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耳垂周围的包块应警惕腮腺肿瘤
日前,门诊收治了一位9岁患儿。家人发现其左侧耳垂下长了一包块。起初,家人以为是蚊子咬后形成的,故未与重视。2个月后,包块一直未消散才就医。医生体检发现,患儿左耳垂下包块,约花生米大小;触摸时活动感略差,有轻微压痛。CT提示:左腮腺占位。医生考虑诊断为:左腮腺肿瘤?(倾向恶性可能)。面对医生的诊断,患儿家人惊愕且诧问道,原以为是蚊子咬得包,怎么会是腮腺肿瘤?腮腺又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得简单地谈谈腮腺的毗邻解剖。我们人体口腔颌面部有三对大的唾液腺和无数小唾液腺,它们均有管道开口于口腔黏膜,从而能将它们分泌的唾液输送至口内。腮腺是其中最大的一对唾液腺,略呈锥体形,环绕位于两侧耳垂前下方和下巴颌后的窝内。腮腺分泌的唾液与其他腺体的唾液一道,起到润湿口腔、软化食物,从而有助于口腔完成咀嚼、吞咽、言语等功能。腮腺的唾液内还含有淀粉酶和溶菌酶,具有消化食物和抑制致病菌活动的作用。腮腺在行使正常功能的同时,也会因外界危险(致瘤)因素的影响,出现细胞内基因突变或异常,进而可发生肿瘤或瘤样病变。腮腺一旦发生肿瘤,随其失控性生长,围绕外耳周围位置浅表的腺体肿瘤即以耳垂周围的包块形式突出。当然,位置深在的肿瘤也可以突出于口腔内的软腭或咽侧,而耳垂周围包块并不明显。这类位置深在的肿瘤因其隐匿于口内更易被忽视。实际上,腮腺肿瘤并不少见,大约占口腔颌面部唾液腺肿瘤的80%。腮腺因组织结构较为复杂,其肿瘤的类型特别繁多,且不同类型肿瘤的临床表现不尽一致,因此腮腺肿瘤的确切诊断并不容易。尽管现代辅助诊断技术,如B-超、CT和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技术,以及细针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手段,极大提高了腮腺肿瘤的临床诊断水平,但诊断的“金标准”依然是病理学诊断。按病理分类,腮腺肿瘤高达几十种。不过,总括起来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特征是,肿块生长缓慢,病程可以数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会出现周围组织受侵犯而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腮腺肿瘤。恶性肿瘤生长速度快,可以数月内或1至几年内迅速长大。肿块长大同时,不断侵袭周围组织结构而固定,并出现面瘫等相应症状。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甚可转移至颈部淋巴结而表现为颈部肿块。临床上,最多见的腮腺恶性肿瘤是粘液表皮样癌和恶性混合瘤。对于腮腺肿瘤,手术治疗几乎是不二的首要治疗方式。腮腺恶性肿瘤可以视具体病情辅以化疗或放疗。一般恶性肿瘤生长迅速,更易侵袭,所以对于恶心肿瘤,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获得更好的预后。腮腺良性肿瘤通过合适的手术方式能获得治愈的疗效,一般切除后复发率极低。尽管腮腺良性肿瘤对人的生命不会构成直接威胁,但在其缓慢发展过程中,一些良性肿瘤(如多形性腺瘤)可能会出现恶性转变。即使是未恶性转变的良性肿瘤,也会因其不断生长造成颜面畸形和相应组织结构的功能受损,所以对于良性肿瘤仍应积极治疗。以上通过一例儿童患者的病例,与大家分享了引起耳垂周围包块的腮腺肿瘤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相关医学知识。回到该病例,针对起病情,我们为患儿施行了腮腺全叶及肿瘤扩大切除+保留面神经的手术。患儿术后无面瘫,伤口一期愈合,最后病理诊断为:腮腺分泌癌。目前患儿随访观察之中。
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科普号2024年09月04日 23 0 0 -
腮腺肿瘤 手术切除病变
王琪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7月13日 185 0 0 -
腮腺肿瘤切除术
病例介绍:患者因右侧耳垂下方逐步隆起肿物入院。术前行核磁、B超检查,提示腮腺内边界清晰的实性包块。结合临床考虑右腮腺良性肿瘤可能。全麻后,右耳周做S形切口,暴露腮腺筋膜,寻找面神经主干,解剖分离面神经分支,将腮腺肿物完整切除,分层缝合。手术时间约1.5小时。说明:腮腺肿瘤良性者约占80%。术中在彻底去除肿瘤时,要重点解剖并保护好面神经。面部皮肤精细美容缝合,尽量减轻瘢痕。
