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降尿酸药物简介
别嘌醇
药品概述:本品是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别嘌醇及其代谢产物氧嘌呤醇均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止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代谢为尿酸,从而减少了尿酸的生成。其不良反应较多,包括胃肠道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肝功能损害(转氨酶升高、黄疸等)、肾脏损害(间质性肾炎等)、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或贫血等)和过敏反应(可呈瘙痒性丘疹或荨麻疹)。
用药须知:本品不能控制痛风性关节炎急性炎症,不能作为抗炎药使用。因为本品促使尿酸结晶重新溶解时可再次诱发并加重关节炎急性期症状。服用别嘌呤醇除了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外,还应特别注意过敏反应的发生。别嘌呤醇引起的过敏反应潜伏期长,可在用药1~3个月发生,症状由轻至重,容易被患者甚至医务人员忽视。如皮疹广泛而持久,且经对症处理无效,并有加重趋势时必须立即停药,以免发生生命危险。故服用本品时建议小剂量起步,以减少过敏反应。
苯溴马隆
药品概述:本品属苯骈呋喃衍生物,为促尿酸排泄药(经尿液),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从而降低血中尿酸浓度。由于90%以上的高尿酸血症为肾脏尿酸排泄减少所致,促尿酸排泄药适用人群更为广泛。该药的不良反应较少,一般病人对本品耐受性较好,但有时可出现:腹泻、胃部不适、恶心等消化系统症状;风团、斑疹、瘙痒等皮肤过敏症状以及GOT、GPT、 碱性磷酸酶等指标升高。
用药须知:痛风急性发作缓解前,不要服用本品。为了避免在治疗初期痛风急性发作,建议在给药最初几天联用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期间需大量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以促进尿酸排泄,避免排泄过多尿酸而在泌尿道形成结石。此外,偏酸的尿液不利于血尿酸的排泄,如尿PH明显偏酸,可适当服用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故用药前后监测尿PH变化(通过尿常规检查)也是非常必要的。已有泌尿系结石者禁用此类药物。
非布司他
药品概述:本药于2009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2013年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在中国上市。本药为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黄嘌呤脱氢酶抑制剂,它是通过抑制尿酸合成降低血清尿酸浓度而起作用的,降尿酸效果呈剂量依赖性。皮疹发生率约0.5%~1.6%, 肝功能损伤3.5~6%,另外要注意其心血管副作用,尤其血管栓塞。
用药须知:本药价格昂贵,该药仅推荐用于不能耐受别嘌呤醇的痛风患者, 不推荐用于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此外,因为其主要在肝脏代谢,肝功能损害风险大大增加,故在使用之前需要检测肝功能,禁用于肝功能异常(ALT超过参考范围上限的3倍以上)患者。
温馨提醒:以上几种降尿酸药物均有一定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擅自用药存在一定的风险,请在临床医师指导下使用!
参考资料:药品说明书
本文是范进绵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