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梁思林 三甲
梁思林 副主任医师
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中国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操作指南(讨论稿)

3692人已读
李鹏、冀明执笔,张澍田审校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是技术要求最高、风险最大的消化内镜操作,为保证操作成功及患者的安全,所以需要对ERCP操作的医师进行严格培训。培训要求见《中国消化专科医师培训规范》。

首先应该强调以下两点:(1) 由于CT、超声内镜和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的进步,单纯诊断性的ERCP目前很少应用,除非临床上高度怀疑某种疾病并且确实需要 ERCP协助诊断时才考虑应用。(2) ERCP操作应该体现团队精神,包括操作者、助手、X线技师等,对于诊断和治疗的顺利开展都非常重要。

该指南从ERCP操作术前、术中和术后3个阶段分别进行阐述。

一、ERCP操作术前

该阶段包括确保患者有该项内镜检查的适应证,术前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患者的临床情况及危险评估,操作困难情况评价,为减少操作风险而进行的术前处理,包括预防性的抗生素应用、内镜检查的时机把握等。

㈠ERCP检查和治疗的适应证

ERCP检查和治疗应在其适应证范围内进行,如果某项检查或治疗不在ERCP检查或治疗的适应证范围内,应在术前充分权衡利弊。

ERCP检查及治疗适应证:(1)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2)临床、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支持胰腺或胆道疾患;(3)症状或表现提示胰腺恶性肿瘤而直接的影像学结果模棱两可或正常;(4)原因不明的胰腺炎;(5)慢性胰腺炎或胰腺假囊肿的术前评价;(6)Oddi括约肌测压;(7)由于胆总管结石、乳头狭窄、Oddi括约肌功能不全、Sump综合征、胆总管囊肿以及无手术适应证的壶腹癌需行内镜下乳头肌切开术;(8)良恶性狭窄、瘘管、术后胆瘘或大的胆总管结石的支架治疗;(9)胆管狭窄的气囊扩张;(10)鼻胆引流管放置;(11)胰腺假性囊肿引流;(12)胰管或胆管的组织活检;(13)胰腺疾病的一系列治疗。

而ERCP检查和治疗的非适应证包括:实验室或非侵袭性影像学检查未提示腹痛是由于胰胆疾病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有意义的发现可能性很小,而并发症的风险却很大。当考虑对这一类患者行Oddi括约肌测压时,才可进行ERCP;胆囊切除术前的常规检查,术前ERCP只对胆管炎、胆管梗阻可能性很大或者临床及影像学研究提示胆管结石的患者才考虑应用;存在手术切除机会的胆管远端恶性梗阻为解决梗阻常规行ERCP,但没有证据支持术前的胆管减压治疗可改善手术预后,而会引起术前及术后的并发症。在急性胆管炎或有严重瘙痒症状而手术可能会被推迟的患者可以手术前ERCP解决梗阻。

㈡知情同意

检查和治疗前应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字,告知内镜操作、无痛苦内镜、镇静药物的风险,知情同意书应列明操作最常见的并发症,应当包括以下5个可能的并发症:胰腺炎;括约肌切开术后出血;感染性并发症,胆管炎多见,也包括胆囊炎以及胰腺周围积液的感染;心肺不良反应,通常由于镇静药物引起;穿孔。应该告知患者,一旦出现并发症,可能会住院治疗。如果出现穿孔,可能需要外科修补。

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为1%~7%,有些情况下发生率会更高。内镜医生应该告知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可能很严重,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需要手术治疗甚至死亡。患者和操作的因素都会影响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病率,在设计操作方案及签署知情同意时都应该考虑到。术后胆管炎发病率不超过1 %,而胆囊炎的发病率为0.2%~0.5%。出血是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为0.8%~2.0%。增加发病率的因素包括:合并凝血系统疾病、术前存在急性胆管炎、术后3 d内应用抗凝治疗以及操作不熟练。然而,当采用其他治疗措施,包括壶腹切开术以及假囊肿的胃肠腔引流时,术后出血的风险也增加。即使患者采用抗凝治疗,单纯诊断性ERCP以及不行括约肌切开和经黏膜穿刺(比如单纯支架放置)者术后大出血的风险几乎为零。ERCP术后穿孔的发病率为0.3%~0.6%。穿孔可由于插镜所致的食管、胃、十二指肠的机械穿孔,或者由于括约肌切开、导丝置入或者其他治疗操作所致。手术导致的解剖改变增加穿孔的风险(比如既往毕II手术患者经输入袢插镜)。穿孔往往需要手术处理。

㈢术前应了解患者病史及相应的体格检查

病史应强调ERCP操作的适应证、影响内镜检查的因素(如既往胃肠手术史)以及影响内镜治疗的因素(如心脏除颤装置植入史)。病史还应强调以下影响镇静或麻醉的方面:(1)重要脏器功能不全;(2)既往镇静、局麻或全麻过程中曾出现过的不良反应;(3)药物过敏史、目前应用的药物以及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4)最后一次进食的时间和食物的性质;(5)吸烟、饮酒史及药物、毒物滥用史。应对患者进行体检,包括重要生命体征、心肺听诊以及呼吸道评价。

