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兔年图解——腮腺肿瘤术后隐形切口疤痕
文章摘要:介绍了胸腮间隙入路腮腺肿瘤切除术及隐形切口疤痕的手术方法和优点。
亲爱的患者朋友们,兔年春节好!
The Innovation(创新)2023年第一期发文介绍由我命名的人体解剖新名词“胸腮间隙”(https://www.cell.com/the-innovation/fulltext/S2666-6758(22)00168-0)。

图1 The Innovation(创新)杂志刊发胸腮间隙(“佃灿间隙”)的文章
The Innovation(创新),是我国科学家主创的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图2)。自2020年5月份创刊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功。发展潜力没有上限,有望成为像Science、Nature那样的世界最顶尖学术期刊。

图2. The Innovation(创新)网站截屏
胸腮间隙,是用于切除靠下的腮腺临床良性肿瘤。这种手术方法,我称之为胸腮间隙入路腮腺肿瘤切除术。其优点是切口变短、创伤变小。手术后不需要加压包扎、也不必饮食忌口,酸甜苦辣咸,想吃就吃。有的手术后的疤痕不是看不见,而是找不到,完全不影响外观。我称之为隐形切口疤痕。我挑选了几例,写了篇文章《胸腮间隙入路腮腺肿瘤切除术例选》,供大家参考。
除了胸腮间隙入路,耳前-耳后-耳下切口,也常常可以实现隐形切口疤痕,手术疤痕不是看不见,而是找不到,完全不影响外观。耳前-耳后-耳下切口的思路,来源于我在2014年左右就开始使用的耳前-耳后切口。

图3. 耳前-耳后切口术后的隐形切口疤痕
图3就是我在2015年完成了一例手术。采用耳前-耳后切口,术后的隐形切口疤痕,看不见,甚至找不到,完全不影响外观。耳前-耳后切口是耳前切口、耳后切口的组合;个别病例,还可以单独用耳前切口、或耳后切口;美观效果还会更好。但是,这类耳前-耳后切口的适用范围很窄,只用在位于耳垂下方、体积较小、位置表浅的腮腺肿瘤。当肿瘤偏离耳垂、或体积较大、或位置较深,就不能用耳前-耳后切口;而是要用改良Blair切口,也就是S形切口;或提脸术切口。S形切口,是最经典的腮腺手术切口,具有上百年的历史。但是切口位置不好遮掩,术后瘢痕难看(图5,左);所以,很多外科医生舍近求远地采用提脸术切口,把切口放在了远离肿瘤位置的头发里。提脸术切口,顾名思义,就是做提脸手术时用的切口。提脸手术,是为了消除脸上皱纹、“返老还童”,让人看起来更年轻。腮腺手术时用提脸术切口,虽然伤口变长,创伤加大,但因为疤痕隐藏在头发里,不易被发觉,很受欢迎,至今仍风靡全球(图5,右)。

图5 有上百年历史的S型切口和风靡全球的提脸术切口
为什么不能用耳前-耳后切口,而是要用难看的S形切口或伤口更长创伤更大的提脸术切口?因为要考虑手术风险!肿瘤距耳垂偏离越远、体积越大、位置越深,风险越大。是什么风险呢?肿瘤包膜破裂,面神经损伤!当切口长度小、位置偏离时,外科医生可能会因为看不清、够不着而增加捅破肿瘤包膜、损伤面神经的概率。用医学语言表述,就是“切口设计不佳、显露效果不好,增加手术风险”。那种一辈子需要做十几、二十余次手术的,就是因为腮腺多形性腺瘤(混合瘤)术中包膜破裂、导致肿瘤种植性复发。因此,必须要反复强调:腮腺肿瘤手术,首要的是肿瘤不复发、面神经少损伤。
能不能鱼和熊掌兼得,既不增加手术风险、又达到隐形切口疤痕的效果?能!增加耳下切口。耳下切口与耳前-耳后切口相组合,就明显延长了手术切口长度,显著改善了手术显露效果,有效地降低了肿瘤包膜破裂和面神经损伤的风险(图6)。耳前-耳后-耳下切口,能放心地用于偏离耳垂、体积较大和位置较深的腮腺肿瘤的手术。切除肿瘤后,采用简单的、入门级的整形外科技术(Y-V成形术),就能将耳下切口缩微、消失,只留下耳前-耳后切口疤痕,隐藏于耳垂周围,成为看不见、甚至找不到的隐形切口疤痕。

