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患了该病该怎么办?
晨起后突然觉得耳鸣,眩晕及听力下降,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因为近几日太劳累了,休息后应该会缓解吧?是不是跟自己颈椎的老毛病患了有关呢?手头因有重要工作要做能不能等忙完这几日再去看医生呢?殊不知,正因为不了解可能患的什么疾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往往导致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这种突然发生的听力减退往往是由于患了临床上所说的“突发性耳聋”而引起的。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咽喉科的急诊。那么到底什么是“突发性耳聋”呢?2015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将突发性耳聋定义为: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在各国均较高,在美国发病率约为5~20/1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在4000-25000例,我国突聋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我国该病的好发年龄为40岁左右,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有时可伴有耳鸣,耳闷胀感,眩晕或头晕,耳周感觉异常,或可出现精神心理症状,如焦虑、睡眠障碍等,影响生活质量。
迄今为止,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多数学者认为该病通常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肿瘤、血管性疾病等有关。另外,精神紧张、压力大、劳累、生活不规律、持续高强度噪声、睡眠障碍、情绪波动等可能是突发性耳聋的主要诱因。
突发性耳聋由于其真正的发病原因不明确、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治疗起来较为棘手,疗效不同学者也报道不一,但目前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法通常为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全身或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及高压氧治疗等。类固醇激素被认为是治疗突发性耳聋最主要的药物。近年来,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局部给药方法深受广大临床耳科医师所青睐。鼓室内注射是将激素注入患耳鼓室后,药物能直接传递到内耳病变区,靶向定位性好,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患耳内耳治疗药物浓度,又避免了因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这种治疗方法不仅适合于普通患者,也适合患糖尿病、高血压、溃疡、孕妇、骨质疏松及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如果听力完全恢复可以考虑停药,对于治疗一疗程后效果不佳者可视病人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治疗时间。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因其肯定的疗效现已亦为越来越多的耳鼻咽喉科医师所接受。高压氧治疗是将患者暴露在一个密封环境中,其内是压力值高于一个大气压的100%纯氧,这样的条件非常有利于氧气进入组织,改善其血流循环状态,提升血流和组织内氧分压,并进而进入到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的耳蜗中,降低内耳缺氧、水肿程度,减小因缺血及缺氧对内耳造成的损伤,对内耳修复起到积极的、重要的促进作用。
突发性耳聋已成为严重危害健康的一种耳科疾病,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突发性耳聋开始治疗的时间越早,预后越好。因此,当出现突然发生的不明原因的耳鸣、耳闷、听力下降症状时应尽早去耳鼻咽喉科就诊,行常规的听力学检查以明确是否患了突发性耳聋疾病,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临床上有许多患者因对该疾病认识不足而常常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部分患者虽经积极治疗,但治疗效果仍不佳,遗留听力永久性损失、耳鸣等后遗症,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及学习带来极大的困扰。对于最终治疗效果不佳者可待听力稳定后,根据听力损失程度,选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听觉辅助装置。
本文系万良财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万良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