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杨良锁
杨良锁 副主任医师
漯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 骨科

骨质疏松怎样治疗?

1179人已读

骨质疏松骨折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也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阶段,具有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医疗花费高的特点。

2008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发布了《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

2015年5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及《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本领域的专家,对原指南进行更新。

1

什么是骨质疏松骨折

为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指在日常生活中未受到明显外力或受到“通常不会引起骨折外力”(从站立高度或低于站立高度跌倒产生的作用力)而发生的骨折,亦称脆性骨折

骨质疏松骨折与创伤性骨折不同,是基于全身骨质疏松存在的一个局部骨组织病变,是骨强度下降的明确体现,也是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结果。

2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密度和骨质量。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本指南仅针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质疏松骨折而制定。

3

骨质疏松骨折有什么特点?

2013年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IOF)报告:全球每3 秒钟有1例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约50%的女性和20%的男性在50岁之后会遭遇初次骨质疏松骨折

其特点如下:

骨折患者卧床制动后,将发生快速骨丢失,会加重骨质疏松症;

② 骨重建异常、骨折愈合过程缓慢,恢复时间长,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③ 同一部位及其他部位发生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

骨折部位骨量低,骨质量差,且多为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不易达到满意效果;

⑤ 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固定物及植入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被吸收;

⑥ 多见于老年人群,常合并其他器官或系统疾病,全身状况差,治疗时易发生并发症,增加治疗的复杂性。

4

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骨折

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治疗是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基本原则。

骨质疏松骨折多见于老年人,整复和固定应以方法简便、安全有效为原则,以尽早恢复伤前生活质量为目的;应尽量选择创伤小、对关节功能影响少的方法,不应强求骨折的解剖复位,而应着重于功能恢复和组织修复。

手术时应考虑骨质疏松骨折骨质量差、愈合缓慢等不同于一般创伤性骨折的特点,可酌情采取以下措施:使用特殊固定器材,如锁定加压钢板、粗螺纹钉、具有特殊涂层材料的固定器材或假体等;采用骨水泥或植骨材料充填等局部强化技术。

5

骨质疏松骨折药物干预

骨质疏松骨折的病理基础是骨质疏松骨折后应积极采用规范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其目的是缓解疼痛,抑制急性骨丢失,提高骨量,改善骨质量,降低再骨折发生率。

基础药物:

(1)钙剂,可改善骨矿化、减缓骨量丢失。

(2)维生素D,可促进钙吸收,有利于骨骼健康、增加肌力、降低再骨折风险。

钙剂和维生素D可与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使用,并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骨质疏松药物

(1)抑制骨吸收类药物

① 双膦酸盐类:可提高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椎体及髋部等部位再骨折发生率;

②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

③ 降钙素类:可抑制破骨细胞生物活性、减少破骨细胞数量。

④ 雌激素:能抑制骨转换、阻止骨量丢失,可提高椎体和髋部骨密度。

(2)促进骨形成类药物: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片段,具有增加成骨细胞分泌胶原、促进骨基质形成及其矿化、促进骨形成、改善骨重建的作用。

(3)活性维生素D类:适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但不推荐作为日常补充。老年人、肾功能不健全及1α羟化酶缺乏患者建议补充活性维生素D。

(4)维生素K类: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提高骨量,可降低骨质疏松骨折骨折发生率。

(5)中成药:人工虎骨粉、异黄酮类及淫羊藿类复合物等中成药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有减轻疼痛、提高骨密度的疗效。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杨良锁
杨良锁 副主任医师
漯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