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宏伟 三甲
张宏伟 主任医师
衢州市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科

前庭性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 (2018)

2197人已读

前庭性偏头痛(VM)已成为国内外头痛和眩晕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VM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临床证据、检查技术和治疗方法的不断涌现,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疼痛与感觉障碍学组和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制定了《前庭性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2018)》,以期规范和促进国内VM的诊疗工作。此文仅摘录诊断和治疗部分供参考。

诊断

2012年Bárány学会和国际头痛学会发布了新的VM诊断标准包括明确的VM 诊断标准和很可能的VM诊断标准(见表2)。2018 年ICHD-3 仅将明确的VM诊断标准加入到附录中(见表1),认为这一新的疾病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VM 临床表现的差异很大,这种差异既包括不同病人之间也包括同一个病人的不同时期。眩晕的特点多样,比如存在头晕或不平衡感、有明确的发作时间、头痛或其它偏头痛症状与前庭症状之间有明确的时间关联性。VM的症状常常与其它引起眩晕的疾病重叠,尤其是梅尼埃病MD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VM的症状和MD有时非常难以区分,导致诊断困难。VM的诊断本质上是一个在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没有特异性发现的排除性诊断。由于ICHD-3未包含可能的VM的诊断标准,这里使用Bárány 协会制定的很可能的VM 诊断标准。

治疗

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全面系统的VM 的诊疗指南,VM 的治疗可以参考偏头痛的综合管理模式。

(1)急性期药物治疗:VM 急性期治疗的药物主要是曲坦类药物。

(2)预防性治疗:

预防性治疗的目的是降低头痛和头晕的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减少失能,增加急性发作期治疗的疗效。预防性治疗的指征是发作持续时间长或造成失能,病人的生活质量、工作和学业严重受损,每月发作频率在3次以上(一般偏头痛是≥ 2 次),或对急性期治疗反应差及病人要求治疗。预防性治疗有效性的指标是,头痛及头晕发作的频率、程度、持续时间、功能损害的程度下降。应在3月后评估治疗反应。

预防性治疗理想目标是使发作频率降低50%以上。由于VM预防性治疗的疗程国内外均未见相关推荐,故本共识不做特别推荐,但文献报道中,疗效的观察一般始于治疗的第三月,较多文献对疗效的观察在3-6 月之间,另外,偏头痛预防性治疗的疗程是6个月。

(3)观察评定: 研究中疗效评定使用的评分标准包括眩晕严重程度评分、发作频率评分、疗效评价等。眩晕严重程度评分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AS),0- 无症状,10- 最大可能的眩晕;症状严重程度评分:1 分- 极轻,2- 轻度,3- 中度,4- 重度,5-极重。眩晕发作持续时间:小时数。发作频率评分[71],指每月发作次数或每周发作次数:高频分数(1 ~ 4分):大于5 次/ 周为1 分,3 ~ 4 次/ 周为2 分,1 次/ 周为3 分,2 ~ 3 次/ 月为4 分;低频分数(5 ~ 6分):2 ~ 3 次/3 月为5 分,小于2 次/3 月为6 分。疗效评价:有改善(0 ~ 2 分),明显改善(3 ~ 4分),其中0 分是无改善,1 分是轻度改善,2 分是中度改善,3 分是显著改善,4 分是症状消失。

预防性治疗的主要药物包括钙离子拮抗剂(氟桂利嗪),抗癫痫药物(托吡酯、拉莫三嗪、丙戊酸),β 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文拉法辛,去甲替林)等。

非药物治疗

前庭康复训练被证明是VM 病人的有效辅助治疗,甚至是可以作为独立的治疗方案。在进行VM 药物以及非药物治疗的同时,需积极开展病人教育,避免诱发因素,改善生活方式,加强综合管理。在偏头痛的管理中,中国开展的头痛学校教育和SMART 管理模式得到国际认可,基于ICHD 分类诊断标准开发的CDSS 计算机辅助临床决策系统极大简化诊断流程,提高诊断效率,这些都为VM 的综合管理提供了参考。

以上内容摘自: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疼痛和感觉障碍学组,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前庭性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 (2018).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8.24(7):481-488.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张宏伟
张宏伟 主任医师
衢州市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