?这里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从标本的可及性来说,血液比组织更容易取,外周抽血即可,而组织要么手术、要么穿刺活检、要么胸腹水沉渣包埋,需要患者身体状况能够配合完成这些操作。因此,血液比组织更容易获得。
其次我们从检测的结果准确度来比较下血液和组织,这里我们不说专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词汇,只把实际情况做个说明。假如一代药物耐药后,进行血液检测发现有T790M突变,可以此为依据进行3代药物治疗,因为血液有突变,而组织没有的几率只有1%左右,而如果血液检测没有发现T790M突变,则建议重新组织活检,因为大概有20%的人(5个里面有1个患者)组织是存在突变,只是血液没有测出(假阴性)。
组织的优势:
1、组织除了明确基因以外,可以明确病理类型,做免疫组化等等,
2、部分基因的特殊检测方法,比如ALK、HER的FISH检测,必须活组织,不能是血液。
3、不易出现假阴性(就是测出来没有就是没有)
血液的优势:
1、采血方便,
2、多次检测可以用来监测耐药(有研究显示,EGFR一代药物耐药,血浆T790M出现平均比临床进展要早2.2个月)
3、多次检测可以用来预判疗效(BENEFIT研究提示,EGFR敏感突变在药物治疗8周内转阴,这类患者药物疗效好)
目前,各种权威指南仍然把组织检查作为金标准,血液检测作为后备手段。
因此我们建议,初诊之时,一般都有组织,可以通过组织进行进行检测,如果经济条件好,同步查个血液的基因检测,配对来看。而在后期可以通过血液检测基因突变监测疗效及耐药性,一旦出现临床耐药,如果可以再次活检,建议再次活检,如果身体情况不允许再次活检,可以考虑通过血液替代。
本文系王颖轶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王颖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