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灵敏主任医师 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儿科 全文详见丁香园儿科时间.3岁儿童发热半天院前死亡,家长该如何做好居家病情观察?◎ 单位 | 复旦大学附属青浦医院◎作者 | 徐灵敏主任医师近日,夏日的高温增加了孩子们的健康风险。我回想起某年暑假接诊的一位 3岁女孩,因发热不到12小时就离世了,这一事件令人难以忘怀,促使我们深思如何更好地保护孩子们。 为了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我们正在推广「让儿科分级诊疗从社区家庭开始」的科研科普项目。其中,「一笑、二看、三逗、四玩、五吃、六就医」儿童居家病情观察六步法是我们向家长科普宣教的关键内容。 如果家长能够学会这套观察法,就能更早地发现孩子病情的严重性,及时带孩子就医,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悲剧的发生。 诊疗经过某个三伏天的下午5点多,120急救车伴随着急促的喇叭声和闪烁的红灯,急速驶入医院急诊室。孩子被父亲紧紧抱在怀中,紧随120医生进入急诊室,而母亲、祖父母和哥哥则哭泣着跟在他们身后。 儿科医生和护士迅速评估患儿情况,发现其口唇呈青紫色,颈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和心跳停止,瞳孔散大固定,无对光反射。医生和护士立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人工呼吸以及电击除颤等急救措施,并尝试进行静脉穿刺补液和肾上腺素注射。 即便如此,小女孩也只是静静地躺着,对家长的哭喊和医护人员的救治都毫无反应。家长难以接受这一现实,而儿科医生和护士也在扼腕叹息中反复询问病史、思考病因、讨论可能的救治措施。 以下为家属和120急救医生表述: ➢ 孩子在上午8点父亲离家上班时还一切正常,早餐也正常进食。 ➢然而,上午10点多,母亲发现孩子突发高烧39度,随即与父亲沟通后,给孩子服用了清热退热的中药和西药。 ➢到了中午12点,孩子午餐时食欲下降,有呕吐现象,随后选择休息。 ➢ 15 点多,孩子再次出现高烧,精神不佳,但继续服用了退热药物。 ➢ 16 点,父亲通过视频通话看到孩子虽然精神不振但还能交流。 ➢不幸的是,半小时后(16:30),孩子突然失去意识,全身松软,口唇青紫,家人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奶奶自责中午建议孩子休息而没有及时送医,可能错过了救治的最佳时机。 ➢ 下午16:30,120急救团队接到电话,于16:48到达现场,发现患儿口唇青紫,无呼吸心跳,瞳孔散大且无对光反应。立即进行CPR,并发现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尽管给予吸氧和三次肌注肾上腺素(每次0.5mg),患儿心跳和颈动脉搏动始终未恢复。16:50离开现场,17:10到达医院急诊抢救室,途中持续进行抢救措施。 儿科急诊室抢救过程如下: 接诊患儿时,体格检查显示全身皮肤苍灰冰凉,体温无法测得,无生命体征,口周青紫,口鼻腔涌出粉红色泡沫样液体。患儿无外伤、皮疹、出血点或瘀斑,四肢松软,心电图呈直线。家长被告知患儿院前已死亡,但仍强烈要求继续救治。 追问病史,患儿无严重疾病史,无慢性病和遗传代谢性疾病史,生长发育良好,预防接种规范。 17:10开始实施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人工呼吸、静脉补液、肾上腺素注射和电击除颤等急救措施,但外周血液无法抽出,患儿无生理病理反应。抢救持续至18:45,患儿心跳呼吸未恢复,临床死亡。家属同意终止抢救,拔除气管插管及静脉针管。 建议尸体解剖以查明死因,但家属拒绝。 死亡诊断: 1.院前死亡;2.心力衰竭;3.发热,感染性发热可能性大。 死亡讨论: 患儿突发高热至39度,不足12小时内院前死亡。生前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或气喘,也未有呕吐或腹泻等消化道感染迹象。死亡时观察到口周青紫,口鼻腔涌出粉红色泡沫样液体,全身皮肤黏膜未见外伤、皮疹或出血点。患儿四肢松软,心电图呈直线,无生命体征。综合分析,患儿感染后暴发性心肌炎致死可能性大。 病例解惑1.什么是院前死亡? 院前死亡,即到院前死亡,是一个医学术语,泛指病患在送达医院的急诊室前已出现死亡的症状,例如心肺功能停止。 