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大小方剂退热案
L,男,16岁,2024年7月31日17:34因“发热一天”就诊。患者身高1.79m,体重63kg,体瘦,唇红,肤色黄暗。症见发热,体温38℃,怕冷,无汗,周身痛——腰痛,膝痛,脖子痛。咽喉火烧感,胃痛,口干,饮水则呕。喜凉饮,烦躁甚,咽红,舌淡,苔白厚,脉细数。拟方大青龙、小柴胡汤加桔梗、连翘:麻黄12g,桂枝10g,杏仁10g,甘草10g,石膏40g,生姜10g,大枣15g,桔梗10g,柴胡40g,黄芩15g,清半夏15g,党参10g,连翘30g肆付患者目前次日上午发来信息,言服药一付已烧退,呕吐、恶心消,诸症好转,直呼药效神奇。唯有咽喉痛。我告知停服中药,改为中成药:1.小柴胡颗粒,每天三次,每次一袋;2.玄麦甘桔颗粒,按说明;3.咽立爽口含滴丸,按说明。1,2吃一周。3,咽痛消,即停。后随访患者已愈。按:患者病势急,表寒重,表现为怕冷,无汗,周身痛,同时内热证明显,如烦躁甚,喜凉饮,此为外寒内饮之大青龙汤证;同时,也要兼顾病传少阳,如饮水则呕,故合方小柴胡汤,加连翘加强退热效力,加桔梗改善咽痛症状。
广东省中医院科普号2024年09月05日 17 0 1 -
3 岁儿童发热半天院前死亡,家长该如何做好居家病情观察?
全文详见丁香园儿科时间.3岁儿童发热半天院前死亡,家长该如何做好居家病情观察?◎ 单位 | 复旦大学附属青浦医院◎作者 | 徐灵敏主任医师近日,夏日的高温增加了孩子们的健康风险。我回想起某年暑假接诊的一位 3岁女孩,因发热不到12小时就离世了,这一事件令人难以忘怀,促使我们深思如何更好地保护孩子们。 为了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我们正在推广「让儿科分级诊疗从社区家庭开始」的科研科普项目。其中,「一笑、二看、三逗、四玩、五吃、六就医」儿童居家病情观察六步法是我们向家长科普宣教的关键内容。 如果家长能够学会这套观察法,就能更早地发现孩子病情的严重性,及时带孩子就医,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悲剧的发生。 诊疗经过某个三伏天的下午5点多,120急救车伴随着急促的喇叭声和闪烁的红灯,急速驶入医院急诊室。孩子被父亲紧紧抱在怀中,紧随120医生进入急诊室,而母亲、祖父母和哥哥则哭泣着跟在他们身后。 儿科医生和护士迅速评估患儿情况,发现其口唇呈青紫色,颈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和心跳停止,瞳孔散大固定,无对光反射。医生和护士立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人工呼吸以及电击除颤等急救措施,并尝试进行静脉穿刺补液和肾上腺素注射。 即便如此,小女孩也只是静静地躺着,对家长的哭喊和医护人员的救治都毫无反应。家长难以接受这一现实,而儿科医生和护士也在扼腕叹息中反复询问病史、思考病因、讨论可能的救治措施。 以下为家属和120急救医生表述: ➢ 孩子在上午8点父亲离家上班时还一切正常,早餐也正常进食。 ➢然而,上午10点多,母亲发现孩子突发高烧39度,随即与父亲沟通后,给孩子服用了清热退热的中药和西药。 ➢到了中午12点,孩子午餐时食欲下降,有呕吐现象,随后选择休息。 ➢ 15 点多,孩子再次出现高烧,精神不佳,但继续服用了退热药物。 ➢ 16 点,父亲通过视频通话看到孩子虽然精神不振但还能交流。 ➢不幸的是,半小时后(16:30),孩子突然失去意识,全身松软,口唇青紫,家人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奶奶自责中午建议孩子休息而没有及时送医,可能错过了救治的最佳时机。 ➢ 下午16:30,120急救团队接到电话,于16:48到达现场,发现患儿口唇青紫,无呼吸心跳,瞳孔散大且无对光反应。立即进行CPR,并发现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尽管给予吸氧和三次肌注肾上腺素(每次0.5mg),患儿心跳和颈动脉搏动始终未恢复。16:50离开现场,17:10到达医院急诊抢救室,途中持续进行抢救措施。 儿科急诊室抢救过程如下: 接诊患儿时,体格检查显示全身皮肤苍灰冰凉,体温无法测得,无生命体征,口周青紫,口鼻腔涌出粉红色泡沫样液体。