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治疗与康复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概念:肱尺关节后脱位同时伴有尺骨冠状突骨折和桡骨头骨折,1996年Hotchkiss首次命名。
伴随损伤:关节囊、肘内侧副韧带、肘外侧副韧带损伤
合并症:包括屈伸肌肉损伤,前臂骨间膜撕裂,桡尺骨骨折,下尺桡关节分离。
损伤机制:肘关节处于伸直位时受到纵轴方向压缩和剪切暴力所致,系高能量损伤(高处坠落常见)。
肘关节解剖及稳定结构:l.骨性结构:包括肱尺关节、肱桡关节、上尺桡关节、尺骨冠状突。2.软组织结构:动力性稳定结构包括跨越肘关节肌肉肌腱,如肱二头肌、肱肌、肘肌和肱三头肌;静力性稳定结构包括内侧副韧带复合体(后斜前三束,尤其前束止于冠突最重要)、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含环状韧带及外侧关节囊)和关节囊,内侧副韧带复合体抗外翻应力维持内侧稳定,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抗后外旋和内翻应力维持肘关节后外侧稳定。
尺骨冠状突解剖及作用:冠突为尺骨近端向前方伸展的隆起骨块,包括前方突起及前内侧突起,前方突起基底外侧与桡骨小头形成上尺桡关节,前内侧突起基底参与肱尺关节;从尺骨冠状突尖部到基底部依次附着3个重要软组织结构:肘关节前关节囊、肱肌和内侧副韧带前束。作用:防止肘关节后脱位。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分类:对桡骨头骨折及尺骨冠突骨折分别进行分类。冠状突骨折Regan-Morrey分类(1989):Ⅰ型:冠状顶部小块撕脱骨折;Ⅱ型:单一或粉碎骨折,骨折块不超过冠突高度50%;Ⅲ型:单一或粉碎骨折,骨折块超过冠突高度50%。冠状突骨折O‘Driscoll分型(2003):冠状突尖骨折;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冠状突基底部骨折。Mason桡骨头骨折分类:Ⅰ型,桡骨头骨折但无移位,骨折线通过桡骨头边缘或劈裂状,有时斜形通过关节面;Ⅱ型,桡骨头骨折并有分离移位;Ⅲ型,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桡骨头呈粉碎状,移位或无移位。
并发症:异位骨化、前臂旋转功能障碍、关节松动、再脱位、僵硬、神经损伤、创伤性关节炎、Essex-Lopresti lesion(下尺桡关节脱位)。
治疗原则:精准而牢固地修复所有组织(骨、关节、韧带、关节囊),不遗漏;尽可能恢复肘关节同心圆结构和稳定性;术后合理制动及早期康复功能锻炼。
手术入路:肘内外侧(前内侧后外侧)联合入路(最常用):先取后外侧Kocher入路:沿肱骨外上髁向下和向内止于尺骨后侧缘,从肘肌与尺侧腕伸肌间隙进入,再取前内侧Over-the-top入路:由肱骨内上髁至尺骨近端掌侧,尺侧腕屈肌和旋前圆肌间隙进入,或尺侧腕屈肌劈开进入。
手术方式:桡骨小头骨折复位固定或置换;尺骨冠突骨折复位与固定;侧副韧带修复;关节囊修复。术后采用可调肘关节支具治疗。
康复计划:制定周密计划并告知患者;勤随访,多沟通(门诊或视频);主管医生耐心指导;外固定方式、时间:完全固定1-2周,肌肉等长收缩;可调式外固定架固定6-8周:屈伸及前臂旋转运动为主,兼顾肩腕关节及手指运动。循序渐进,逐步加量增频;撤除外固定后锻炼:加大运动幅度,减少功能丢失。体疗:主动被动锻炼相结合。药物:局部用药为主(白天涂药,晚上贴膏药)。按摩:改善循环,抗炎消肿,止痛,促进药物吸收。注意事项:锻炼(双刃剑),防止韧带断裂、关节再脱位、内固定松动失效骨折移位;平衡有效锻炼与避免并发症;注意骨化性肌炎防治。
典型病例1:男,28岁,平地摔伤。桡骨头骨折MasonⅢ型及尺骨冠突骨折Regan-MorreyⅠ型。
术前照片 术前CT 术后照片
典型病例2:女,40岁,摩托车撞伤。桡骨头骨折MasonⅢ型及尺骨冠突骨折Regan-MorreyⅠ型,伴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损伤。
术前照片 术前CT 术后照片
本文是杨绍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