高全文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1月04日 369 0 0 -
Yue先生不对称的脸--腮腺肿瘤
腮腺肿瘤是从腮腺内开始的细胞生长物。腮腺是位于耳前的两个唾液腺。面部两侧各有一个唾液腺。唾液腺会分泌唾液,帮助咀嚼和消化食物。口唇、面颊及咽喉部有许多唾液腺。腮腺是发生唾液腺肿瘤的最常见位置。腮腺肿瘤80%左右为良性腮腺肿瘤。有时,这些肿瘤是恶性的,称为恶性腮腺肿瘤或腮腺癌症。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腮腺区无痛性肿物,生长缓慢,无明显自觉症状。肿物多呈球状,周围界限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好,无触痛,无面神经功能障碍。肿物位于腮腺的表浅部位,包括腮腺的耳前区、耳垂周围、颌后区的浅层和后下极。常见类型1、多形性腺瘤 包膜情况不定、以镜下结构的多形性而不是细胞的多形性为特征的一类良性肿瘤。最多见,肿瘤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多位于腮腺浅叶,表现为耳垂下方或耳屏前的肿物,有恶变可能,但概率很低。2、腺淋巴瘤 腮腺淋巴瘤即Warthin瘤,以柱状嗜酸细胞、基底细胞构成的囊性腺样或乳头状腺样结构,其间质含特征性淋巴样组织的良性肿瘤。一般多见50岁以上男性,50~60岁为发病高峰。肿瘤的生长速度慢,体积小,多发生于腮腺浅叶,触诊呈圆形,质地柔软且光滑。4、黏液表皮样癌 由黏液细胞、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构成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儿童和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腮腺恶性肿瘤。年龄分布广,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伴有染色体异位而导致的基因融合。5、腺样囊性癌 由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构成的、具有不同的形态学结构包括管状、筛状和实性型的基底样细胞肿瘤。腮腺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黏液表皮样癌,早期患者有明显的身体劳累、麻木、面瘫以及疼痛感。该肿瘤的血行转移率较高,其远期预后不佳,死亡率高。病因1、遗传因素 腮腺混合瘤中,70%的患者可检测出细胞遗传学变化,说明其发病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2、基因突变 某些基因的突变,会导致腮腺肿瘤的发生。3、病毒感染 不少实验证明,腮腺肿瘤可能由病毒引起,致瘤病毒包括多形瘤病毒、腺病毒、猿猴空泡病毒等。4、诱发因素 ①不良的生活习惯:主要是长期吸烟,部分学者研究发现,腮腺淋巴瘤的发生与吸烟有密切的关系,吸烟者腺淋巴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 ②感染:腮腺感染引起细菌性腮腺炎、病毒的入侵可以导致病毒性腮腺炎。若这类患者未得到及时治疗,腮腺内会一直存在不良的刺激因素,长此以往,便有可能会导致腮腺肿瘤的发生。 ③化学物品:接触化学物品等职业者易患此病。 ④环境因素:腮腺恶性肿瘤可能与接触射线有关,而长期暴露在烟雾或灰尘中也易患肿瘤。辅助检查1、影像学检查 ①B超检查:该检查操作简便且无放射性损害,是公认的位置表浅腮腺良性肿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判断有无占位性病变以及肿瘤大小、位置,并估计大致的性质。典型的腮腺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回声病变,后方回声增强。 ②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特别是对于位置深在或范围较大的腮腺肿瘤,应进行CT检查。典型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CT特征为:位于腮腺表浅部位内的软组织占位,边界清晰,呈圆形、有些可呈结节状,皮下脂肪层及腮腺咬肌筋膜等组织层面清楚,咬肌、胸锁乳突肌和二腹肌后腹等邻近结构清晰可见。 ③MR检查:相较于CT检查,MR检查无放射性损害,具有良好的软组织信号,更适合于腮腺肿瘤检查。典型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MR特征为:位于腮腺表浅部位内的圆形或类圆形占位,边缘光滑清晰,均质或不均质,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2、病理检查 因有发生瘤细胞种植的风险,腮腺良性肿瘤通常禁忌术前活检。如有必要,术前可行细针抽吸活检,采用外径为0.6mm的针头,吸取少量肿瘤组织,涂片做细胞学检查,可辅助定性诊断。术中完整切除肿瘤后,也可进行冰冻活检,辅助定性诊断。上述两种活检方法准确性均有一定局限性,因此确切诊断常依赖于术后的石蜡切片病理诊断。诊断标准 1、临床检查:腮腺区无痛性肿物,生长缓慢,无明显自觉症状。肿物多呈球状,周围界限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好,无触痛,无面神经功能障碍。肿物位于腮腺的表浅部位,包括腮腺的耳前区、耳垂周围、颌后区的浅层和后下极。 2、影像学检查:位于腮腺表浅部位内的边界清晰、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的软组织实性或囊实性占位,多为单发或偶有多发。 3、病理学检查:通常不推荐术前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必要时首选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辅助定性诊断。建议术中冰冻活检,辅助定性诊断。治疗方法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治疗原则是:行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完整切除术。完整切除的含义是指在肿瘤包膜外正常组织内切除,不能做沿肿瘤包膜外的剜除,更不允许分块切除或切破肿瘤,尤其是多形性腺瘤。1、肿瘤包膜外切除术 包膜外切除治疗适用于达到一定体积但一般小于4cm,活动度好,生长部位表浅、主要位于腮腺浅叶及后下部位的良性肿瘤。在肿瘤包膜外约0.5cm正常腮腺组织行肿瘤切除,一般不主动解剖面神经,可使患者的面部外形和腮腺功能保存良好。2、腮腺部分切除术 腮腺部分切除术是腮腺肿瘤切除的经典术式,当肿瘤位于腮腺下极时,于肿瘤周围正常腮腺组织1.0cm外切除。当肿瘤位于腮腺浅叶时,需切除浅叶组织,术中需要注意解剖面神经,避免其损伤。适用于良性肿瘤以及低度恶肿瘤,尤其是腺淋巴瘤以及混合瘤,此种术式保留了大部分腮腺的组织及其功能,避免了耳前区的凹陷畸形。3、腮腺全切术 腮腺全切术包括肿瘤在内的腮腺浅叶和深叶全部切除,切除范围最大、最彻底。术后腮腺功能全部丧失,面侧方会遗留比较明显的凹陷畸形,主要适用于腮腺深叶的肿瘤、恶变的混合瘤、以及恶性肿瘤。若肿瘤与面神经无粘连,应尽可能保留面神经,并尽量减少机械性损伤,若与面神经有轻度粘连,但尚可分离,也应尽量保留。4、颈淋巴结清扫术 腮腺恶性肿瘤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不高,约在15%左右,所以一般原则上不作选择性颈淋巴清扫。但当临床上出现肿大淋巴结,并怀疑有淋巴结转移者,可作治疗性颈淋巴清扫术。尤其对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其颈淋巴转移率超过30%,可考虑作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5、放射治疗 放疗只作为综合治疗的内容之一,为减少术后复发,对病理类型高度恶性者或手术不够彻底。疑有肿瘤组织残留者,面神经与肿瘤粘连而保留者,病情较晚期的均可辅助放疗,可明显提高术后生存率,减少复发率。宜尽早开始,最迟不要超过术后6周。随访及预后 腮腺良性肿瘤大多数预后良好,术后通常可每半年复查一次。多形性腺瘤虽为良性肿瘤,但部分多形性腺瘤可出现包膜内瘤细胞侵入或包膜不完整,术后易复发,复发率主要与手术方式有关。完整切除肿瘤者复发率很低,剜除肿瘤者复发率较高。瘤细胞散落在组织床上后,易形成种植性
马利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11月12日 96 0 0 -
腮腺良性肿瘤
尚兴国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7月22日 105 0 0 -