患儿无外伤、皮疹、出血点或瘀斑,四肢松软,心电图呈直线。家长被告知患儿院前已死亡,但仍强烈要求继续救治。 追问病史,患儿无严重疾病史,无慢性病和遗传代谢性疾病史,生长发育良好,预防接种规范。 17:10开始实施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人工呼吸、静脉补液、肾上腺素注射和电击除颤等急救措施,但外周血液无法抽出,患儿无生理病理反应。抢救持续至18:45,患儿心跳呼吸未恢复,临床死亡。家属同意终止抢救,拔除气管插管及静脉针管。 建议尸体解剖以查明死因,但家属拒绝。 死亡诊断: 1.院前死亡;2.心力衰竭;3.发热,感染性发热可能性大。 死亡讨论: 患儿突发高热至39度,不足12小时内院前死亡。生前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或气喘,也未有呕吐或腹泻等消化道感染迹象。死亡时观察到口周青紫,口鼻腔涌出粉红色泡沫样液体,全身皮肤黏膜未见外伤、皮疹或出血点。患儿四肢松软,心电图呈直线,无生命体征。综合分析,患儿感染后暴发性心肌炎致死可能性大。 病例解惑1.什么是院前死亡? 院前死亡,即到院前死亡,是一个医学术语,泛指病患在送达医院的急诊室前已出现死亡的症状,例如心肺功能停止。 当患者到达医院门急诊时,首诊医生接诊时发现患者无反应、无脉搏、无呼吸、无心跳,双侧瞳孔散大固定无对光发射,无生命体征,就可以诊断为院前死亡。 当一个院前死亡的病患被送达医院时,接诊医生护士通常都会争分夺秒进行心肺复苏术(CPR),希望仍有机会挽回病患的生命。 2.家长怎么做可能会更好? 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生的临床经验都是在不断的回顾和总结中获得提升的,死亡讨论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未来诊疗水平,而不是指责。 这个病例中患儿奶奶的自责可能反映了一个普遍的想法,即如果孩子在出现症状时立即送医,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然而,即使孩子在中午12点就到医院就诊,也可能因为病情的复杂性和不典型症状而被误诊。如果家长掌握了「儿童居家病情观察六步法」,可能会更早发现孩子的病情严重性,并及时采取行动。 3.什么是儿童居家病情观察六步法? 儿童的生长发育、身心健康、意外伤害和疾病防治均与社会自然和人文环境密切相关,依赖社会、家庭和公共卫生支持,因此,儿科医生短缺、儿童看病难备受关注。家长是儿童全天候的守护神,应该成为儿童最好的医生,儿科的分级诊疗应该从社区家庭开始。为了帮助家长做最好的医生,我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创作了「一笑、二看、三逗、四玩、五吃、六就医」 儿童居家病情观察六步法。 当您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任何不适症状时,都不要恐慌,可以用「一笑、二看、三逗、四玩、五吃、六就医」这六步流程来居家观察评估儿童病情变化。 一笑:发现孩子发热、呕吐、腹泻、皮疹、难受等任何病症时,先别恐慌,更不能在孩子面前惊慌失措,应该先微笑面对孩子,和孩子沟通交流,询问观察孩子是否很痛苦。 二看:注意观察孩子的全身状况和吃喝拉撒睡玩等日常活动,发现呼吸困难等异常,立即就医。首先看孩子的外在表现,如表情、皮肤黏膜颜色、是否有颈强直、行为动作神态是否异常,其次看体温、心跳、呼吸等生命体征有无,最后还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玩等日常活动情况。如果孩子吃得香、拉得好、睡得稳,大多数情况下没有严重问题;如果孩子呕吐、拒食,大便稀溏、小便少,大小便颜色异常、带血,要考虑病情严重,需尽快送医。对于发热的患儿,发热7天内的急性期,中低热患儿4个小时测体温一次体温;大于39~40.4℃的高热患儿,1~2小时测一次体温。发现患儿呼吸困难、苍白发绀、松软无力、体温持续高热不退等任何一种情况时,都需及时到儿科门急诊就医。 三逗、四玩、五吃:陪伴、逗玩,营造愉快氛围,使儿童放松心情,利于观察评估病情变化。适量进食,不过饥或过饱,食物需适合年龄,食用此前喝过的糖盐水补充水分和能量,防脱水、促新陈代谢。