当患者到达医院门急诊时,首诊医生接诊时发现患者无反应、无脉搏、无呼吸、无心跳,双侧瞳孔散大固定无对光发射,无生命体征,就可以诊断为院前死亡。 当一个院前死亡的病患被送达医院时,接诊医生护士通常都会争分夺秒进行心肺复苏术(CPR),希望仍有机会挽回病患的生命。 2.家长怎么做可能会更好? 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生的临床经验都是在不断的回顾和总结中获得提升的,死亡讨论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未来诊疗水平,而不是指责。 这个病例中患儿奶奶的自责可能反映了一个普遍的想法,即如果孩子在出现症状时立即送医,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然而,即使孩子在中午12点就到医院就诊,也可能因为病情的复杂性和不典型症状而被误诊。如果家长掌握了「儿童居家病情观察六步法」,可能会更早发现孩子的病情严重性,并及时采取行动。 3.什么是儿童居家病情观察六步法? 儿童的生长发育、身心健康、意外伤害和疾病防治均与社会自然和人文环境密切相关,依赖社会、家庭和公共卫生支持,因此,儿科医生短缺、儿童看病难备受关注。家长是儿童全天候的守护神,应该成为儿童最好的医生,儿科的分级诊疗应该从社区家庭开始。为了帮助家长做最好的医生,我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创作了「一笑、二看、三逗、四玩、五吃、六就医」 儿童居家病情观察六步法。 当您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任何不适症状时,都不要恐慌,可以用「一笑、二看、三逗、四玩、五吃、六就医」这六步流程来居家观察评估儿童病情变化。 一笑:发现孩子发热、呕吐、腹泻、皮疹、难受等任何病症时,先别恐慌,更不能在孩子面前惊慌失措,应该先微笑面对孩子,和孩子沟通交流,询问观察孩子是否很痛苦。 二看:注意观察孩子的全身状况和吃喝拉撒睡玩等日常活动,发现呼吸困难等异常,立即就医。首先看孩子的外在表现,如表情、皮肤黏膜颜色、是否有颈强直、行为动作神态是否异常,其次看体温、心跳、呼吸等生命体征有无,最后还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玩等日常活动情况。如果孩子吃得香、拉得好、睡得稳,大多数情况下没有严重问题;如果孩子呕吐、拒食,大便稀溏、小便少,大小便颜色异常、带血,要考虑病情严重,需尽快送医。对于发热的患儿,发热7天内的急性期,中低热患儿4个小时测体温一次体温;大于39~40.4℃的高热患儿,1~2小时测一次体温。发现患儿呼吸困难、苍白发绀、松软无力、体温持续高热不退等任何一种情况时,都需及时到儿科门急诊就医。 三逗、四玩、五吃:陪伴、逗玩,营造愉快氛围,使儿童放松心情,利于观察评估病情变化。适量进食,不过饥或过饱,食物需适合年龄,食用此前喝过的糖盐水补充水分和能量,防脱水、促新陈代谢。如果患儿拒绝饮食喝水,需尽快就医。 六就医:①发热、咳嗽、腹泻、呕吐等症状超过3天不好转;②「一笑二看三逗四玩五吃」过程中发现任何异常;③2个月以内小婴儿出现明显的发热等症状。 就医建议:①就近就医,便于复诊和随访;②遵照医嘱;③转诊或转院要把初诊病历和检查化验资料带好,便于再诊医生了解病情变化,尽快明确诊断和治疗。 4.什么是暴发性心肌炎?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可以说是儿童家长和儿科医生护士的噩梦,主要是由常见的病毒感染引起,如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新冠病毒,但起病急、进展快,很快就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或心源性休克,危及患儿生命而没有抢救时间。 因此,当患儿出现发热、呕吐等疑病史症时,发现情况不好要及时就医诊治。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儿童暴发性心肌炎大多数恢复较好,后遗症也并不多。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常见症状如下: ① 发热、腹痛、呕吐等消化道疾病。暴发性心肌炎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轻微感冒、癫痫等。 ② 发热、呼吸道症状,如以咳嗽症状起病时,家长会误认为是感冒,而掩盖病情。