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杨雯君 三甲
杨雯君 主任医师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

杨雯君教授:耳前包块!请当心腮腺肿瘤

14289人已读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案例。小D姑娘是演艺圈当红明星,粉丝众多,平时全国各地飞来飞去,拍戏演出做活动。日常工作中经常长时间使用手机,直到手机发烫才挂电话,已经打坏好几部手机。一年前小D洗脸时发现右侧耳垂附近有一个黄豆粒大小包块,没有疼痛,但稍微有些硬,由于档期很忙就没有去看;近二月包块越来越大,到医院就诊检查,医师确诊为腮腺肿瘤。经人介绍找到了“杨雯君医生团队”就诊,经过检查,小D所患疾病为腮腺肿瘤中最为常见的多形性腺瘤。

mmexport1541502162072.jpg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会诊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杨雯君主任医师介绍说,根据我科最近10年的8771例唾液腺肿瘤大样本数据分析,腮腺肿瘤中良性占83%,恶性仅占17%,其中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所有腮腺肿瘤的45%。女性患者较男性稍多,年龄最小的仅5岁,最大87岁,40-50岁年龄段多见。

虽然腮腺多形性腺瘤是良性肿瘤,但是仍不可忽视。一是多形性腺瘤包膜不完整,肿瘤细胞可通过出芽生长的方式累及周围腺体,手术不彻底会导致复发;二是面神经分支呈网状分布于腮腺的深叶与浅叶之间,多形性腺瘤一般无自觉症状,但是长期缓慢增长,导致面神经推挤移位,肿瘤的异常增大则会直接压迫神经,也同时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和难度,面神经受损的概率增大。同时多形性腺瘤长期缓慢生长可能会癌变,肿瘤直接侵犯面神经,导致面瘫症状,通常还会伴有疼痛不适等表现,建议一旦发现及时就诊。

mmexport1541501990677.jpg

随着人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及医疗诊断、检查水平的提高,很多腮腺肿瘤在较小的阶段就能够被及时发现或检出,使得大多数患者都能够早期就诊。

经过二十余年的临床积累和研究,目前杨雯君医师团队已为大量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实施功能性外科手术,与传统的腮腺手术相比,手术切口小、隐蔽、美观;腮腺大部分腺体及导管能够保留,使腮腺的唾液分泌功能得以保存,也减轻了术区的凹陷畸形;同时,由于肿瘤体积较小,与面神经保持一定解剖距离,或者与面神经挤压粘连轻,术中解剖对神经的损伤减轻,术后暂时面瘫的风险大为降低;此外,由于大部分腺体和腮腺咬肌筋膜没有切开,术后也不易发生“涎瘘”(伤口流口水)和“味觉出汗综合征”(吃饭时耳前区流汗)。

“部分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抱有侥幸思想或者惧怕手术,未能及时就医,耽误了病情,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生理和心理的负面影响。”

据杨雯君主任医师介绍,由于长期负瘤,肿瘤体积增大明显,大部分腮腺浅叶腺体受累,导致手术切口延长,能够保存的腺体组织少,而且增加了术中解剖对面神经的损伤,最终术后疤痕大,凹陷明显,且暂时面瘫的持续时间长,多数需要3-6月时间恢复。

小D姑娘在“杨雯君医师团队”接受了治疗。手术团队采用很小的耳后切口切除了肿瘤,完整保留了腺体、导管和面神经。切口隐蔽、美观,经过术后预防疤痕措施,几乎看不出,避免了原本可能需要半年以上的康复周期的暂时性面瘫,减少了心理和生理的痛苦和负担。经过2周短暂休息,小D就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继续她的演艺事业了。直到现在术后两年多,众多粉丝也仍然不知道她做了腮腺肿瘤手术。

病例展示

Screenshot_20181106_191711.jpg

Screenshot_20181106_191929.jpg

Screenshot_20181106_191748.jpg

杨教授总结

如果发现或者腮腺区有肿块,要及时到医院检查,要警惕有肿瘤性疾病的可能。

发现腮腺肿瘤,我们建议尽早进行外科手术。如果肿瘤位于浅叶,体积较小,尽可能小切口切除肿瘤,保留大部分腺体及减轻面神经损伤;如果肿瘤体积较大或者位于深叶,早期手术术后配合以面神经康复训练,能够缩短患者暂时性面瘫的恢复时间,减轻患者生理及心理创伤。


杨雯君
杨雯君 主任医师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