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凡铭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发表者:孔凡铭 人已读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痞”、“胃脘痛”、“嘈杂”等范畴。“痞”者,满也,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堵闷感,进食后多加重,或兼有胀痛等病症。

中医认为胃炎是有外邪内侵,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导致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而形成的一种病症。

外邪内侵多以寒邪客胃多见,由于形寒饮冷、寒邪内侵,或过食生冷,使气机凝滞,胃气不和,而作胀作痛。

情志失调是由于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属木,脾属于土,木不疏土,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致肝脾、肝胃不和。

脾胃虚弱多由于素体虚弱,劳倦伤脾,或久病损伤脾胃,或先天肾阳不足,脾胃失于温煦,均可导致脾失运化,胃失温养。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竞争意识加强,“情志致病” 越来越普遍,尤以“肝气横逆犯胃”更为突出,

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病迁延日久,气滞、湿热、脾亏、津伤多因素交阻胃络,致使慢性胃炎缠绵反复,复杂难治。

胃镜下慢性胃炎患者粘膜多见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呈颗粒状或结节状增生。

对于慢性胃炎的辨证治疗应以行气和胃护膜为主,结合辨证施治,或清热、或祛湿、或健脾益气、或养阴益胃。慢性胃炎可以分为五个证型,即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胃络瘀阻。

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舌以津血养,苔由胃气生。舌苔可知中焦脾胃运化之强弱,胃气之盛衰。有苔表示胃气存在,有抗御病邪的能力;少苔、剥苔、无苔表示胃气受损,或胃阴亏耗。

慢性胃炎患者黄苔为外邪入里化热,慢性胃炎舌苔见薄黄者,多表示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动态的观察舌象的改变有助于推测病势的进退。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