但患者呼吸急促,跟呼吸道的轻微咳嗽、低烧不匹配,甚至部分儿童会因心率慢,引起脑缺血发作而导致抽搐时,就要立即就医排除暴发性心肌炎。 ③ 如果患儿出现抽搐,除了考虑神经系统疾病,还要考虑心脏病如暴发性心肌炎。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注意观察,而且出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将儿童送到医院进行急诊处理,让儿童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做儿科医生30多年了,时时被家长朋友对孩子的爱心感动着,为了传播儿童健康知识,让家长学习到更多育儿技能,也培养孩子看书学习的好习惯,我也成了科普作家,撰写出版了《儿科常见病解惑》、《儿科急诊急症解惑》等科普图书,解答了诸多大众育儿困惑,荣获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大众科学奖提名奖、优秀科普作家奖和优秀科普图书奖等多项科普奖。2本书您均可在各大购书网点购买,可选择最便宜的买。关注我的好大夫徐灵敏医生网站,可以在科普义诊里看到我10年来撰写发表的400多篇儿童健康科普。】09月01日 129 1 1
-
吕铮康复师 医生集团-北京 线上诊疗科 在这边啊。 腹股沟上面会因区宽小于90度。 发热是否是髂腰肌紧张导致,一般的来说,髂腰肌紧张,一个肌肉的紧张,它不会发热,你要是髂腰肌痉挛,因为疲劳,或者因为无力,或者因为过度的牵扯疲劳,你可以做一些类似于类似于像呃,咱们在查体的过程当中,托马斯征这样的一些处理这样。 大腿向后做后伸动作,去扯一下这个髂腰肌,如果能做到的话,可以尝试一下,如果是髂腰肌紧张的话,轻轻的扯一扯,或者说站立位做一些简单的公布。 啊,做一些简单的公布。 这个效果可能就会有,如果要是有的话,咱们就方,大致方向就没有问题,做一做弓布,做一做牵扯,做一做髋关节的屈髋,让这个髂肌得到一些很轻柔的锻炼,有很多人说说这个髂压肌,你做屈髋的时候它不更疼了吗?你可以减少髂肌的收缩的时候,它的阻力,你去做。 站立位的啊,做做这种抬腿,那强肌肯定它会阻力很大,因为腿利臂有这么长,大腿这么沉,力臂这么长一算这个压力会很大,如果你身体倾斜一点,这么去摆动,那屈髋压力就小多了,让这个动作做一个变,做一个变化,减少这个髂肌的压力,就可以这样去尝试一下可以啊,如果要疼的话,不勉强,不疼的话尝试一下,你看看,一边练一练2023年05月02日 16 0 0
-
王桂杰主任医师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肝病科 首先,发热时人们最易想到的是否是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感冒”。的确是这样,无论春夏秋冬,不小心着凉或夏天开空调都会发热患上“感冒”,这是感染性发热最常见的一种,可能是病毒、细菌,也可能是支原体衣原体等等;因此患者因为发热到医院医生首先要化验血常规、CRP、新冠病毒出现后又增加了化验白介素-6(IL-6)、当然如果医生考虑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会开具血支原体衣原体抗体,外加一个血沉,发热无论是否咳嗽都应做肺部扫描,年龄超过40岁或烟龄超过15包年建议做肺HRCT,在了解是否有肺部炎症病变的同时,观察肺部是否存在结节,以发现微浸润肺癌等。我曾接诊一位老年患者,低热、无咳嗽、无胸痛,只是双下肢无力就诊于某医院神经内科,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给予营养脑神经治疗,治疗后仍低热且持续乏力来诊,患者因既往有乙肝病史,本来他是来看肝病的,但我在接诊时听诊他的肺部一侧呼吸音明显粗糙,与另一侧不同,拍肺CT示存在片影,告知有社区活动性肺炎,回地方抗炎治疗痊愈。由此说明拍肺片的重要性!当然发热原因很多,临床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发热时间短的首先考虑感染性发热,如上呼吸感染,西药对此没有特效药物,而祖国中医药在这方面却凸显神奇疗效,如有风寒、风热,暑湿感冒。风寒应用通宣理肺丸、四季感冒胶囊、葛根汤颗粒等,风热感冒应用羚羊感冒片、维C银翘片,羚羊清肺丸等,暑湿感冒用藿香正气丸、七星茶颗粒,加减香薷颗粒等。我不主张患者自行应用中成药,建议选择医院就诊除外重大疾病后由有中成药应用经验的医生帮你选择;我也建议患者不要仅仅应用退热的扑热息痛或布洛芬,出汗过多不仅不利于疾病痊愈,有时也延误治疗。