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热的健康宣教(一文释疑发热的常见问题)
1.发热的定义:一般来说,目前认为腋温超过37.5℃、肛温超过38.0℃就是发热。
需要强调的是通过触摸孩子的皮肤来测量孩子的体温是不准确的。这被称为触觉温度,并且高度依赖于感觉孩子皮肤的人的温度。
2.如何测量体温:
2.1使用什么体温计测量体温:推荐使用数字体温计;不推荐使用含有汞的玻璃体温计,因为如果体温计坏了,可能会暴露于汞(有毒)中。
2.2测量口腔温度:如果孩子在过去30分钟内吃了冷热食物或饮料,不要测量他或她嘴里的温度。
2.2.1用冷水和肥皂清洗体温计。用水冲洗。
2.2.2将体温计的尖端放在孩子的舌头下面,朝向后方。让孩子用嘴唇拿体温计。
2.2.2在体温计周围保持嘴唇密封。玻璃体温计大约需要三分钟,而大多数数字体温计需要不到一分钟。
2.3测量腋窝温度
2.3.1把体温计的尖端放在孩子干燥的腋窝里。
2.3.2将孩子的胳膊肘靠在胸前四到五分钟,把体温计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2.4测量耳温:耳温计不如直肠或口腔体温计精确。如果孩子在寒冷的天气外出,在测量耳温之前等15分钟。中耳炎或者外耳道炎不会影响耳朵温度的准确性。
2.4.1为了准确测量耳朵内的温度,父母必须在插入体温计之前向后拉儿童的外耳(图2)。
2.4.2将耳朵探头放在孩子的耳朵中大约两秒钟。
3.发热原因
3.1感染是儿童发热最常见的原因。常见的原因是病毒和细菌感染,比如感冒、支气管炎、胃肠炎、中耳炎、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儿童发热的常见原因,很多家属认为只有成人才会有尿路感染,其实儿童尿路感染比成人更多)等。
3.2在坐诊过程中,很多家属都会询问我:医生,小朋友发热是不是因为长牙引起的。目前很少有或没有科学证据长牙会引起发热。虽然很难完全否定这一概念,但应始终寻找发热的原因,并且温度高于38.5℃决不应归因于长牙。
3.3一些儿童免疫接种会引起发热。发热的时间因接种疫苗的不同而不同。
4.发热的过程:发热由两个过程:1)体温上升期:此时小朋友可能会出现手脚冰凉,寒战,此时应该保暖;2)发热持续期:此时小朋友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和脉博加快。此时可适当散热;3)退热期:小朋友此时出汗、皮肤潮湿。此时可适当散热,注意避免受凉,及时换衣服。总之:发热的处置不是单纯的散热,而是根据目前状况决定的。
5.发热的处置方案:
5.1.药物退热
5.1.1原则:1)体温高于38.3℃时可以使用退热药物 2)体温在38.0℃时同时伴有不适(如精神差、哭闹、心率快、呼吸快等)可使用退热药物。
5.1.2常用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病情需要,可4-6小时给予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10-15mg/kg.次
布洛芬:病情需要,可4-6小时给予一次。24小时不超过4次,5-10mg/kg.次;阿司匹林不推荐用于18岁以下的儿童(除非明确是川崎病患者)因为担心它会导致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称为Reye综合征。
5.2增加体液:发热会增加孩子脱水的风险。为了减少这种风险,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喝足量的液体。发热的孩子可能不会感到饥饿,也没有必要强迫他们吃饭。但是,应该经常提供液体,如牛奶(奶牛或乳房)、配方奶和水。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喝清淡的汤或冰冻的冰棒。
5.3休息:发热导致大多数孩子感到疲倦和疼痛。在这段时间里,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尽可能多地休息。如果孩子开始感觉好些,没有必要强迫他睡觉或休息。
5.4一般不推荐使用酒精来物理降温,因为如果它是通过皮肤吸收有毒的风险。
6.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去医院
6.1三个月以下:只要体温超过37.5℃,都应及时就医。
6.2三个月到三岁:体温超过38.5℃,或发热超过3天,或出现精神差、面色青紫及苍白、呼吸快、呻吟、频繁呕吐、腹胀、四肢青紫、拒食等。
6.3任何年龄段:出现高热(腋温大于39.0)或者口服退热药物1-2小时后体温仍大于39.0℃时。
6.4任何年龄段:出现发热抽搐
6.5任何年龄段:儿童反复发热超过5-7天。
6.6发热和新皮疹的儿童。
6.7存在基础疾病的患儿:比如有先天性呼吸道疾病、心脏病、免疫性疾病、脑瘫、肿瘤等,都应及时就诊。
本文是陈后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