如果患儿拒绝饮食喝水,需尽快就医。 六就医:①发热、咳嗽、腹泻、呕吐等症状超过3天不好转;②「一笑二看三逗四玩五吃」过程中发现任何异常;③2个月以内小婴儿出现明显的发热等症状。 就医建议:①就近就医,便于复诊和随访;②遵照医嘱;③转诊或转院要把初诊病历和检查化验资料带好,便于再诊医生了解病情变化,尽快明确诊断和治疗。 4.什么是暴发性心肌炎?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可以说是儿童家长和儿科医生护士的噩梦,主要是由常见的病毒感染引起,如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新冠病毒,但起病急、进展快,很快就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或心源性休克,危及患儿生命而没有抢救时间。 因此,当患儿出现发热、呕吐等疑病史症时,发现情况不好要及时就医诊治。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儿童暴发性心肌炎大多数恢复较好,后遗症也并不多。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常见症状如下: ① 发热、腹痛、呕吐等消化道疾病。暴发性心肌炎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轻微感冒、癫痫等。 ② 发热、呼吸道症状,如以咳嗽症状起病时,家长会误认为是感冒,而掩盖病情。但患者呼吸急促,跟呼吸道的轻微咳嗽、低烧不匹配,甚至部分儿童会因心率慢,引起脑缺血发作而导致抽搐时,就要立即就医排除暴发性心肌炎。 ③ 如果患儿出现抽搐,除了考虑神经系统疾病,还要考虑心脏病如暴发性心肌炎。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注意观察,而且出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将儿童送到医院进行急诊处理,让儿童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做儿科医生30多年了,时时被家长朋友对孩子的爱心感动着,为了传播儿童健康知识,让家长学习到更多育儿技能,也培养孩子看书学习的好习惯,我也成了科普作家,撰写出版了《儿科常见病解惑》、《儿科急诊急症解惑》等科普图书,解答了诸多大众育儿困惑,荣获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大众科学奖提名奖、优秀科普作家奖和优秀科普图书奖等多项科普奖。2本书您均可在各大购书网点购买,可选择最便宜的买。关注我的好大夫徐灵敏医生网站,可以在科普义诊里看到我10年来撰写发表的400多篇儿童健康科普。】
徐灵敏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9月01日 34 1 0 -
请问周期性发热能说下吗?是发热时吃泼尼松还是割除扁桃体更好一些
狄奇医生科普号2024年07月03日 63 0 0 -
请您说说周期性发热,我吃了秋水仙碱没用
程永静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5月10日 66 0 0 -
儿童高热不退怎么办?
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解热镇痛药退热,家长也有一定的常识,这里分享权威的儿童发热退热专家共识。但是,对于高热初期,居高不下,用退热药不能有效退热或者不到两小时又高热,是考验家长和医生耐力和智慧的时候。
郑成中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1月10日 100 0 0 -
我孕13周,现在发烧38.3℃,可以吃退烧药吗?或者其他药物?
侯灵彤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12月28日 22 0 0 -
发高烧可不可以用安宫牛黄丸
丁宇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12月04日 16 0 0 -
何谓药物热?
