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髓母细胞瘤的精准诊疗
髓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儿童颅内肿瘤的15%-20%,占后颅窝肿瘤的30%-55%。发病高峰年龄:10岁以下,平均确诊年龄5-7岁,男:女=2:1.
目前髓母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仍以手术为主,辅以术后的放疗和化疗。影响髓母细胞瘤生存率的主要因素除了一些临床指标:如肿瘤是否播散、残留肿瘤大小、年龄和病理学类型外,分子分型结果和其他高危分子指标等也能辅助判断预后。不同分子亚型对放化疗的敏感性不同,通过对分子遗传学的深入研究,可以将患者的危险分层更加细化,协助临床医生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增加或减少放疗剂量,调整化疗方案等,有助于提升患儿的预后。
2016年新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指南,联合组织学表型和分子分型,重新规划了髓母细胞瘤的分类。该分类不仅包含了临床应用已久的组织学分型(如促纤维组织增生型/结节型、广泛结节型、大细胞型和间变型),还包含了现今被广泛接受的4种基因分型:WNT激活型、SHH激活型、Group3和Group4。这些不同的组织学分型和基因分型在预后和治疗上存在显著差异。
1.WNT型常为经典髓母细胞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预后较好,这部分患者危险性较低,部分专家认为术后只需进行常规化疗或减量放疗
2.SHH激活型在4种髓母细胞瘤基因分型中发病率占第2位,约为30%,发病人群多见于婴儿(<3岁)或大多数成人(>16岁),预后较WNT激活型差。这部分患者属于标危,目前术后治疗方式倾向于进行常规放化疗即可。但是部分SHH型患者伴有TP53突变,属于极高危,预后极差,术后常规化疗基础上还可联合干细胞治疗。
3.Group3型常见于大细胞型髓母细胞瘤,且伴有多个癌基因高表达,好发于儿童,预后最差
4.Group4型是最常见的髓母细胞瘤,可以在任何年龄中出现,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经典髓母细胞瘤,常伴有17q染色体的变异,预后一般。
目前资料显示髓母细胞瘤在所有的亚型当中,Group 4型发病率最高,WNT型发病率最低;男女比例上WNT型和SHH型基本持平,Group 3型和Group 4型中则男性多见于女性;各亚型的发病年龄也呈现不同的高峰现象:SHH型好发于3岁以下婴儿和16岁以上成人,绝大多数的WNT型出现在4-15岁儿童,Group 3型常见于婴儿,Group 4型则见于儿童和成人;儿童髓母5年总生存率方面,WNT型约大于95%,SHH型为75%,Group4为70%,Group3为50%;在肿瘤转移方面,Group 3型和Group 4型的转移概率最高,SHH型的转移概率居中,WNT型则最不容易出现转移。
根据以上,WNT总体预后最佳,Group 3型最差,Group 4型和SHH型相似,介于两者之间。
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在除年龄、肿瘤残留、是否转移之外的评估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髓母细胞瘤的病理分子分型,更加细化的予以危险分级,在原高危组和标危组的基础上,根据个体分子亚型的不同,在适用全脑全脊髓的放疗中,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如对WNT型的标危患者,即年龄大于3岁、肿瘤切除率高、未见转移的患者,全脑全脊髓放疗采取18Gy+局部瘤区照射,化疗也采用短周期的低毒性的顺铂化疗等,而对Group3型的高危患儿则采取高剂量的放疗和化疗,同时根据条件行自体干细胞移植,以提升生存率,改善预后。
儿童髓母细胞瘤虽然凶险,但是在基因检测指导下实现了肿瘤的精准诊疗。基因检测技术结合临床应用,其意义正不断彰显。相信随着不断的深入研究,基因检测技术会给临床诊治带来越来越大的收益。我们建议髓母细胞瘤的患儿术后除了做常规的病理检查之外,有条件的话也做相应的肿瘤基因检测,为判断预后及进行术后个体化放化疗提供坚实的基础。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外科施伟
2018.08.23
本文是施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