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医师也不会告诉你
精神疾病,特别是难治性精神疾病,除药物治疗外,还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方法呢?或者说精神疾病除药物治疗外,有大家都熟悉的如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MECT(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等。除此以外,你还知道有什么方法吗?你可能不知道了吧!不但你不知道,可能很多医师也不知道呢!
亲们,你慢慢看下去,我会逐一告诉你是什么。
精神病是一类患者痛苦、家人绝望的世界性、难治性痼疾,这类病与其他内外科疾病不同,不但造成病人本身残疾,还会累及家庭,甚至社会。例如小陈,男,36岁,精神异常10余年,家人为他治病花光了父母所有的积蓄,还时不时被他打骂和威胁。病时说父母不是他的亲生父母,是妖怪变成他的父母来害他的,所以动不动就打骂他们。还说邻居也要害他,听到邻居们在背后说他坏话,故经常与邻居发生冲突,一次还手执利斧劈住他家楼上的邻居的门,幸好被众人制止。还有多次自伤和企图自杀。经常弄坏小区停放的小车,父母经常为此类向受害者赔礼道歉,还得赔偿损失,2-3年就得去住院一次,父母也没心情工作,搞得家庭十分困难。病越治越重,疗效也一次比一次差。到后来家人也感到绝望,只好把他用铁链锁了5年,甚至想把他放到没人烟的地方,让其自生自灭算了。值得庆幸的是,在绝望和准备实施流放之际,家属听到了另一种治疗方法。家人就抱着“活马当作死马医”的心态于2010年接受了该治疗。想不到的是接受治疗后立刻见效,到现在已过了8年,一直都很正常,并在当地打工,现每月工资有4千多元,几乎每1-2年不管有多远都要找给他治疗的医师随访。
精神疾病发病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何会成为慢性难治性疾病呢?
为什么我们人类会发生精神疾病呢?到目前为止,尽管全世界有不少科学家花费了不少财力去研究,但对其发病原理仍不清楚。当然,不清楚不等于毫无进展,现基本明确精神疾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因素有关,病变主要在大脑的某些脑区、神经核团,如前额叶、前扣带回、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等。这些部位的神经环路、神经递质、生化代谢以及神经纤维发育的长短、走向,神经突触的数量等异常有关。当大脑前额叶多巴胺1递质功能不足,则出现阴性症状,如认知功能障碍、懒散、孤独,自控能力差等;边缘系统多巴胺2功能亢奋,可出现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暴躁、冲动、攻击行为等;又如杏仁核、伏隔核异常常与抑郁、焦虑、脾气暴躁、成瘾行为等有关。借助现代先进的研究工具和方法,还发现精神疾病可在以上脑区出现代谢异常,当治疗好后代谢亦恢复正常。杏仁核主要与恐惧情绪、抑郁情绪、冲动攻击行为有重要关系,脾气暴躁的人,杏仁核要比温和的人大。很早前的动物实验就发现,对好斗、富于攻击行为的猴王、公鸡等将杏仁核破坏,动物就丧失了攻击性,变得很温顺,当然,从此也当不上猴王了,公鸡也不再好斗了。药物治疗就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而起作用,例如抗精神病药就要是通过阻断多巴胺2受体起到治疗精神病的作用。又如抗抑郁药可阻滞5羟色胺的再吸收起治疗作用。
我们现在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等都是通过调节前述精神病人脑区环路中的神经递质有关。但是,每个人的药效基因(决定对药物治疗的应答)和药代基因(决定对药物代谢的正常或是慢或是快,甚至超快,代谢慢的基因类型的人药物代谢慢,血浓度可能高,而超代谢快的类型的人,血药浓度难以达到有效浓度,疗效差,但可能不良反应轻)的不同,对药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也不一样。
疾病的性质对药物治疗的疗效也有很大差别。如患病时间久的、阴性症状为主的病人对药物疗效亦差。此外,现研究发现脑神经如过度兴奋,如长期焦虑、紧张、恐惧、抑郁或幻觉、妄想,甚至某一单独的精神症状,如幻听,只要症状持续存在,就会使大脑某处的神经细胞、神经递质、受体、触突等持续兴奋,这种持续兴奋具有“神经毒性”作用,可使神经细胞功能衰竭、变性,甚至坏死,使精神疾病从早期的“功能性(没有组织结构的改变)”变为后期的“器质性(组织结构发生病变)”,从而使精神疾病发展为慢性、迁延性、难治性的疾病。所以精神疾病发病久了就成为难治性,在临床上精神疾病患者往往是发作一次加重一次,所以越治越差。
