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刘奕 三甲
刘奕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骨科

老人腰痛要当心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2358人已读

顾阿婆平时身体健康,退休后在家帮着带第三代。这天,小外孙调皮在家里奔来奔去,顾阿婆怕他撞伤,急着去追他,脚下被地毯一绊,摔了个屁股墩。当时也没有当回事,爬起来继续带小外孙。但是之后顾阿婆一直有腰痛,躺在床上不动还可以,翻身或起床后疼痛就比较厉害了,本来想歇歇就会好了,谁料两个礼拜了也没有缓解。顾阿婆只能到医院里想开点膏药或止痛药用用,但是骨科医生一问病史,做了下体检,就怀疑有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给她做了磁共振检查,结果发现腰椎真的骨折了。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在没有外伤或轻微外伤情况下就可发生。所谓轻微外伤,一般指在平地或身体重心高度跌倒所引起损伤,这种程度的损伤发生在年轻人身上是不会引起骨折的,只有骨质疏松患者才会导致骨折,而老年人大部分都有骨质疏松症,而且年龄越大,骨质疏松程度越重(见图1)。据统计,北京市50岁以上妇女中有15%的人发生过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80岁以上妇女中的发病人数则达到37%。需要重视的是,发生了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5年内的死亡率高达23~34%

<!--HAODF:8:guzhishusong-->骨质疏松<!--HAODF:/8:guzhishusong-->.jpg

1骨质疏松症的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

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原因主要是跌倒,特别是一屁股坐地上摔了个屁股墩;也有人是搬物,可以是端一盆水、抖被子、晾被子等;有些人是打喷嚏、咳嗽;有人是坐公交车颠了一下;甚至有些人是没有原因,莫名其妙腰背部就痛起来了。这种疼痛的特点是躺在床上不动还可以,翻身和起床就会加重疼痛;疼痛的部位不一定在脊柱正中,可以是腰的两侧;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些人不是很怕痛的话,可能觉得疼痛还可以忍受,坚持起床活动,也有人痛的只能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发生了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的话,就会出现驼背(椎体压扁,前方高度丢失所致),慢性腰痛等后遗症,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幸福感降低。如果患者因疼痛长期卧床,则可能发生褥疮、肺炎、下肢深静脉栓塞、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严重的会有生命危险。而且长期卧床,活动减少,会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很容易发生再次骨折

所以,如果老人出现腰痛,特别是在跌倒或弯腰搬重物后出现的腰痛,要当心是不是有胸椎或腰椎的骨质疏松骨折。最好到医院找骨科医生看下。要指出的是,拍X片是不能明确诊断椎体骨折的,因为X片仅能观察椎体是否有变形,有些变形是因为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缓慢压扁,或以前的陈旧性骨折,而且有些椎体骨折并不一定会明显变形。因此,要确诊要做磁共振(MRI)检查,观察椎体是否有水肿出血,没有水肿出血的椎体即使压得再扁,也是陈旧性的,无需治疗。有些老人因为装了心脏支架或起搏器,无法做MRI,也可以做同位素骨扫描来判断有无新鲜椎体骨折

如果发现真的有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了,就需要卧床,不能起床继续活动,否则椎体压缩可能进一步加重,严重的会压迫脊髓神经引起瘫痪。治疗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就是卧床,这个卧床是绝对卧床,一分一秒也不能起床,时间一般是两个月。但长期卧床可能发生褥疮、肺炎、下肢深静脉栓塞、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严重的会危及生命。而且长期卧床,活动减少,会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等起床活动后很容易发生再次骨折

所以,现在主流的观点还是手术治疗,让患者尽早起床恢复正常活动。手术方法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椎体强化术,包括椎体成形术(见图2)和椎体后凸成形术(见图3),就是俗称的“打骨水泥”。局麻就可以操作,具有创伤小(仅有几个针眼)、手术时间短(20分钟左右)、恢复快(术后第二天就可下床活动)的优点。

PVP.jpg

图2 椎体成形术(PVP)示意形

PKP.jpg

图3 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示意图

但如果椎体粉碎或后壁破裂,就不适合该手术方法了,这时要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术(见图4)。这种手术也可以早期下床活动(术后两到三天),骨折是自然愈合,但需要全身麻醉,有一定手术创伤。

椎弓根螺钉.jpg

图4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术后X片

总之,老年人出现腰痛要警惕胸腰椎骨折,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以免留下后遗症,甚至发生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本文系刘奕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pdf_link
刘奕
刘奕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