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李强 人已读
1 什么是髓母细胞瘤?
髓母细胞瘤是一种多发于青少年儿童的恶性肿瘤,它的名字里虽然有一个母字,但并没有“髓公细胞瘤“对应。这里的母,多指来源于胚胎性肿瘤的意思。
本病大多数见于儿童,发病高峰在10岁以前,8岁以前者占68.8%。这种起源于胚胎残余细胞的肿瘤可发生在脑组织的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生长在第四脑室旁的小脑蚓部。占儿童原发性脑瘤的20%,后颅窝肿瘤的40%。
2 髓母细胞瘤厉害吗?得了病有的治吗?
首先要明确一点,髓母细胞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胚胎性肿瘤。在首次诊断时,往往有约20%的病人出现脑脊液播散,导致病变在大脑表面、双侧脑室、小脑其他部位、脊髓等出现广泛转移。
其次,通过正规的手术治疗,结合放射治疗及化学药物治疗,绝大部分患儿的生存期能够有效延长,其5年生存率总体能够达到50-60%以上。
再次,髓母细胞瘤的预后和该病的分子分型密切相关。根据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标准,髓母细胞瘤根据分子表达不同,分为1型(Wnt型),2型(SHH型),3型和4型。其中,1型预后最好,肿瘤全切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2型和4型肿瘤切除后结合正规放化疗,5年生存率50%以上;3型预后最差,最容易发生广泛播散。具体属于那一种类型,需手术切除肿瘤后活检和分子检测后才能确定。
最后,髓母细胞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术后放疗和化疗,患儿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明显提高。
家长切不可听闻恶性肿瘤,丧失治疗信心,延误对孩子的及时治疗。
3 髓母细胞瘤术后,放化疗是必须的吗?
髓母细胞瘤通过单纯手术切除无法治愈,术后常规需要全脑全脊髓的放射治疗外加瘤床强化放射,总剂量全脑40Gy(4000rad),后颅窝局部加15Gy(1500rad),脊髓35Gy(3500rad)。术后早期开始放射治疗,是延缓复发的有效手段。
对于年龄3岁以下患儿,可在术后采用化学治疗,避免早期放疗对神经系统发育的损害,待3岁以后再行正规放疗。
4 怎么发现孩子有无髓母细胞瘤?
髓母细胞瘤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和走路不稳等小脑症状。
侵及脑干者常有复视及多种脑神经障碍,小脑扁桃体疝时常有颈强直、斜颈表现。
颅内压增高 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及视盘水肿,较小的儿童可有厌食,吐奶,头尾增大,颅缝裂开等。
小脑损害征 主要为小脑蚓部损害引起的躯干性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等。
肿瘤压迫延髓可有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呛咳等,2/3的患儿表现有肌张力及腱反射低下。
部分患儿在脑脊液中找到脱落瘤细胞则可确诊。髓母细胞瘤易播散转移,如果后颅凹肿瘤有脑室内播散则术前可以确诊本病。
5 怀疑孩子得了脑肿瘤怎么办?
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以上症状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并及时到正规医院找有经验的医生进行咨询。
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小儿组,平均每年行小儿神经外科手术500例以上,其中儿童脑肿瘤手术年300例以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我们将为每一个患儿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精心制定手术计划,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鞠延/李强医生完成手术,并进行随访和制订后续治疗方案。目前,已有约2000例以上的儿童脑肿瘤病人在神经外科小儿组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鞠延教授门诊:周一上午
李强教授门诊:周三下午
地点:华西医院本部门诊楼三楼B区
同时,患儿家长还可以通过搜索好大夫在线,与李强医生随时联系,咨询病情。
典型病例1
患儿女,3岁时诊断髓母细胞瘤,行第一次切除术,术前脑积水严重。术后行正规放化疗。
术后3年,肿瘤未见复发,四脑室通畅。
第一次术后6年,患儿9岁,发现髓母复发,再次行肿瘤切除术。
术后CT显示肿瘤再次切除,病理提示非1型非2型髓母细胞瘤。
典型病例2
9岁男童,诊断髓母细胞瘤,行肿瘤切除术。
术后7个月复查核磁,未见肿瘤残留和复发。但患者术后从未进行放化疗。
术后一年,肿瘤多位点复发,进行抢救性手术切除,术后复查CT显示肿瘤切除,建议尽快行放化疗。
本文是李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