㈣评价操作的困难程度

一般来说,难度较大的操作成功率较低,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于较容易操作的病例,成功率应在80%~90%。缺乏经验的ERCP医师不应尝试操作难度较高的病例。一般诊断性ERCP属于较容易操作的病例,而毕II胃大部切除术后及小乳头的插管属于较难的操作,而测压、Whipple术后、Roux-en-Y吻合术后及胆道镜检查都很难操作。胆管乳头肌切开、小于1.0 cm的结石、瘘管或低位肿瘤的支架治疗操作较容易,大于1.0 cm的结石、肝门部肿瘤的支架治疗及良性胆管狭窄相对较难,毕II胃大部切除术后、肝管内结石及胰腺疾病的内镜治疗操作都很困难。

㈤高危患者进行高危操作前应用预防性抗生素

高危患者包括心血管异常患者,如人工瓣膜植入、有细菌性心内膜炎、体肺循环分流、人工血管移植术后少于1年以及复杂的紫绀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因内镜操作会增加细菌性心内膜炎或血管内感染的机会。高危操作是指那些增加术后菌血症机会的操作,包括已知或可疑的胆管狭窄,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瘘或胰瘘、胰腺假性囊肿或胰腺坏死,此时操作引起的感染风险增加,需要应用预防性抗生素。

㈥ERCP操作的时机把握

内镜操作时机应根据患者情况、需要采取的内镜操作内容灵活掌握。

㈦术前准备

因为ERCP操作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很少,所以不强调术前必须进行碘过敏试验。术前8 h应禁食水,服用麻醉止痛剂的患者禁食时间应延长,必须口服的药物可以同时服用,如降压药物等,对于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的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以及抗凝药物应该停用,到作用基本消失前才可行手术,并且术前应该有正常的血小板和凝血指标结果。

二 ERCP操作术中

本阶段从应用镇静药物及插镜开始,直到拔出内镜结束。包括内镜检查和治疗在内的各种技术方面的要求。

㈠插管成功率

选择性插管是顺利进行ERCP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专家插管的成功率超过95%,而ERCP训练的目标应大于等于80%。因此,大多数ERCP医师插管成功率应大于85%,而大于90%是一合理的目标。因为麻醉不充分、既往腹部手术(Whipple手术、毕II吻合、胃空肠吻合术、肝管空肠吻合术)以及十二指肠梗阻失败者应除外。

报告应该注明选择性深插管是否成功,以及插管采用的辅助器械。报告还应包括X线照片、以及内镜发现的异常情况。当常规插管失败后,乳头预切开可能会使插管成功,而乳头预切开会增加ERCP术后并发症。大多数专家应用该技术的比例不超过10%~15%,不应将其视为常规插管的替代方法。

对于最常应用的技术,比如取石、缓解胆管梗阻、瘘管支架放置,成功率应大于85%,失败的ERCP可能会导致并发症(胆管炎、胰腺炎),需要进一步处理。

㈡胆总管取石

急性胆管炎和严重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需要快速解除胆道梗阻。要求ERCP医师通过括约肌切开、气囊或网篮取石技术,对85%以上的患者完成取石操作。如果以上操作失败,机械碎石可将成功率提高到90%以上,而只有少数患者需要电动液压、激光、体外微波碎石术,可将取石成功率提高至接近100%。

㈢胆管分叉处以下部位梗阻的支架放置

原因包括胰腺癌、难以取出的或大的胆总管结石和良性狭窄(慢性胰腺炎、胆管术后)。胆管炎以及器械插入或造影剂注入胆系的临床黄疸患者,应该解除胆系梗阻。胆管分叉以下部位的梗阻,与肝门部梗阻相比,操作相对容易,ERCP医师对非肝门部位胆管梗阻支架放置成功率应大于80%~90 %。

㈣图片记录

主要的异常发现应该有图片记录。这是内镜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㈤患者监护

应该对患者进行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监测,尤其对于镇静或麻醉下的患者尤为重要。

三、ERCP操作术后

应该对患者提供ERCP操作术后指导、完成操作记录、识别并记录并发症、病理追踪。

㈠患者指导

应该对患者提供以下指导,包括饮食限制情况、是否可恢复术前用药、是否进行某些行为限制,如开车等。提醒患者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及应对措施。

㈡内镜报告

应包括以下内容:检查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内镜操作医师及助手、内镜操作过程、内镜型号、采用的药物(镇静剂和麻醉剂)、术中取得的组织以及液体标本情况、内镜发现、内镜诊断、相关的荧光照片以及内镜照片、介入治疗结果(如果有的话)、并发症(如果有的话)、下一步建议。

㈢并发症

应该记录是否发生ERCP相关的胰腺炎、出血、穿孔等。

㈣病理随访

病理结果经常改变或决定随后的治疗方案,比如是否需要再次内镜检查、以及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参照ASGE Quality indicators for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制定,李鹏、冀明执笔,张澍田审校,2007年6月16日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梁思林
梁思林 副主任医师
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