图6 耳前-耳后切口和耳前-耳后-耳下切口。请注意耳下切口,明显延长了手术切口长度,显著改善了手术显露效果
举个例子:她才31岁,腮腺肿瘤,体积较大,位置偏离耳垂远,磁共振检查发现肿瘤还很深(图7)。

图7 肿瘤偏离耳垂远,体积大,位置深
我给她设计了耳前-耳后-耳下切口。在左下图的照片中,大家能清楚地看见耳下切口线;细心的话,还能找到耳前切口线,位于耳屏的后缘。耳后切口线,位于耳朵后面,被耳朵遮盖住了,照片上显示不出来(图8)。

图8 用耳前-耳后-耳下切口,完整切除腮腺肿瘤
请注意耳下切口:在手术时,既延长了耳前切口,又延长了耳后切口,明显改善了显露效果、降低肿瘤破裂和神经损伤的风险;在缝合伤口时,以简易的Y-V成形术,耳下切口痕迹可以魔术般地缩短甚至消除,达到与耳前-耳后相类似的效果(图9)。

图9 拆线时拍的照片,看到耳前、耳后切口痕迹,耳下切口魔术般地消失了
伤口完全愈合后,就成为了看不见、甚至找不到的隐形切口疤痕(图10)。

图10 偏离耳垂、体积较大、位置较深的腮腺肿瘤,也能低风险地实现隐形切口疤痕
耳前-耳后-耳下切口,是我非常满意的手术创新。我的大部分腮腺肿瘤切除术,都是用这个切口完成的;因为大多数腮腺肿瘤,发生于耳垂附近的区域。2019年,我领衔撰写了英文论文,2020年被接收、在线发表,2022年正式发表(图10)。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在网上查阅(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2663-021-01605-1)。

图10 2022年正式发表了耳前-耳后-耳下切口的论文
在这篇论文的最后,大家还能找到我们制作的动画,对了解手术的原理,很有帮助。现代医学非常发达,手术时患者是睡着的、完全不疼,手术之后也不太疼痛,非专业朋友观看动画时,别遐想害怕。

经过大量的实践与观察,我相信耳前-耳后-耳下切口、胸腮间隙入路将逐渐成为腮腺肿瘤手术的主要切口。百年历史的S形切口和风靡世界的提脸术切口将被推上替补席。
再次强调:腮腺肿瘤手术,首要的是肿瘤不复发、面神经少损伤!由我主刀的临床良性肿瘤的首次手术,我自己未发现肿瘤复发和永久面瘫(不排除有术后肿瘤复发,但我自己不知道;如果有,请在文末留言或通过其他联系方式告知我)。只有把肿瘤复发率和面神经损伤率降到最低、趋近于零,才能考虑美观问题,去追求隐形切口疤痕。
并且,无论是胸腮间隙入路还是耳前-耳后-耳下切口,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实现看不见、找不到的隐形切口疤痕 。例如,手术之中,我虽然把切口位置设计在隐秘之处;但如果形成了粗大疤痕,也无法实现隐形切口疤痕。因此,我把监测、管理术后切口疤痕,融入今后的临床实践与研究。找我主刀手术切除腮腺肿瘤,在手术之后请定期上传高清照片,我的团队将持续对术后疤痕进行监测、处理。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创新,不仅把肿瘤复发率和面神经损伤率降到最低、趋近于零;而且,更多地实现隐形切口疤痕。
感谢选择我做手术的腮腺肿瘤患者,感谢你们的支持与配合,持续回复术后随访、不断提供反馈照片。成为一名研究型临床医生,您是我的老师!
祝大家兔年宏图大展、前途似锦!
本文是王佃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