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寿雪飞 三甲
寿雪飞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神经外科

在华山病房里的故事(原创连载三)

2210人已读

重症监护室(三)

现在写这些,距离手术已经一个多月了,情绪不象当初来得激烈,想来这些现象的确让病友痛苦难当,但也是各个医院当中也普遍存在。我有些不成熟的个人建议供参考:

1、护士和医生做好该做的监护工作,交接工作轻声细语,尽量保持监护室安静,能够主动关心病人的需求,把他们当成自己亲人。

2、有些护理工作可以放在进监护室的时候就先行处理,而不是在出监护室象征性的擦拭几下。比如口腔污物的清洁,可以使病人神清气爽很多,也不会老是吵着要喝水。

3、把吵闹的病人集中在一起,脑外科手术后病人易烦燥,吵闹有时是由不得自己,但其他病人又最听不得吵闹声,所以将烦燥的集中起来,其他病人就会得到更好的休息。

4、在监护室可以请特别护理老师,给予病人更细心和有指向性的服务。

关于袁师傅、“东北大哥”、送餐阿姨、清洁工阿姨和打水的小妹

那天从监护室出来,是袁师傅接的,病友们都知道他肩负神外新病人检查接送的任务,他身材高大、挺拔,眉宇间多是英武之气。他总是给人健康、可靠、安全的感觉,特别是当被他抱到床上那一刻。我见过他抱6床、7床,她们都娇小的个,于是我很不好意思地对他说:我老重额,伐比格点小姑娘了。他宽厚地笑笑,边上特别护理老师打趣道:伊天天登了公园里厢跳舞额,练出来了!回想那些才来医院的日子,我还不太爱说话,袁师傅也不和你多讲,该干什么干什么,不过他会在带你去检查的时候,问一句:回去的路认得伐?他总是淡淡的,却总能给你一种踏实。
“东北大哥”是我给的称呼,其实人家是地道的上海佇,70年去东北插的队,早已经把东北话说得贼溜贼溜的。他在神外搞房清洁卫生工作,两块抹布使得转,地一拖,顺势也把桌子、椅子整理了,一会儿功夫,病床边上就干净了。说有一次,7床两个家属都在,大哥拖地的时候说:“一个儿提腿儿,一个儿抬脚儿”,两个儿化韵一出口,好听地不得了,敢情活脱脱一赵本山。

第一天入院的时候没能定上中午的菜,送餐阿姨就把别人多下的给了我,她记性可好了,订过几次菜后,就知道你的喜好和胃口偏爱。她知道我喜欢清淡的,喜欢粥,总给我多那么一点儿,其实我也吃不了的。一次有谁违反规定把杯子放在她管理的消毒柜里,她找人问,但不怀疑我,说,再怎样也不会是我放的,就知道我是一好人。(怎么好象在表扬自己噢)。

清洁工阿姨长得清秀干净,不多话,干活就是干活。打水的小妺,很勤快,总是笑着,脸蛋象个红苹果。她们每天到病房来两回,默默地,几乎是悄无声息的。若是悄悄塞点吃的给她们手里,断然是不肯拿的。

多好的这些人啊!呆在医院26天,我能感受你们每天在辛勤的工作,每天都带给病人一个洁净、舒畅的环境。你们的付出,我们每个住过20病区的病人都会记得,给你们竖个大拇指!!

关于特护老师

别护理老师这个设置是华山神外科一个特色。据说,这项工作初期始于华东医院,由护士组成、主要是对老干部的一对一的有针对性护理工作。后来随着老干部人数逐步减少,特别护理工作慢慢趋向于一些相对特别重要领域,如神经外科的术后护理,后另有所拓展。神经外科术后较为特殊,往往需要在一瞬间做出在判断和快速反应,这些对于家属来说难以做到,所以请个特护老师是上策。

