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状疱疹 过腰蛇 缠腰火丹 如何治?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特征为簇集性水疱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有显著的神经痛及局部淋巴结肿大,愈后极少复发。带状疱疹患者一般可获得对该病毒的终生免疫。






本病有自限性,治疗原则为止痛,抗病毒,消炎,缩短病程,预防感染。
1.全身治疗
(1)抗病毒药物:尽早应用伐昔洛韦(万乃洛韦),泛昔洛韦,这两种前体药比阿昔洛韦口服生物药效率高,小剂量产生的血液中药物浓度高,二者经口服所达到的血清中抗病毒活性浓度所需时间均比通过静脉点滴阿昔洛韦所需时间短,阿昔洛韦(无环鸟苷)有较强抗疱疹病毒作用,抑制病毒DNA聚合酶,干扰DNA合成,早期应用可减少新疹形成,抑制疼痛,制止病毒扩散,减少内脏损害发生,口服200mg,5次/d,连续1周,亦可用5mg/kg静脉滴注,3次/d,持续5~10天,用阿糖腺苷,可干扰疱疹病毒DNA早期合成;口服15mg/(kg·d),静脉滴注1次/d,连续10天,其他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聚肌胞因价格低廉也可选用。
(2)止痛药:可口服安痛定,氨基比林/苯巴比妥/非那西丁/咖啡因(去痛片),布洛芬(芬必得),吲哚美辛等,对严重后遗神经痛可给盐酸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睡前顿服12.5 mg,每2~5天递增12.5mg,三环抗抑郁药如多塞平(多虑平),丙米嗪等,严重者可作神经阻滞或椎旁神经封闭。
有报告,比较严重的神经痛亦可用神经阻滞疗法,即用硬膜外先注入1%利多卡因3~5ml,然后再注入吗啡复合液10~15ml(含吗啡1~5mg),1次/d,亦可用氦氖激光作局部病点照射。
(3)干扰素(IFNα,γ)和人重组干扰素α-2b,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病人可酌情选用,它可直接抗病毒,增强免疫效应细胞的应答反应,人血丙种球蛋白(0.6~1mg/kg),麻疹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0.3~2ml,1次肌内注射),其他如转移因子,胸腺素(胸腺肽)等均可有助于缩短病程。
(4)皮质类固醇激素:病情严重可早期使用,以减轻神经节炎症后的纤维化,减少神经痛,一般泼尼松30~40mg/d,疗程7~14天,必须与抗病毒药联合使用。
2.局部治疗
(1)复方锌铜溶液(Dalibou液)或3%硼酸溶液作局部湿敷,外用3%~5%阿昔洛韦霜,1%喷昔洛韦霜,干扰素α-2b涂布剂,0.5%酞丁安搽剂等。
(2)眼部带状疱疹可用3%阿昔洛韦眼药水,0.5%碘苷(疱疹净)液,干扰素α眼药水点眼,3~4次/d。
(3)物理疗法:可用紫外线局部照射,音频电疗法和氦氖激光照射消炎止痛,缩短病程。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 定义为带状疱疹 (Herpes Zoster, HZ) 皮瘆愈合后持续 1 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PHN 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

疼痛的临床表现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呈间断,也可为持续性,特点如下:
疼痛部位:常见于单侧胸部、三叉神经(主要是眼支)或颈部,其中胸部占 50%,头面部、颈部 及腰部分别各占 10%~20%,骶尾部占 2%~8%, 其他部位<1%。PHN 的疼痛部位通常比疱瘆区域有所扩大,极少数患者会发生双侧疱疹。
疼痛性质: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可以一种疼痛为主, 也可以多样疼痛并存。
PHN 治疗目的是:尽早有效地控制疼痛,缓解伴随的睡眠和情感障碍,提高生活质量。PHN 的治疗应规范化,其原则是:尽早、足量、足疗程及联合治疗,许多患者的治疗可能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药物治疗是基础,应使用有效剂量的推荐药物, 药物有效缓解疼痛后应避免立即停药,仍要维持治疗至少 2 周。

