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后淋巴囊肿并发感染及治疗分析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后淋巴囊肿并发感染及治疗分析
张珍 高慧
(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妇科 山东 临沂 276003)
[摘要]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后淋巴囊肿感染的易感因素、防治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67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化疗后淋巴囊肿发生感染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性粒细胞计数(ANC)降低、贫血、年龄>60岁患者淋巴囊肿感染率增高,抗生素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使化疗后淋巴囊肿感染患者发热及ANC恢复天数分别缩短为(7.0±1.6) d和(6.0±1.3) d。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化疗后ANC降低、贫血、患者年龄>60岁是淋巴囊肿感染感染主要易感因素,抗生素加用G-CSF合理应用,能减少淋巴囊肿感染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淋巴囊肿;感染;治疗
Analysis of lymphocyst infection in gynecologic malignancies after chemotherapy and antibiotic therapy
ZHang Zhen Gao Hui
(Departmo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egy, People’s Hospital of LinYi,Shandong 27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lymphocyst infection after chemotherapy in gynecologic malignancies patients, and discuss the methods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at.Method:Sixty-seven lymphocyst infection cases and their therap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in gynecologic malignancies patients who had chemotherapy.Result:The infection rate of the patients whose age exceeded 60, had lower 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 (ANC) and lower hemoglobin were higher. Combining antibiotic therapy and GSF shortened the days of fever and recover of ANC to 7.0±1.6, 6.0±1.3 days 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low ANC ,low hemoglobin and old ages of the patients are the primary risk factors that lead to lymphocyst infection; Combining antibiotic therapy and GSF could reduced the lymphocyst infection rate and its seriousness.
Key words gynecologic malignancies; lymphocyst; infection; therapy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全身免疫功能低下,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为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盆腔淋巴囊肿是盆腔恶性肿瘤盆腔淋巴清扫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2.0%~48.1%[1],小型囊肿可通过淋巴液吸收而自行消失,较大或感染性淋巴囊肿常可致多种并发症,往往需要二次手术处理。它可以引起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会,增加肺栓塞的发生率,也可以继发感染[3-4]。严重者可以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有效的预防淋巴囊肿形成,及时治疗淋巴囊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住院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186例。其中卵巢癌78例,子宫内膜癌52例,宫颈癌56例。年龄26~68(平均46.5)岁。
1.2 诊断标准
术后淋巴囊肿诊断 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清扫术;下腹部不适、腹痛、腰痛及下肢坠胀感、排尿障碍等症状,可以向同侧背部、臀部或腿部放射;可伴有发热;体格检查:双腹股沟及腹部可触及一侧或双侧囊性包块,边界清晰,局部压痛阳性,压迫输尿管时可出现下肢水肿;超声检查:在一侧或双侧盆腔、腹股沟区的无回声或液性暗区,内部光点均匀,边界清楚·形态规则或不规则,部分可见边缘加声增厚,显示清晰,提示盆腔囊性包块;CT表现为盆腔出现壁薄、光滑、充满水样囊液的腔,与周围分界清楚,没有侵犯的征像。MRI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长T1和长T2信号影,边界清晰,囊壁薄而均匀,无壁结节及分隔,无分房,增强后囊肿壁可见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淋巴囊肿继发感染伴有发热,T 37.4~39℃,平均38℃,局部疼痛加剧,触痛明显,囊肿可短时间内明显增大。囊内液细菌培养可阳性,排除其他部位感染。抗感染治疗有效。
1.3 研究方法
采用查阅病历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包括体温、病程记录、化验结果、病原菌培养结果、影像资料、医院感染日期、时间、部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计数(ANC)、骨髓增生程度、抗生素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方法和病情结局等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结果应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化疗后淋巴囊肿感染发生率
186例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发生淋巴囊肿67例,发生率36%,淋巴囊肿患者化疗后发生感染23例,感染率为35.5%。
2.2 致病菌情况
23例感染患者均送检病原体,检出菌株7例,检出率30.4%。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株,革兰阳性球菌2株。
2.3 易感因素分析
与ANC的关系: ANC<0.5×10^9/L 25例,感染13例(52%);ANC 0.5×10^9/L~1.5×10^9/L 22例,感染7例(31%)。ANC>1.5×10^9/L 20例,感染3例(15%)。ANC>1.5×10^9/L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ANC<0.5×10^9/L组(P<0.05)。
与血红蛋白的关系:Hb<90g/L 组35例,感染16例(45.7%); Hb>90g/L 组32例,感染7例(21.8%)。Hb<90g/L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Hb>90g/L组 (P<0.05)。