01什么是药物热?药物热是一种药物不良反应(ADR),是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停药后消失的,临床医生仔细评估和实验室检查后无法明确原因的发热反应。02药物热发生的机制是什么?1)超敏反应:通常说超敏反应是引起药物热的最常见的一种机制。会有几种类型超敏反应引起药物热,其中最有可能的是体液免疫反应。药物或其降解产物作为全抗原或半抗原,与大分子蛋白质结合变成有功能的抗原后引起过敏反应。这些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补体结合后,刺激粒细胞释放致热源后引起发热反应。其次,与T-淋巴细胞免疫或细胞免疫应答有关。因无热源可溶解产物(如淋巴因子)的不断产生,并作用于血液和细胞间隙中的巨噬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源所致。许多超敏反应将不会停止在药物热这一步,由于许多超敏反应与药物热并存,因此诊断上较容易鉴别,反之亦然。2)体温调节:有些药物如苯丙胺、可卡因、麦角酰二乙胺等,可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发热。有些药物可通过影响周围组织而引起发热,如使用过量的甲状腺素时,由于使基础代谢亢进而发热。使用肾上腺素时,由于使周围血管收缩影响了散热过程而致发热。使用阿托品或吩噻嗪类药物时,由于减少了出汗而致发热。3)制药或用药相关:有些药物热与药物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杂质有关,如部分抗菌药物、化疗药物与溶栓酶等药物,尽管生产工艺随发展在优化,但是仍然难以完全清除致热源而引起发热。另外,也与药物的临床使用有关,如药物在无静脉注射临床试验证实情况下,应用时引起静脉炎及药物热;其次是无严格按药物应用的适应症用药;再次是配制溶液时pH值偏差较大;最后就是药物剂量不合理,特别是大剂量用药亦可引发药物热。4)药物药理作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也会引起药物热。如青霉素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或敏感菌引起的脑膜炎、肺炎等疾病时引起发热甚至高热惊厥;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的发热现象;大量应用抗凝药物导致内出血时亦可引起发热。5)特异质反应:特殊的患者中,某些药物引起的药物热跟患者的遗传基因有关。如某些患者使用吸入性麻醉药物后出现肌肉僵硬、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的同时出现恶性发热。常见药物为氟烷类(包括琥珀酸盐)异氟醚和安氟醚。其机制认为是基因缺陷引起钙离子异常释放进入肌浆内,引导代谢反应而增加致热源所致。这种发热是致命性的,因此患者必须转入急诊室并用丹曲林来预防组织损伤。在缺乏6-磷酸葡萄糖醛酸的患者中有些药物会引起溶血性贫血的同时引起药物热。众多药物如磺胺类、抗疟药物(伯氨喹)、奎尼丁、呋喃妥因和氯霉素类引起的药物热与此途径有关。此途径大概机制为,被溶化的血红蛋白释放内源性致热源,而影响体温升高。03药物热的相关表现有哪些?1) 发热的最高体温平均值为38.5℃。患者虽然发热,但一般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患者自己也无法解释发热的原因。2) 药物热出现的平均时间为7~10d。比如:抗肿瘤药物引起的药物热的中位数是12h,平均6d;抗菌药物引起的中位数为6d,平均时间为7.8d;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引起的中位数为16d,平均时间为18.5d;心血管药物引起的中位数为10d,平均时间为44.5d。(如:卡马西平在用药后12h~2年发生,但多数发生在服药后3~30d。)3)热型表现各异。包括弛张热、稽留热、不规则热等,可能为无其他伴随症状的低热,也可能为伴畏寒和寒颤的「消耗」热。4)有18%~29%合并有过敏性皮炎表现。大部分皮疹以斑丘疹为主,有些患者伴或不伴荨麻疹。04药物热如何判断?药物热的诊断十分复杂,而且目前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在确诊前对患者的病情、药物治疗方案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仔细的评估。当患者的发热无法用其他疾病来解释时,应该考虑为药物热,注意关注所使用药物是否为临床报道发生药物热概率高的药物。必要时,应与引起发热的相关疾病(如:肿瘤、血栓栓塞性疾病、脑血管意外、胶原血管疾病、急性痛风、外科手术及创伤)进行鉴别。确定诊断在停用可疑药物并体温下降以后才能获得。05药物热如何进行治疗?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最有效的办法是停用可疑药物。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适当减少可疑药物、近期增加医嘱和不必要的治疗药物。停药之后,除有可疑药物清除比较慢、与超敏反应相关的斑丘疹将持续时间较长之外,大部分情况下停药后48~72h内发热可消退。如果需要持续治疗,并有替代药物的情况下,建议换药。可适当补充液体促进药物排泄。06哪些药物可以引起药物热?引起药物热的药物汇总引起药物热的药物及机制汇总小结药物热作为一种ADR,与原疾病所致的发热易混淆,临床上常因忽视药物热而错误评估为病情发展。如不及时发现,会耽误原患疾病的治疗,还会加重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医师、药师应全面认识药物热,熟悉药物热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及时、准确地判别药物热。
李军友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9月28日 109 0 1 -
孩子发烧了怎么办?