腮腺肿瘤主要表现
腮腺肿瘤是一种生长在腮腺部位的肿瘤,它有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良性肿瘤在生长速度上比较缓慢,边界清晰,有完整的包膜。而恶性肿瘤则比较不好,它在生长过程中不仅边界不清晰还有浸润的生长,对周边的破坏比较严重,容易出现淋巴转移。腮腺肿瘤的主要症状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早期一般没有什么症状,但随着肿瘤的增大可能会有一些症状如张口受限。而恶性肿瘤则早期可能会出现间歇性疼痛,晚期可能会持续性疼痛,会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症状如张口受限、嘴歪眼斜、面部畸形等。如果你得了腮腺肿瘤,应该尽快到医院就诊,建议去口腔颌面外科或者头颈外科。医生会给你做一些检查如腮腺彩超、颈部增强CT、颈部淋巴结彩超等,这样能够更明确的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让医生更好的制定治疗方案。
杨中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6月21日 797 0 1 -
老年人耳垂下肿物,注意腮腺肿瘤
老年人如果发现耳垂下有逐渐增大的肿物时,必须注意排查是不是腮腺的肿瘤。这种肿物一般是无意中发现的,不痛也不痒,肿大的比较缓慢。所以许多老人觉得无所谓,不是非常的重视。对于这种情况,耳鼻喉郑立岗医生建议大家,一旦发现耳垂下的肿物,及时的来耳鼻喉就诊是非常必要的。最近就有一位72岁的潘奶奶,于7天前无意间发现左耳垂下肿物,大小约3cm大小,无明显疼痛,进食时无明显变化,无颈部活动受限,无闭目不全,无口角歪斜,无鼻塞、流涕,无体中带血,无明显牙痛。在我院行CT检查提示“左侧腮腺结节影,混合瘤?”,门诊拟“腮腺肿瘤”收住我科。入院后考虑腮腺肿瘤,安排了全麻腮腺肿瘤小切口微创手术,在肿物后方做了一个小切口,逐渐的分离,保留腮腺及肿物,把肿物完整的切除,并严格保护面神经。整个的手术非常的顺利,用时约70分钟,非常的顺利。术后查房患者无明显的不适,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对于耳垂下方的肿物,及时的来耳鼻喉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发现腮腺肿瘤,及时的手术治疗是避免病情进一步分钟的有效方法。对于腮腺肿瘤,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欢迎留言和耳鼻喉郑立岗医生进一步交流。
郑立岗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2月16日 66 0 0 -
兔年图解——腮腺肿瘤术后隐形切口疤痕
亲爱的患者朋友们,兔年春节好!TheInnovation(创新)2023年第一期发文介绍由我命名的人体解剖新名词“胸腮间隙”(https://www.cell.com/the-innovation/fulltext/S2666-6758(22)00168-0)。TheInnovation(创新),是我国科学家主创的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图2)。自2020年5月份创刊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功。发展潜力没有上限,有望成为像Science、Nature那样的世界最顶尖学术期刊。胸腮间隙,是用于切除靠下的腮腺临床良性肿瘤。这种手术方法,我称之为胸腮间隙入路腮腺肿瘤切除术。其优点是切口变短、创伤变小。手术后不需要加压包扎、也不必饮食忌口,酸甜苦辣咸,想吃就吃。有的手术后的疤痕不是看不见,而是找不到,完全不影响外观。我称之为隐形切口疤痕。我挑选了几例,写了篇文章《胸腮间隙入路腮腺肿瘤切除术例选》,供大家参考。除了胸腮间隙入路,耳前-耳后-耳下切口,也常常可以实现隐形切口疤痕,手术疤痕不是看不见,而是找不到,完全不影响外观。耳前-耳后-耳下切口的思路,来源于我在2014年左右就开始使用的耳前-耳后切口。图3就是我在2015年完成了一例手术。采用耳前-耳后切口,术后的隐形切口疤痕,看不见,甚至找不到,完全不影响外观。耳前-耳后切口是耳前切口、耳后切口的组合;个别病例,还可以单独用耳前切口、或耳后切口;美观效果还会更好。