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业
主任医师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
关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治疗和检测
11871人已读
巨细胞病毒治疗比较麻烦。一般采用更昔洛韦(Ganciclovir, GCV)治疗
建议参照成人方案给予二期疗法。诱导治疗:5mg/kg(静滴>1h),q12h,持续2~3周;维持治疗:5mg/kg,qd,连续5~7天,总疗程3~4周。 若诱导治疗3周病毒学检查显示无效,应考虑耐药毒株感染或继发耐药 维持阶段若疾病进展,可考虑再次诱导治疗;抗病毒疗效评估 (1)临床评估:HCMV疾病的症状、体征和脏器功能改善。 (2)病毒学评估:病毒特异性抗原和病毒滴度定量分析有助于评估抗病毒药物疗效 由于HCMV DNA在很多病人症状缓解后很长时间内仍持续存在,故不宜用于监测抗病毒药物疗效。附参考资料:
巨细胞病毒先天感染可致小头畸形、智力障碍和耳聋等多种损害,婴儿感染易累及肝脏,在免疫缺陷个体如艾滋病患者及器官移植患者则可导致全身播散型感染,严重者导致死亡。
我国一般人群抗体阳性率86%~96%,孕妇95%左右,周岁时已达80%左右。
⑴抗HCMV IgM 是原发感染或活动性感染的标志。一般在原发感染后二周左右出现,持续12~28周。再发感染(潜伏病毒复活或再次感染外源性病毒)时常再现,但其水平一般低于原发感染时。
⑵抗HCMV IgG 感染后终身存在。观察到该抗体阳转是诊断原发感染的可靠指标。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增高是活动性感染的标志,但难能区别原发和再发感染。6个月以下婴儿应注意除外胎传抗体的存在。
1. 抗HCMV药物应用指征
①抗病毒治疗对免疫抑制者是有益的;
②对患严重HCMV疾病的新生儿存在争议;
③免疫正常个体的无症状或轻度症状性HCMV感染无需抗病毒治疗。
主要应用指征包括:
①有明显HCMV性疾病如间质性肺炎、黄疸型或淤胆型肝炎、脑炎和视网膜脉络膜炎(可累及黄斑而致盲),尤其是免疫抑制个体如AIDS患者;
②移植后预防性用药;
③有中枢神经损伤的先天性CMV感染患儿,以防止听力损害恶化。
本文是潘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