感染性发热除最常见的病毒感染外,还有有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如医生经常说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就是冬季常见的感染,可能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非典型病原体如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一般情况,这些肺炎以咳嗽首发症状就诊,但也有例外:我曾在早年工作时接诊一名高热3天、不咳嗽但全身出现皮疹患者,肺部听诊无湿啰音,发热5天查支原体抗体阴性,但肺CT有较多小斑片影,提早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10天后复查支原体抗体滴度1:640确诊支原体肺炎,后来才出现咳嗽症状。另外一些肺炎起病极其凶险,如金葡菌肺炎,肺部可出现带液平的空洞,高热持续不退,它可同时并发肝脓肿,有时细菌会先通过菌血症入脑形成脑脓肿,甚者形成感染性眼内炎,导致失明。我在上级医院进修时有个当地县医院转来的患者,发热1周余,在村卫生所应用静脉输液多日直至出现一侧视力下降,才辗转来到省城医院,已经错失最好时机,摘掉一侧眼球,好在保住另一侧视力。有些疾病进展很快,尤其是那些有免疫耐受或结构性肺病的患者:如长期慢阻肺、糖尿病、肾病应用激素的患者,患病会急性加剧,如患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铜绿假单胞菌肺炎。还可能患一些机体免疫力正常的人群不会患的疾病:如奴卡菌肺炎、肺曲霉菌病,这些疾病在肺部的影像并不典型,需要做经皮肺穿结合血及肺部支气管灌洗液才能确诊。所以支气管灌洗液送检宏基因二代测序开辟了肺部疾病诊断的新篇章,但价格较贵!前些时间在互联网上会诊一个患者,以剧烈头痛就诊于神经外科,开始以为是脑部肿瘤,开颅手术发现是脑脓肿,而且是奴卡菌所致。本来奴卡菌是条件致病菌:放线菌的一种,90%以上是星型奴卡菌所致,多是肺部病变,而这位患者感染的是非常罕见的类鼻疽奴卡菌,毒力强的少见罕见病,首发部位还是脑部,症状是双下肢无力!疾病有时是不按书本描述发生的,医生需要象柯南一样从千丝万缕信息中追踪病原体,直至确诊。感染性疾病中很常见但不易确诊的是结核,不论是肺结核、还是乳腺结核,总之全身脏器除头发为都可感染结核菌。当然发热除感染性疾病还有非感染性疾病。如风湿免疫类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类风湿关节炎,成人SiILL病。血液系统疾病和很多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淋巴瘤;连肺梗塞都可以以发热就诊,如果患者既往时常胸闷,在与医生诉说症状时可能忽略胸闷,而不拍CTPA仅做肺CT如没有明显指向肺门的楔形影会当成肺炎,我曾听全国闻名的某大医院疑难病例讲课,不典型肺部小梗塞较难确诊。此外还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以发热,如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亲见发热腹痛1月余,化验肝功异常、血脂肪酶及淀粉酶升高,血IGG4升高,诊断为IGG4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肝病。总之,全身各大系统都可引起发热性疾病,套用电影流浪地球的一句话:大路千万条,健康第一条。当发热时尽快就诊。作者:王桂杰关注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公众号→内科系→内科门诊(肝病及呼吸综合诊室)→王桂杰(从门诊A区这里进入)本诊室挂号从肝病系迁移到内科系统!地址:六院1号楼2楼2023年02月24日 279 0 0
-
陈智鸿主任医师 上海中山医院 呼吸科 发热!——不得不说的症状(上)陈智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 量体温,发热,发热门诊等词语已陪伴了我们多年,“新冠防控10条”政策出台后,我们关注到的是“囤药”,“感冒,退烧药脱销”,“发热门诊排队”等一系列新闻。“发热”是一个令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医学术语,“为什么说熟悉”呢?我们很多人都经历过自己或家人朋友发热的经历;“为什么说陌生”呢?其实,发热背后的医学问题并不简单。 一什么是发热?