但是,这类耳前-耳后切口的适用范围很窄,只用在位于耳垂下方、体积较小、位置表浅的腮腺肿瘤。当肿瘤偏离耳垂、或体积较大、或位置较深,就不能用耳前-耳后切口;而是要用改良Blair切口,也就是S形切口;或提脸术切口。S形切口,是最经典的腮腺手术切口,具有上百年的历史。但是切口位置不好遮掩,术后瘢痕难看(图5,左);所以,很多外科医生舍近求远地采用提脸术切口,把切口放在了远离肿瘤位置的头发里。提脸术切口,顾名思义,就是做提脸手术时用的切口。提脸手术,是为了消除脸上皱纹、“返老还童”,让人看起来更年轻。腮腺手术时用提脸术切口,虽然伤口变长,创伤加大,但因为疤痕隐藏在头发里,不易被发觉,很受欢迎,至今仍风靡全球(图5,右)。为什么不能用耳前-耳后切口,而是要用难看的S形切口或伤口更长创伤更大的提脸术切口?因为要考虑手术风险!肿瘤距耳垂偏离越远、体积越大、位置越深,风险越大。是什么风险呢?肿瘤包膜破裂,面神经损伤!当切口长度小、位置偏离时,外科医生可能会因为看不清、够不着而增加捅破肿瘤包膜、损伤面神经的概率。用医学语言表述,就是“切口设计不佳、显露效果不好,增加手术风险”。那种一辈子需要做十几、二十余次手术的,就是因为腮腺多形性腺瘤(混合瘤)术中包膜破裂、导致肿瘤种植性复发。因此,必须要反复强调:腮腺肿瘤手术,首要的是肿瘤不复发、面神经少损伤。能不能鱼和熊掌兼得,既不增加手术风险、又达到隐形切口疤痕的效果?能!增加耳下切口。耳下切口与耳前-耳后切口相组合,就明显延长了手术切口长度,显著改善了手术显露效果,有效地降低了肿瘤包膜破裂和面神经损伤的风险(图6)。耳前-耳后-耳下切口,能放心地用于偏离耳垂、体积较大和位置较深的腮腺肿瘤的手术。切除肿瘤后,采用简单的、入门级的整形外科技术(Y-V成形术),就能将耳下切口缩微、消失,只留下耳前-耳后切口疤痕,隐藏于耳垂周围,成为看不见、甚至找不到的隐形切口疤痕。举个例子:她才31岁,腮腺肿瘤,体积较大,位置偏离耳垂远,磁共振检查发现肿瘤还很深(图7)。我给她设计了耳前-耳后-耳下切口。在左下图的照片中,大家能清楚地看见耳下切口线;细心的话,还能找到耳前切口线,位于耳屏的后缘。耳后切口线,位于耳朵后面,被耳朵遮盖住了,照片上显示不出来(图8)。请注意耳下切口:在手术时,既延长了耳前切口,又延长了耳后切口,明显改善了显露效果、降低肿瘤破裂和神经损伤的风险;在缝合伤口时,以简易的Y-V成形术,耳下切口痕迹可以魔术般地缩短甚至消除,达到与耳前-耳后相类似的效果(图9)。伤口完全愈合后,就成为了看不见、甚至找不到的隐形切口疤痕(图10)。耳前-耳后-耳下切口,是我非常满意的手术创新。我的大部分腮腺肿瘤切除术,都是用这个切口完成的;因为大多数腮腺肿瘤,发生于耳垂附近的区域。2019年,我领衔撰写了英文论文,2020年被接收、在线发表,2022年正式发表(图10)。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在网上查阅(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2663-021-01605-1)。在这篇论文的最后,大家还能找到我们制作的动画,对了解手术的原理,很有帮助。现代医学非常发达,手术时患者是睡着的、完全不疼,手术之后也不太疼痛,非专业朋友观看动画时,别遐想害怕。经过大量的实践与观察,我相信耳前-耳后-耳下切口、胸腮间隙入路将逐渐成为腮腺肿瘤手术的主要切口。百年历史的S形切口和风靡世界的提脸术切口将被推上替补席。再次强调:腮腺肿瘤手术,首要的是肿瘤不复发、面神经少损伤!由我主刀的临床良性肿瘤的首次手术,我自己未发现肿瘤复发和永久面瘫(不排除有术后肿瘤复发,但我自己不知道;如果有,请在文末留言或通过其他联系方式告知我)。只有把肿瘤复发率和面神经损伤率降到最低、趋近于零,才能考虑美观问题,去追求隐形切口疤痕。并且,无论是胸腮间隙入路还是耳前-耳后-耳下切口,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实现看不见、找不到的隐形切口疤痕。例如,手术之中,我虽然把切口位置设计在隐秘之处;但如果形成了粗大疤痕,也无法实现隐形切口疤痕。因此,我把监测、管理术后切口疤痕,融入今后的临床实践与研究。找我主刀手术切除腮腺肿瘤,在手术之后请定期上传高清照片,我的团队将持续对术后疤痕进行监测、处理。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创新,不仅把肿瘤复发率和面神经损伤率降到最低、趋近于零;而且,更多地实现隐形切口疤痕。感谢选择我做手术的腮腺肿瘤患者,感谢你们的支持与配合,持续回复术后随访、不断提供反馈照片。成为一名研究型临床医生,您是我的老师!祝大家兔年宏图大展、前途似锦!