与患者年龄的关系:>60岁组24例,感染14例(58.3%),≤60岁组43例,感染9例(21%),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治疗效果
可观察病例分为单用抗生素组(30例)和抗生素加G-CSF组(37例),计算自用药到体温下降至<38℃的天数及ANC>1.5×10^9/L的恢复天数。抗生素加G-CSF组发热时间明显缩短,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生素加G-CSF组ANC恢复至>1.5×10^9/L的时间较单用抗生素组明显缩短,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67例发生淋巴囊肿感染患者治疗情况(天)
组别 例数 发热时间 ANC>1.5×10^9/L恢复时间
单用抗生素组 30 10.7±2.7 17.6±2.6
抗生素加G-CSF组 37 7.2±1.61) 6.0±1.32)
与单用抗生素组比较,1)P<0.05,2)P<0.01
3 讨论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全身免疫功能低下,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为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盆腔淋巴囊肿是盆腔恶性肿瘤盆腔淋巴清扫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小型囊肿可通过淋巴液吸收而自行消失,较大或感染性淋巴囊肿常可致多种并发症,它可以引起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会,增加肺栓塞的发生率,严重者可以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有效的预防淋巴囊肿形成,及时治疗淋巴囊肿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全身免疫功能低下,特别是在化疗后一旦发生盆腔淋巴囊肿感染,进展迅速,局部疼痛明显,出现弛张热,局部压迫症状,下肢水肿,继发血栓形成,甚至肺栓塞,危及生命。少数通过细菌培养明确感染菌株;少数能够抓住病原学证据的病例,经验用药必要可行。根据医院感染多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的特点,可选用以抗革兰阴性菌为主,兼顾抗革兰阳性菌的抗生素治疗。抗生素用药原则:联合、规律、足量、全程,判断使用的抗生素有效(患者一般症状好转,峰值体温下降)应保证用量和疗程,防止耐药菌产生,连续使用抗生素5~7 d后,常规给予预防性抗真菌治疗(一般口服氟康唑)。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存在白细胞质与量的异常,加之强烈化疗后免疫功能进一步受损,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外周血白细胞特别是ANC下降,血红蛋白下降,使医院感染机会增加〔2,3〕。尽快提升ANC水平、血红蛋白水平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危险性。本组结果证实了联合抗生素使用G-CSF可明显缩短抗生素的使用天数,且早期使用G-CSF对减少医院感染有益。对G-CSF是否提高抗感染疗效也有不同观点〔4,5〕。
本研究发现>60岁组24例,感染14例(58.3%),≤60岁组43例,感染9例(21%),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对化疗耐受性差,免疫功能低下,并伴有基础性疾病,故感染发生率高。
笔者认为防护措施和周围环境等其他因素也非常重要。1) 患者要做好自我防护:避免受凉、感冒,尽可能减少探视;2)住院病房的空气消毒是非常必要的;3) 多种维生素的补充及时纠正贫血,维持代谢正平衡和重要脏器功能,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总抗病能力,提高机体对化疗的耐受性和对感染抵抗力〔6〕,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抗感染疗效。4)术中严密止血,减少出血;结扎淋巴管;开放盆底腹膜;充分引流,经阴道引流不宜超72小时,防止造成条件治病菌逆行感染,化疗后免疫力下降时引发感染。5)在化疗过程中注意水化,补足电解质,减轻消化道反应,有助于促进化疗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减轻其对机体的毒性损害。6)当ANC<0.5×109/L时,可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同时口服预防抗真菌感染药物也是必须的;7)在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同时,使用G-CSF升高ANC,缩短粒细胞缺乏的时间;8)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缩短住院时间,避免交叉感染,既降低医院感染,还可以降低住院费用。9)另有研究报道,采用中药大黄、芒硝外敷治疗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治疗疗效肯定。中医观点认为湿热与瘀血互结是形成盆腔淋巴囊肿的主要病机。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创面大,涉及盆腔诸多脏器,故易损伤气血,致盆腔局部瘀血阻滞,使湿热毒邪乘虚入侵。大黄的有效成分为蒽醌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的作用;芒硝的有效成分为硫酸钠,具有消炎止痛、散结、消肿的作用[7]。外敷药中大黄有行瘀血、破积聚、解热毒之功效,芒硝有软坚、治积聚及停痰之功,两者相须为用,具破瘕、软坚散结之功效。将大黄与芒硝配伍能利用高渗作用吸取组织中多余的水分,外敷后可加强局部血流,使毛细血管开放增多,改善微循环,促进吸收,达到消肿、止痛、消炎的目的[8]。可以借签。
总之,淋巴囊肿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化疗后要注意患者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及营养情况,重视老年患者化疗反应,一旦出现淋巴囊肿增大,压痛,发热,及时抗感染治疗,可以辅助中药外敷。防治淋巴囊肿感染是保证恶性肿瘤系统治疗顺利进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纪妹,鲁桦,单家治.盆腔淋巴囊肿22例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0,3(9):922.
[2] PAN J,ZHONG C.A potential therapeutics trategryto combat leukemia virus infection[J].Cancer Biol T-her,2003,2:92-99.
[3]周丽,张志,肖爱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防治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9):675-676.
[4] CHEN Y C.Hepato splenic fungal infectio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in Tai Wan: incidece,treatment, and prognosis[J].Ann Hematol,2003,82:93-97.
[5]任金海,张静楠,王艳,等.急性白血病106例化疗后感染的治疗对策[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10):924-925.
[6]庞丽萍,杨保青,孟庆祥,等.急性白血病患者并发感染的临床特征[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5,18(2):111-113.
[7] 宋立人,洪 恂,丁绪亮,等.现代中药学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788.
[8] 卢培玲,曹玉慧,郑学双,等.芒硝大黄外敷腹部手术切口101例观察[J].山东医药, 2003, 35(4)∶31.
本文是高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