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膜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
腹膜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
国内外研究表明,腹透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疾病的临床过程与康复。一般情况下,患者的心理反应经历以下6 个阶段,即猜疑、愤怒→焦虑、抑郁→内疚、失落→悲观失望、自怜、孤独感→依赖性增强、自我中心加强→期待,这也是患者从开始接受透析到稳定透析的情感转变过程,不同患者表现轻重有所不同。
1 导致腹透患者心理问题的原因
(1)患者长期受慢性肾衰病情的困扰,因为长年就医服药未获得满意的疗效,容易产生悲观情绪。
(2)刚接受腹透治疗的患者由于对该项治疗的不了解,往往过分地担忧腹膜透析的成败及透析可能产生的各种副作用。
(3)接受腹透治疗后自我形象的负面改变(如腹部留置有透析导管、形体肥胖等)及常伴有性欲下降、阳痿、不育等现象,容易产生自卑、多疑。
(4)随着腹透时间延长,由于自卑,整天在家不愿外出,导致社交活动减少,从而对许多事情失去兴趣。
(5)由于身体原因产生过分依赖情绪,而对身边的人产生过分要求,带来家庭的不和谐与矛盾,加重患者的焦虑情绪。
(6)患者除了忍受疾病的痛苦外,年老体弱、生活自理障碍、长期腹透经济拮据、家庭成员照顾缺乏以及社会支持减少,易产生负性情绪。
(7)腹透并发症的经历,如发生腹膜炎,由于担心再次发生腹膜炎等并发症而加重焦虑感。
2 心理问题对腹透患者的影响
(1)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其机制可能是抑郁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增加血小板聚集、促进微炎症反应有关。
(2)免疫调节紊乱,对病原菌的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有研究发现腹膜炎的发生与心理因素相关,包括抑郁、焦虑、家庭关系。
(3)血清白蛋白(ALB)降低,营养不良。这可能与抑郁本身引起消化道症状和透析不充分有关。
(4)躯体疾病症状扩大化和躯体社会功能缺陷。由于对慢性疾病的心理调节能力削弱,各种心理因素的作用,又会引起新的躯体功能性、器质性的改变。
(5)对治疗的依从性差,从而进一步加重病情、加速病情恶化。
3 腹透患者的心理治疗干预
(1)医护人员
① 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联系,始终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患者,与患者保持平等地位,与患者交流时应注意营造轻松地谈话环境,给患者一种信任感和安全感。
② 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全神贯注地耐心倾听,使患者感到被重视和被关心,通过寻找引发患者情感问题的具体事件,去帮助患者澄清其焦虑情绪的起因。
③ 尊重患者的主观感受,保护患者隐私,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紧张。对患者要耐心启发,消除心理压力及孤立无援的意识,鼓励患者树立信心。
④ 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了解透析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消除焦虑等不良情绪,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减少依赖心理,避免因向家人提出过高的要求而产生摩擦,减少家庭矛盾的产生。通过定期家访、开设热线电话,使患者遇到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
(2)家人和社会
① 家庭是社会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支持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家庭支持主要来源于配偶及子女,家人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可帮助患者避免产生孤立无援、凄凉、悲观的不良情绪,缓冲患者的精神压力。
② 呼吁社会加强对腹透病人的关注,减少歧视,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减轻经济压力。
(3)患者本人
① 多参加社会活动,加强病友之间的联络与倾诉,这可以使患者得到互相之间的感情支持,减轻疾病造成的压力,使患者建立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
② 当遇到难以解决或困惑的问题及时与家人、亲戚朋友及医护人员沟通交流,情绪焦虑、抑郁时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寻求帮助,切勿讳疾忌医。
本文是盛梅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