王佃灿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1月23日 3228 7 33 -
面部肿块要重视——副腮腺肿瘤
说到腮腺大家都不陌生——是位于人颜面两侧的腺体,具有分泌唾液的功能,腮腺肿瘤就是发生于腮腺的肿瘤。但听说过“副腮腺”和“副腮腺肿瘤”的人可能就少之又少了。 什么是副腮腺?就像是“智齿”一样,有的人备受智齿发炎的痛苦,但有的人天生缺少智齿,从不知智齿为何物。副腮腺是唾液腺体的一种,大约21~56%的人生长有副腮腺——通常位于腮腺导管旁,会有一个或多个小的分支腺管汇入腮腺导管。从内部的细胞、组织成分上看,副腮腺和与腮腺组织在组织学上并无明显的区别。因此,发生于腮腺的肿瘤也能发生于副腮腺。勿以“腺”小而不为!副腮腺肿瘤并不多见,约占腮腺肿瘤总数的1~7.7%,但是发生恶性肿瘤的比例相对腮腺较高。也正是因为其比较少见,副腮腺肿瘤常常被误诊为其它疾病被忽视,从而耽误治疗时机!另一方面由于副腮腺位置的特殊性,手术过程既要避免损伤面神经又要达到最佳的美观效果,这就使得同类型的肿瘤若生长在副腮腺,其手术难度明显高于发生于腮腺的肿瘤。目前来说,手术切除是副腮腺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为了彻底切除肿瘤和保护面神经,副腮腺肿瘤的手术切口通常设计在面部。为了尽量避免对患者术后美观的效果的影响,我们通常会将切口设计在耳前、下颌骨下缘及发迹内等不易引人注目的位置。虽然副腮腺肿瘤这种疾病比较少见,但是我们也要对其有所关注。应学会辨认早期症状,当发现面部的肿物时请及时就医,因为肿瘤不论良性还是恶性长久下去都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韩伟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1月28日 994 0 2 -
内镜下腮腺良性肿物切除与传统切口的再对比
一例男性患者,中老年,工作中社交场合较多,对面形要求较高,通过内镜辅助切口,切除右侧腮腺肿物,保留了腺体的部分功能,面神经功能完好,伤口隐蔽,局部塌陷亦不明显,对比传统切口,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高振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1月15日 163 0 27
腮腺混合瘤相关科普号
尚兴国医生的科普号
尚兴国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肿瘤医院秦皇岛医院
头颈外科
7粉丝5347阅读
张雷医生的科普号
张雷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2万粉丝72万阅读
孙坚医生的科普号
孙坚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
1818粉丝3.9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王佃灿 副主任医师北大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颌面部肿瘤 161票
口腔颌面部囊肿 55票
拔牙 10票
擅长:腮腺肿瘤,舌下腺囊肿,口腔癌,颌骨肿瘤。阻生牙/多生牙拔除(仅限名医挂号) -
推荐热度4.9张雷 主任医师北大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颌面部肿瘤 174票
口腔颌面部囊肿 86票
舌癌 51票
擅长:各种常见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诊治,主要是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及综合治疗、唾液腺疾病诊治,口腔颌面部及头颈部缺损术后修复,颌面部外伤及畸形修复,面部畸形整复,牙齿导致颌骨疾患(颌骨囊肿,牙源性肿瘤),牙槽外科相关疾病及种植牙,复杂阻生牙埋伏牙拔除,特色:口腔颌面部疾病的微创治疗 -
推荐热度4.7单小峰 主任医师北大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颌面部肿瘤 99票
舌癌 54票
造釉细胞瘤 36票
擅长:口腔癌(包括舌癌、颊癌、牙龈癌等等)、口腔颌面部肿瘤、成釉细胞瘤、囊肿的治疗,颌面部缺损的功能性重建,特别是完成复杂骨缺损重建后种植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