当机体在致热原或各种原因下,使机体产热过多和(或)散热减少,致使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时称发热(fever)。 二高于基础体温就是发热吗? 有的病人说,他的基础体温较低,因此认为一旦体温超过其基础值就是发热。其实正常人的体温一般为36-37℃左右,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一般<1℃。因此医学上体温>37.3℃才认为是发热。 三发热,发热待查,不明原因发热是一会事情吗? “发热”是所有原因导致的体温超过37.3度,大多数发热都是一过性的,伴随性的。“发热待查”指的是发热超过3周,经过了一系列正规检查尚未找到病因,这些病人通常以“发热待查”收治入院,需进行更全面和更深入的检查和分析,其中大部分人可最终能找到病因,最常见的病因分别为(1)感染性疾病(2)肿瘤性疾病(3)自身免疫性疾病。“不明原因发热”是指即使经过了上述正规的医学检查,还是有部分人查不到病因。又称为“FUO(feverofunknownorigins)”。不过,大家放心,FUO还是极少的,大部分发热都能找到病因,并对因施治。 四发热会烧坏“脑子”吗? 发热是机体对异常情况的正常反应,适度的发热可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防御外源性病原体的能力(如新冠)。发热分为:低度发热:37.3~38;中度发热:38.1~39;高度发热:39.1~41;超高热:>41。高热或超高热(且持续时间长),可能并发高热抽搐或高热惊厥,需要积极降温。新冠是呼吸道病毒,一般引起上感样症状,或咳嗽咳痰等肺炎症状,一般不会并发脑炎或脑膜炎等。 五发热都有哪些原因1. 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的代谢产物或毒素→吞噬细胞(单核、巨噬)→内源性致热原→发热2非感染性发热l 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术后吸收热,肿瘤细胞坏死热等)l 变态反应——风湿热、药热、结缔组织病l 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甲亢、严重脱水l 心衰或皮肤病——散热↓l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脑外伤、脑出血、中暑、中毒损害中枢l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六新冠疫情下,感染性发热的病人都是新冠吗? 很多病原体都可能引起感染性发热如: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 当下处于冬季,冬季是病毒感染的活跃期,如果高度怀疑病毒感染,除了新冠病毒外,还应该注意排查流感病毒(甲流/乙流),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未完待续)(本文为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陈智鸿)2023-2-52023年02月05日 159 0 2
-
付朝杰副主任医师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 儿童低体温,在国内的儿科学教材没有找到相关章节,在循证数据库UpToDate根据程度分为3个级别:轻度——核心体温(肛温)为32~35℃中度——核心体温(肛温)为28~32℃重度——核心体温(肛温)<28℃临床中把直肠温度约等于核心体温,但肛温测量属于侵入性操作,国内没这个习惯,孩子也不配合。因为耳温、额温误差大,目前无温度参考标准。如果我们测耳温发现体温低,可以用电子体温计测量一下腋温:轻度——腋温为31.5~34.5℃中度——腋温为27.5~31.4℃重度——腋温<27.5℃或者口温:轻度——口温为31.7~34.7℃中度——口温为27.7~31.6℃重度——口温<27.7℃美国权威儿科教材《尼尔森儿科学》21版会更谨慎些,把直肠温度<35.5℃,腋温<35℃定义为低体温。不同测量方式的体温数据参考范围不同,为了方便记忆,无论哪种方式,测量宝宝体温<35℃的,多属于病理情况,建议就诊评估或者咨询医生协助评估孩子情况。儿童低体温常见的原因是全身感染、低血糖、电解质紊乱、暴露于寒冷环境、营养不良、神经系统损伤、创伤、烧伤、药物过量、中毒、内分泌疾病和代谢疾病;低体温的直接危害是影响抑制呼吸、影响循环、诱发休克和心律失常,增加感染风险。这里就不详细展开科普了。