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肠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怎么办?
肠息肉病理提示:(乙状结肠)绒毛管状腺瘤,局部高级上皮内瘤变(HGIN),是否需要根治性手术?」
依据病理结果到底是术前内镜活检,还是息肉切除术后病理。不同情况处理不同。
背景知识
GIN( 上皮内瘤变)是指上皮排列紊乱和正常细胞极性丧失、 细胞核不规则深染核浆比例增高和核分裂活性增加的一种癌前病变,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
HGIN(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是指结构和细胞学异常扩展到上皮的上半部乃至全层,相当于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是具有恶性特征的黏膜病变,但无固有膜的浸润。
分两种情况
1. 术前经内镜活检、病理提示局部 HGIN
临床实际中,术前诊断 HGIN 的病例多已有癌变。在部分活组织检查诊断为结直肠腺瘤伴 GIN 的患者中,病理诊断并不能完全反映病人的真实病情,如果仅行肿瘤摘除或局部切除,坐失根治良机,可能会失去治愈的机会。但是,如果没有明确的病理诊断而贸然全部采取激进手术显然也不符合患者的利益,也不符合目前社会-心理-生物模式的要求。
GIN 概念的提出主要就是为了防止临床上的过度治疗。 因此,对于术前经内镜活检、病理提示局部 HGIN 的情况,必须全面考虑,综合判断:
对于肿瘤直径大于 3 cm 者应积极进行根治性手术;
而直径小于 3 cm 者可以先尝试经内镜切除肿瘤后根据病理决定下一步治疗;
在临床和内镜中疑为恶性的病变处理应更为积极,若不涉及保肛问题,宜首选作病变肠段切除;如术中可确诊为浸润性癌,则应作根治性切除。
2. 息肉切除术后病理提示 HGIN
WHO 工作小组指出具有腺癌形态特点的病变限于上皮或只侵犯固有膜而没有通过粘膜肌层浸润到粘膜下层者,实际上无转移的危险。与其他消化道肿瘤不同,局限在黏膜层内的结直肠肿瘤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如果息肉切除后病理仍明确为 HGIN,则可按良性病变出来,采取相对保守的态度,只需每 3~6 个月复查肠镜检查,不需要行二次手术、根治性手术,以减轻患者的损伤。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