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指南
发表者:陈胜乐 人已读
好多人走路时走不远,走一段距离便出现腿疼腿麻需要休息一会,休息后还能接着走,就这样走走停停的现象,在我们周围人群中很常见。医学上称之为”间歇性跛行“
临床上我们将间歇性跛行分为三种:1,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2,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3,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
这些专业的词汇对于非学医人员很难理解是怎么回事。通俗的讲,神经源性间歇跛行是因为腰的下部椎管内,有狭窄的的部分对神经根或马尾神经造成压迫缺血而出现的症状。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是因为下肢动脉有狭窄影响下肢血液供应而出现的症状。而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是因为上腰部以上存在脊髓,当椎管存在狭窄而脊髓受压时出现的间歇性跛行。这三种情况在临床上鉴别非常重要,也很复杂,有此症状的朋友们可以按下面描述自行鉴别。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和脊髓源性性间歇性跛行属于脊柱科疾病,可以骨科就诊;而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属于血管外科疾病,需要就诊血管外科。
首先让我们先来鉴别前两种情况:神经源性与血管源性跛行的区别
(1)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的腿疼只要站着不动便能缓解,而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需要调整体位才能缓解,如坐下或弯腰。
(2)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上坡时困难,疼痛,而下坡时无疼痛;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下坡时困难,疼痛麻木,而上坡时轻松无疼痛。
(3)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可以做弯腰的活动,如长距离骑车而不受影响;而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弯腰活动照样会因为疼痛而停下来。
(4)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诱发疼痛的距离是一定的,而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诱发疼痛的距离是长短不一的。
(5)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的腿疼起于腓肠肌(小腿肚子的肌肉),然后向近端发展。而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起源于腿的近端,然后向远端发展。
(6)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除疼痛外还会出现麻木等神经功能障碍,而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则不会出现麻木。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除腿疼外,还会出现皮肤颜色和皮肤温度的变化,而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则不会出现颜色和温度变化。
其次,对于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的鉴别并不困难,患者并不主诉疼痛,而诉说双下肢无力,沉重感,或诉双下肢麻木,但并不是根性分布区的麻木,而是自谋一平面一下感觉麻木发紧。
当我们了解了以上情况后,我们就会很明白当周围人出现跛行时建议是看骨科还是看血管外科。一般神经源性及脊髓源性的跛行可以通过脊柱核磁明确诊断,而血管源性的跛行可以通过下肢动脉超声明确诊断。
本文是陈胜乐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