李燕春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8月29日 39 0 0 -
孩子发烧总是在晚上,要喊醒吃药吗?
为什么在晚上更容易发烧🤒?1、因为客观的生理规律人的体温通常清晨和上午会低一些,下午和傍晚体温升高,最多可以相差1度左右。人的激素水平存在早晚的变化,到了晚上,皮质醇(一种抑制免疫反应的激素)分泌下降,免疫系统就撒欢儿了,疯狂识别病原,产生各种致热源,引起发热。2、主观的影响白天孩子吃喝玩乐,分散注意力,可以忽略轻微的不适感,家长不会过分关注体温。到了晚上,进入休息状态,呈现不适状态更容易引起大人的注意。睡着后发烧,要不要叫起来吃药❓🤔要不要叫起来吃药,需要看身体基础,看温度,看睡眠质量。年龄小或有基础病、高热、发烧影响睡眠都可以喊起来吃药。有基础病,或者小于3个月的孩子,有发烧要尽早就医。大于3个月并且身体健康的孩子,半夜发烧喂药看情况。如果孩子眉头皱着、哼哼唧唧、翻来覆去、睡不踏实,可以喊起来喂药。如果孩子安然入睡,不用打断睡眠。
邹亮燕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7月27日 386 0 1
发烧相关科普号
叶盛医生的科普号
叶盛 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儿内科
1.4万粉丝44.7万阅读
王秀华医生的科普号
王秀华 主任医师
吉林市儿童医院
眼科
1247粉丝557.4万阅读
李燕春医生的科普号
李燕春 主任医师
北京博爱医院
儿童康复科
81粉丝1934阅读
-
推荐热度5.0汤卫红 主任医师杭州市儿童医院 儿内科
小儿肺炎 63票
小儿支气管炎 61票
小儿胃炎 57票
擅长:儿内科各种疾病及疑难杂症的诊治、儿童胃肠道疾病、过敏性疾病、小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小儿肺炎、心肌炎、小儿胃炎、牛奶蛋白过敏、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乳糖不耐受、急慢性肠炎、腹泻病、便血病、再发性呕吐、过敏性紫癜、癫痫、脑瘫、脑发育不良、脑炎,多动症、抽动症、急慢性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等小儿血液系统疾病,手足口病、水痘、麻疹等传染性疾病,皮炎、湿疹,新生儿黄疸和先天性甲状腺低下各种常见病和遗传代谢性疾病,矮小症和性早熟等诊断和治疗,并擅长小儿胃肠镜技术,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 -
推荐热度4.7田野 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儿内科
小儿咳嗽 15票
发烧 11票
小儿肺炎 8票
擅长:儿科呼吸道(发热,咳嗽,气管炎,肺炎,哮喘),消化道(呕吐,腹泻,胃肠炎,腹痛),神经系统(惊厥),感染性疾病(各种病毒,细菌感染,eb病毒,巨细胞病毒,诺如、轮状病毒,肺炎链球菌,支原体感染感染等),传染性疾病(流感,百日咳,水痘,手足口病等),过敏性疾病,皮肤(湿疹,癣),鼻炎等。免疫力低的长期咨询。接种疫苗后反应的处理,特殊健康状态儿童接种疫苗咨询 -
推荐热度4.6毛日成 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感染病科
感染 13票
发烧 10票
尿路感染 3票
擅长:擅长诊治乙肝、丙肝及其他病毒性肝炎及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各种急慢性肝病、原因不明肝功能异常、肝衰竭、各种肝硬化以及原因不明发热、中枢神经系统、呼吸、泌尿系统、胸腹水等感染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及抗生素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