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唐海明 三甲
唐海明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中医医院 肛肠科

婴幼儿肛周脓肿和肛瘘的诊治

2542人已读

肛周脓肿(肛 瘘)在婴幼儿中发病率不低,文献报道约0.5%-4.3%的肛瘘和肛周脓肿患者为儿童,1月到3周岁内的婴儿多见,男女发病比约为 5∶1。

肛周脓肿和肛瘘是一个疾病的急慢性过程,肛门旁通入肛管直肠的炎性肿块,会红肿破溃流脓。

一、为什么肛周脓肿盯上宝宝:

1.先天性,一种少见的肛门直肠畸形。

2.后天肛门隐窝感染

生理上,由于小儿骶骨弯曲未成,直肠和肛管接近直线,肛门内括约肌紧张度弱,粪便直接压迫黏膜部,摩擦损伤致细菌侵入肛腺引起炎症形成脓肿。女婴因子宫后倾成直肠屈曲,改变粪便压迫方向,不易发生肛瘘

婴幼儿大便稀烂次数多,肛周皮肤及直肠黏膜免疫力相对低下,皮肤黏膜屏障受损生尿布皮炎或湿疹,如大便后擦洗肛门不当用力,使肛隐窝外翻受损,易诱发隐窝炎引发肛瘘

男婴在母体时因雄激素影响致肛门部皮脂腺机能亢进,同时胎粪、肠中气体的局部充压等因素影响,细菌感染发生肛瘘

二、婴幼儿的肛周脓肿发病特点:

瘘管外口多在肛门左右两侧截石位3、9点处;女性婴幼儿肛瘘外口多靠近舟状窝;瘘管与相近的肛门隐窝紧密相连;多数为单发性低位直瘘;少数为多发性瘘管,有独立的管道;带有分支的复杂性瘘管较少见;近期反复发作。

三、婴幼儿肛周脓肿有自然愈合的倾向:

随着发育成长,骶骨的弯曲度逐渐完全并支持直肠处于正常位,直肠黏膜不易外翻受损感染

雄性激素水平生理性下降时,分泌旺盛的肛腺亦随之萎缩、消失,故内口可自然愈合。

半岁后血中免疫球蛋白IgA的含量逐渐接近成人,肠道免疫健全,肛隐窝内的黏液防止异物侵入,并抗菌。

四、婴幼儿肛周脓肿的治疗:

1.非手术疗法:病变范围小于2 ×2 cm,脓肿部位为红肿硬结,或瘘管病程短(小于6个月)。可以中药清热消肿解毒,同时药汁局部清洗,外敷金黄膏。

2.切开引流法:脓熟时,在脓肿最高处或波动明显处放射状切口排出脓液,而后放置引流条数天。有研究表明,患儿经非手术治疗及单纯切开引流术后痊愈率达 65%。

3.手术疗法:

一次性切开法:用于低位单纯肛瘘或内口明显的肛周脓肿。

切开挂线法:病程长(超过6个月),经非手术治疗感染难控制,切开引流后反复发作。

拖线法:用于复杂性肛瘘的支管道及范围较大的肛周脓肿。

在婴幼儿肛瘘(肛周脓肿)有自愈性前提下,初期局部淋浴、中药外敷促使炎症消散,成脓后单纯切开排脓即可。

婴幼儿组织稚嫩,过早采用根治手术加大对肛周组织的损伤,致肛门局部缺损、畸形,甚至出现溢液、大便失禁等并发症。单纯切开引流的手术范围小,只需切开脓腔排脓,不必清除感染肛腺,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几率。

五、如何护理:

红肿突发时,涂抹金霉素药膏等消肿止痛。如红肿加剧,宝宝哭闹不止,及时医院就诊,由医生切开引流排脓。

切开引流脓液后,温水或药水清洗。可在医生指导下,自行放置引流条,保持引流口引流通畅。

尽量保持局部干燥。更换辅料 、尿布等,不要过度清洁,清洗后用爽身粉扑洒肛周减轻分泌物对皮肤的刺激 。

如果宝宝生了肛周脓肿,妈妈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婴幼儿肛瘘是炎症性疾病,大多是单纯性低位肛瘘,且有很高的自愈率。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唐海明
唐海明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中医医院 肛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