华山医院对于特护老师的任用并不简单,特护老师全部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被录用,她们会先被安排在最苦最累的重症监护室考察,没有工资,合格者才被护士长统一分配安排到需要的床位。可以说我见过的特别护理老师都是很棒的。护理我的晚班吴老师,原来家住长乐路,完全是上世纪有资产有人家出生,但她完全没有傲气,相反特别能吃苦,给我讲了好多她护理的病人的故事,特别有意思;她还特别热心,见我们的病房总是很开心的气氛,她还带了隔壁的病友来向我们学习,让我们给她做心理治疗。白班的老师(真不好意思,怎么忘记了姓),绝对是个美女,我总对她说:“病人请你真是福气,养眼”。

然而给我最深印象的护理6床的励老师,她的故事可以写一本书,真的。做过十年急诊室护士的她,并不是纯粹地工作,她不断在工作中学习、总结,肯动脑筋,动笔写过有质量的护理论文。对各种病状,她都能说上一二,在我看来她更多地是热爱她的工作。一次他们大家庭聚会,在一家医院附近的饭店,十来个人吃饭,偏偏就她注意到席间居然有六次救护车进出。生病后注意护理当然重要,而励老师的观点是防患于未燃,她更关注健康宣教。她说:这么多年临床做下来,我觉得作为医护人员,更有健康宣教的义务,无论是疾病方面还是心理方面的。励老师不仅工作出色,赢得众多病家的赞誉,而且她生活中是个好家长、好朋友。

我自己的感觉,特别护理老师对于每一个病人,就象孩子于母亲,躺在病床上,象个初生的小孩一样,经历被老师喂饭、擦拭,给了病人重生的力量跟勇气。感谢这些善良乐于付出的老师们!

心里有个你,不会忘记

华山医院是卫生部直属上海医科大学附属的一所综合性教学医院,在医院就听特护老师说过前身是中国红十字会总院,是上海地区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医院,目前已成为一所国家高层次的医疗机构,并为全国医疗、预防、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技术中心,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过去只知道他们的皮肤科盛名在外,自己得病后才知道,其实他们的神经外科在上海乃至全国也是相当有名!神经外科共八个组,都是精英,都有其强项。我被李士其(教授)收治在他的神经六组。

很喜欢这个组,多好的简称噢,“神六”,让人联想到的是航天飞机,多神气!所以,那天第一天入院,我的床位医生小余医生就很自豪地对我说,我们组是很棒的!说到这个组,论坛上有个很风趣的帖子,搞笑版的,这里我也凑个热闹。

李士其(教授),我就是冲着他的中國垂体瘤第一刀招牌来的,本地人,慈善、可亲的眼光总是温暖着每一个病人。他曾两次亲自在下午的时候来查房了解我的病情,我感觉就如神仙下凡,一时惊得什么话也想不起来说。教授真是厉害,手术之前,已经因他的治疗方案,让我身心都有了很大改观;整个手术过程,据寿医生说,也相当顺利、完美,GH值达到国际指标;现在手术之后一个多月,我恢复得不错,现在胃口也好了,头也不太痛了,睡觉的时间也长了,想过一阵子去复查,看看指标。

王鏞斐(教授),真是如网友所说的,买相实在太好,儒雅,淡定,睿智,年富力强,与我还有救命之恩;寿雪飞(博士),同样大名鼎鼎,最先就在论坛关心我的病情,给我的感觉是害羞并严肃的,并且在术后他仍旧关注着我的情况,不时给予指点,每次看见他很晚的回贴,心里总涌起愧疚,想说一句:“别太累了,多休息!”;趙曜(博士),看到网友说的“眨眼睛醫生”,我的感觉他就是一颗耀眼的星星,而且工作很负责,那天为找我老公术前签字谈话,来了几回了真过意不去;余果医生(?),名字多好听,写出来多好看,象法国大作家,他做事仔细严谨,因为特别他特别可爱,所以我有时叫他小余医生,我老公说怎么可以加个小字呢?说我不尊重人!

神六的医生们,生这个罕见病,没有人是能一开始就心甘情愿地接受的,我也是,从最初打索马杜林针心里总不乐意,到开始慢慢感受到身体内外的变化,直至手术后,神清怡然,心情愉悦,对医生们的付出,我无法言说,总之,只能感谢你们。但愿,自己的病从此好,不再和你们打交道了,但心里有个你,不会忘记!

寿雪飞
寿雪飞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