实际情况确实如此,大多数病人,早期治疗效果还行,到后来就对多数药物效果都不好。许多患者和家长对此很是失望。那么,除药物以外的心理治疗对那些具有明显心理因素引起的轻性精神障碍,是有效的。对这类疾病或障碍,首先应进行心理行为治疗;对于物理治疗,只是起辅助作用,除MECT对某些严重精神症状,如拒食、自伤自杀、缄默、紧张状况等具有快速起效的作用,但必须要结合足量药物才行。近来,国外对于rTMS很是推崇,但按中国人的要求(一般来说,国外对于某种治疗只要与空白组对照有效,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他们就认可这是有效的方法,就会推荐,而中国人则觉得起码要百分之百七、八十以上才是有效的、才能接受)都不是很好,仅仅起辅助、配合作用。所以说目前精神疾病的治疗最常用的是药物、心理行为与物理治疗,还有另一种有效的治疗,即精神外科术也是一种除药物外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只是这种方法多数医师并不了解。平时医师在介绍治疗方法时,少有介绍手术治疗的,甚至很多患者或家属问医师手术治疗情况时会说,那是假的、没经过临床论证、不成熟、不良反应大、甚至会引起痴呆的,吓得患者和家属很是害怕。
为什么会出现医师不熟悉甚至反对呢?这是因为人们的习惯性思维所致,认为脑细胞一个都不能少,怎么还可以手术呢?其次,精神外科,包括现代精神外科医学教育和科普宣传不够,现在出的精神医学专著和教材以及杂志很少介绍和报道这种治疗的进展、研究成果等,偶有书籍杂志提到精神外科也基本上是是50-70年前的情况,而且往往只讲不良反应而不讲效果或仅仅是片断介绍,从而误导了社会。从美国的情况来看,1974年,美国国会批准成立“人生物医学及行为研究保护委员会”,该委员会授权对1971—1973年间施行400多例的精神外科手术病例进行调查和评审,是由先前反对手术的神经内科权威组织对术后病人进行鉴定,结果参与鉴定的专家深感震惊,发现疗效显著,达78%~85%,亦无认知功能明显缺陷,他们的结论是精神外科可继续开展,也改变了原来反对的态度,他们认为那些反对的人是完全出于臆测,说不良反应大是杜撰的,还说这种治疗不应该被禁止。
为什么说精神外科是除药物治疗之外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呢?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它的简单历史和现状。
最早在130年前的1888年12月29日瑞士精神病学家Burckhardt施实了世界上第一例精神外科手术,毁损大脑皮层某些区域,治疗6例精神病患者,但效果并不理想。1935年Moniz等人不断加以改进,直到现在基本确定了常用的手术靶点,最早的靶点已经过83年的临床证明,其他常用靶点也有60-70多年了,历届世界立体定向大会都肯定了这种手术是有效的和安全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精神病药物不时有新的问世,但仍没有根本性改观,疗效仍有限,不良反应并未有根本性减少,估计再过10-20年药物治疗还不会有很大改善。尽管该技术是有效的,但国内就是有不少人极力否定精神外科,甚至还认为是不成熟、未经临床论证的。可以这么说,对于那些经过药物治疗无效或仍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精神疾病来说手术治疗是最后一招,除此之外,另无它策。
经过近几十年对脑神经生物学的研究,人们发现过去使用的手术靶点正是精神疾病病变关键所在,其理论与当今药物治疗理论竟然高度吻合。如现认为药物治疗是靠调低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2功能等,而手术则是直接将其病变灶消融,阻断其病理神经冲动,起到药物治疗同样的作用。事实也证明确实如此,手术后病人一清醒过来,就能看到显著效果,如脾气暴躁的人术后变得亲切友好;多数病人术前视父母如仇敌,清醒后知道关心父母,甚至叫父母向家人报平安,按家属的说法是亲情马上就恢复了;有的病人十几年都不摸书本了,术后能专心地看书了;有的术前不讲话、拒食或强烈地自杀行为,手术清醒后就能主动进食、主动与家人讲话等;吸毒人员术前看到陌生人最关心是他们是否带有毒品,而术后则对毒品视而不见,更不会动心,因为术后没有了“心瘾”。有人就认定说,对脑手术就会出现痴呆、变傻。各位读者,不要以为从事这些工作的医师就不会注意疗效和不良反应?他们就不会有别人有的哪些担心和顾虑吗?笔者就与同事在6年多的时间里手术治疗了1500多例。要知道,从事这些工作的医务人员首先是将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其次是考虑疗效。换言之,假如某种治疗方法百分之百的有效,如不安全的话疗效再好,医师也不会做。相反,虽安全而没有效果医师也不会去做。再说了,这么多病人接受治疗,他们也会比较和判断的,不要小看患者和家属的智商,有的家属对手术有怀疑就介绍别的愿意手术的病人先作,观察了7-8例后才毫不犹豫地接受手术,还有的家属与手术后的家属建立了联系,跟踪半年后才手术的,总之,家属也是很慎重,经过反复考虑和论证的。
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功能神经科 杨理荣
特别说明:需要进一步咨询或拟来治疗的,请务必在来之前与本人联系,因为预约床位、术前检查和术后出院康复均由本人负责,可打以下电话:
咨询电话:021-38804518转22152(住院)或22197(门诊);非上班时间或单位电话找不到时最好通过好大夫电话联系,好大夫电话基本可随时联系。
本文是杨理荣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