如果宝宝的腋温在35~36℃,这个在医学也归在正常体温波动范围,只不过平时多用的36~37℃是大多数人波动情况。为了跟标准参考范围作区分,我们在临床习惯描述为「体温偏低」宝宝体温偏低是什么原因以前在临床中就发现孩子发热后(特别是反复高热,退热药用得多的),在热退后容易出现体温偏低,但真正的低体温并不多。查阅相关文献,也只是一些病例报道,没有太多权威的参考。综合下来,考虑跟以下原因有关:1、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2、退热药的不良反应。3、感染后体温中枢调节紊乱(新冠病毒更是有侵袭神经系统的「嗜神经性」)。类似于空调原理,正常是36~37℃,发热时是因为「空调」开到38℃以上;因为感染和热退后出现的体温中枢调节紊乱(空调开到了36℃以下),所以人体(环境)的温度自然也跟着降了下来。体温偏低具体是什么原因机制,应该不是我们家长的主要关注点。我们仅需要知道:这个范围属于生理性波动,如果孩子的精神状态正常,通常不需要担心。体温偏低怎么办临床观察中,大多数体温偏低的孩子,其后1~3天内,体温会慢慢恢复正常,很少有超过1周(新冠病毒导致的神经系统调节紊乱,也有专家给到观察1~3周时间)。因为体温偏低可能是低体温的前期,所以我们需要监测孩子体温、症状和精神状态变化:如果孩子精神状态正常,体温慢慢恢复,并不需要任何处理。如果孩子精神状态不好,或者现有症状加重、持续7~10天不好转或出现新发症状,建议医院就诊。这些措施不建议有些家长因为孩子体温低,以为是孩子「冷」,从而给宝宝喝葡萄糖水、喝热粥热饮、添衣/多盖被保暖、调高室温等,结果会导致孩子出汗多,导致体温更低或反复出汗。因为是体温调节中枢下降到了相应度数,从而表现出来的体温偏低。即大脑此时认为35~36℃才是正常体温。如果我们给孩子「加热」,相当于平时给体温正常的孩子「加热」,大脑就会发出指令:出汗散热。所以核心还是观察,跟平时一样的饮食(有些家长在孩子生病期间会严格忌口,导致营养不良,也可能会诱发低体温)和护理,不需要过多干预。2022年12月29日 358 0 2
-
2022年12月18日 39 0 1
-
2022年12月13日 85 0 0
-
王芳军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广东 线上诊疗科 癌症病人为什么会出现发热的症状?癌症病人出现发热其实是非常常见的一个表现,这在中晚期癌症病人中啊,就更为常见了。癌症病人出现发热的原因有很多,既有癌症本身的原因,也有癌症所有发的并发症和合并症有关系。癌症本身的原因啊,像癌性组织生长迅速,新陈代谢旺盛,代谢产物急剧产热过多,或者因生长过快而供血又相对不足,就会使癌组织出现坏死液化,这些坏死烟花的组织被吸收,都可以引起发热。并发症和合并症方面啊,癌症病灶的内部以及它的周边可以合并细菌感染或者是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而癌症患者本身啊,身体状况差,免疫力低下,还可以出现其他部位的感染,那么无论是。 局部的感染还是全身其他部位的感染,都是可以引起发热的,这很容易理解啊。还有一些发热是因为治疗这个因素所导致的,比如说癌症患者做了介入栓塞治疗,出现了栓塞后综合症,这其中就常常包括了发热。那么在化疗的时候,某些抗癌药物的应用也可以通过药物作用,肿瘤坏死分解的产物和制热物质的示范,刺激了体温调节中枢,也可以引起发热。2022年10月30日 72 0 0
-
2022年10月25日 71 0 0
-
陆欣欣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胸外科 手术后发热以温度来划分:37.4-38度为低热。38.1-39.0度为中等度热。39.1-41.0度为高热。超过41度为超高热。胸外科手术后发热的原因很多。1、术后当天的发热一般与术中保暖措施有关。术中的保暖措施不足,术后的保暖措施较好,导致患者体温上升。此时一般为低热。即使温度上升达到高热的程度。一般问题也不大。2、呼吸道原因。术后两天内因为肺原因发热,常常是肺不张。胸外科术中常常要肺暂时性萎陷,以腾出操作空间,所以胸外科术后的肺不张多于普外科患者。术后两天后因为肺原因发热,常常是因为肺部感染。我手术后的病人肺部感染较少,在肺部感染中出现发热的更少,每年只有2-3个病人因为呼吸道感染而发热。可以点击下面的标题链接。一个食管癌伴胃左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住院经过3、药物热。术后患者进食较少,不得已静脉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营养。有少数人会发热。常见的是氨基酸、脂肪乳和抗生素。