PHN 治疗药物的选择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药 物的疗效、可能的不良反应、伴随的睡眠及情感障 碍的治疗、药物相互作用、药物滥用的风险及治疗
成本等药物选择应个体化,单一药物治疗不 能获得满意的疼痛缓解时,考虑联合用药,选择药物时应注意选择不同机制、疗效相加或协同而不良 反应不相加的药物。
(1)钙通道调节剂(普瑞巴林、加巴喷丁)
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可与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 ( VGCC ) 的 a2-δ 亚基结合,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 的过度释放,抑制痛觉过敏和中枢敏化。加巴喷丁的起始剂量为每日 300 mg,常用有效剂量为每日 900~3600 mg,患者有肾功能不全的应减量, 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和头晕,需要数周缓慢滴定至 有效剂量。加巴喷丁呈非线性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生物利用度随剂量升高而降低,个体间变异为 20%~30%,疗效存在封顶效应。
普瑞巴林是第二代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增强了与 a2-S 亚基的亲和力,能够缓解 PHN、 改善睡眠和情感障碍。普瑞巴林剂量每日 为 150~600 mg,滴定期 5~7 天。
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应减量。普瑞巴林的特点是滴定和起效更快,呈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疗效可预估, 不存在封顶效应,生物利用度 ≥ 90% 且与剂量无关,个体间变异为 10%~15%,不良反应与加巴喷丁相似。为避免头晕和嗜睡,两药均应遵循:夜间起始、逐渐加量和缓慢减量的原则。
(2)三环类抗抑郁药 ( TCAs )
三环类抗抑郁药通过阻断突触前膜去甲肾上腺素和 5-羟色胺的再摄取,阻断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和 α 肾上腺素受体,调节疼痛传导下行通路, 发挥镇痛作用。药物起效较慢,主要不良反应有过度镇静、认知障碍和心脏毒性(窦性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心室异位搏动增加、心肌缺血甚至心源性猝死),限制了其临床使用。
最常用的药物为阿米替林,首剂应睡前服用,每次 12.5~25 mg,根据患者反应可逐渐增加剂量,每日最大剂量 150 mg。应注意其心脏毒性,有缺血性心脏病或心源性猝死风险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青光眼、尿留、自杀等高风险患者应慎用。此外,该药可能 导致或加重认知功能障碍和步态异常。老年患者 发生的不良反应风险高,使用过程中要加强监测。
(3)利多卡因贴剂
利多卡因阻断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减少损伤后初级传入神经的异位冲动,从而减少 PHN 患者痛觉。利多卡因贴剂起效快( ≤ 4 h)。在为期 4~12 周的临床研究中,有约 1/4~1/3 的患者疼痛缓解 ≥ 50%。对利多卡因贴剂或普瑞巴林单药治疗无效的 PHN 患者,采用利多卡因贴剂和普 瑞巴林联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疼痛 。利多卡因贴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使部位皮肤反应,如短暂瘙痒、红斑和皮炎。
(4)曲马多
曲马多具有双重作用机制,可同时作用于 μ-阿片受体和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受体以达到镇痛效果。曲马多可显著缓解 PHN 的烧灼痛、针刺痛及痛觉超敏现象,但对闪电样、刀割样疼痛效果不明显,其疗效弱于强阿片类药物,而耐受性优于强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包括恶心、 呕吐、头晕、便秘、尿潴留、嗜睡和头痛等。
应遵循低剂量开始,缓慢逐渐加量的原则。起始剂 量每次 25~50 mg、每日 1~2 次,每日最大量 400 mg。应注意选择控释或缓释剂型,并且不与 5-羟色胺药物(包括 SNRIs ) 同时使用,以避免 5-羟色胺综合征风险。该药滥用率低,但也会发生药物依赖,需逐步停药。
(5)阿片类镇痛药
临床研究数据表明阿片类镇痛药可以有效治疗 PHN 的烧灼痛、针刺痛及痛觉超敏,考虑到误用和滥用的风险及耐药的产生,推荐阿片类镇痛药作为二线治疗药物。常用药物有吗啡、羟考酮和芬太尼等。
阿片类镇痛药治疗 PHN 应遵循以下原则:在恰当的治疗目标和密切监测下处方阿片类药物,并严格选择控缓释剂型;小剂量开始治疗,定期评估疗效和安全性;一旦治疗无效,应立即停药,一般使用不超过 8 周 。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过度镇静、呼吸抑制等, 在用药后 1~2 周内可能发生耐受。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