如果病人在输注脂肪乳或氨基酸的当时或输注完不久,就出现发热,那么药物原因引起的发热可能性很大。如果这个患者同时出现寒战、发抖,基本上可以考虑脂肪乳或氨基酸引起的发热。8年前我曾经遇到一例糖尿病患者口服二甲双胍片引起发热,停用二甲双胍片后退热。4、吸收热。所有胸腔手术后的患者或多或少都有胸腔积液,这时胸水会产生吸收热。吸收热,一般不超过38度。偶然有达到39度。我的术后病人因为胸水和气体引流比较干净,所以很少出现吸收热。5、切口引起的发热。切口出现感染之前,往往先出现脂肪液化,此时一般不发热。大面积脂肪液化可能体温上升0.3度,在体温单上看不出来。如果脂肪液化没有引流出来,会继发感染,体温会上升0.5-1.0度。我的手术后患者,出现脂肪液化的相对较少,一般出现以后能够及时发现处理;经过术后的及时处理和术中的预防性处理,一般术后很少出现切口感染。一年大约出现2-3个脂肪液化的患者,而且脂肪液化的范围不大。大约平均2年左右时间才出现一个切口感染的患者。比外科教科书上5-10%的切口感染几率低得多。6、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发热。我的病人极少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最近15年,我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没有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自然这个原因引起的发热可能性很低。最近15年,我的患者有两个在出院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一个出现在术后3周,是我的亲戚,另外一个出现在术后2月,都表现为下肢肿胀,但是都没有明显的发热。7、食管外科术后的吻合口瘘与胃瘘。瘘出现以后,消化液流出到胸腔,转变为脓液,会引起发热。处理比较困难。我的术后患者吻合口瘘与胃瘘较少。因此这个可能性也不大。去年一例患者出现5毫米小胃瘘,大约12:30发热,大约15:30置管引流,一个小时后大约16:30退热,仅仅发热4个小时。可以点击参见下面的标题链接。食管癌与贲门癌术后的吻合口瘘与胃瘘8、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术后的支气管胸膜瘘。支气管胸膜瘘与支气管残端闭合的质量和病人的愈合能力有关。目前支气管残端一般用侧侧缝合器处理,比20年前的手工缝合出现瘘的可能性小的多。支气管胸膜瘘的几率虽然较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要小,但是后果要严重的多,往往发热很难控制,重新手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患者常常再次出现瘘。支气管胸膜瘘是世界性难题。我平时偶尔看电视,大约4年前,有一次看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节目,有一个江苏的社区医生获奖,因为他给一个去上海手术后出现支气管胸膜瘘的患者换药,每天换药,寒暑不断,换药时间长达17年。我很佩服这个社区医生的精神,我估计他即使生病了还抱病去换药。我的患者术后极少出现支气管胸膜瘘,与术中的精细操作,术后良好的水平衡、电解质平衡,较好的营养治疗,胸腔引流管管理较好使胸腔内积液积气较少有关。即使是支气管吻合,袖状切除的患者也没有出现支气管胸膜瘘。最近5年出现一例3毫米的支气管胸膜瘘,当时有点低热,保守治疗治愈,没有再次手术。9、深静脉导管继发感染引起的发热。一般症状较重,常常有寒战。必要时立刻拔除深静脉导管。我的患者因为深静脉导管引起的发热比较少,最后一次出现还是在15年前,拔管后24小时左右退热。10、无瘘性脓胸。胸腔化脓,即使没有瘘,也会出现发热。我的术后患者偶尔也会出现无瘘性脓胸。2022年08月16日 272 0 1
发烧相关科普号
田野医生的科普号
田野 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儿内科
1.1万粉丝11.7万阅读
冯焕村医生的科普号
冯焕村 副主任药师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药剂科
106粉丝9868阅读
杨昭慧医生的科普号
杨昭慧 副主任医师
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儿科
722粉丝8.4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