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张锡纯医案:3.痢疾(二)
3.痢疾(二)天津郑××,年五旬,于孟秋得下痢证。病因连日劳心过度,心中有热,多食瓜果,遂至病痢。证候腹疼后重,下痢赤白参半,一日夜七八次,其脉左部弦而有力,右部浮而濡重按不实,病已八日,饮食减少,肢体酸软。诊断证脉合参,当系肝胆因劳心生热,脾胃因生冷有伤,冷热相搏,遂致成痢。当清其肝胆之热,兼顾其脾胃之虚。处方生怀山药(一两)生杭芍(一两)当归(六钱)炒薏米(六钱)金银花(四钱)竹茹(三钱碎者)甘草(三钱)生姜(三钱)共煎汤一大盅,温服。复诊服药两剂,腹疼后重皆除,下痢次数亦减,且纯变为白痢。再诊脉左部已和平如常,而右部之脉仍如从前,斯再投以温补脾胃之剂当愈。处方生怀山药(一两)炒薏米(五钱)龙眼肉(五钱)山楂片(三钱)干姜(二钱)生杭芍(二钱)共煎汤一大盅,温服。效果将药煎汤服两剂痢遂全愈。帮助按欲温补其脾胃而复用芍药者,防其肝胆因温补复生热也。用山楂片者,以其能化白痢之滞,且与甘草同用则酸甘化合,实有健运脾胃之功效也。
黎崇裕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2月06日 66 0 0 -
第二章第四节 清热解毒药:马齿苋
马齿苋【药用】本品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全草。【性味与归经】酸,寒。入心、大肠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治痢。【临床应用】1.用于湿热或热毒引起的痢疾。马齿苋为治痢疾要药,可单用本品煎服,也可配合辣蓼等药同用。2.用于热毒疮疡。本品功能清热解毒而消痈肿,可用于热毒疮痈,单味煎汤内服,同时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处方用名】马齿苋(洗净,晒干,切碎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大剂量用一两至二两;新鲜者可用二两至四两,煎服。外用适量。【按语】马齿苋为治菌痢的要药,以用新鲜者效果较佳。本品在近年来应用范围有所发展,如用治百日咳、肺结核及化脓性疾患等。由于本品原可做蔬菜食用,即使大量应用也很安全,故是一味值得重视的药品。
黎崇裕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1月13日 53 0 0 -
志贺菌感染(痢疾)怎么诊断
在夏季,接触患者(低至10-100个细菌就能引起疾病,容易传染)后几天内出现比如先发热不适,后水样便,再后粘液便、脓血便,有腹绞痛,里急后重感觉,就要考虑该疾病了。查体可能有肠鸣音亢进,腹部压痛(尤其是下腹)表现。有以上问题,取大便中的黏液部分进行大便培养,能明确是否该问题。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6月26日 135 0 0 -
志贺菌感染是什么样的(痢疾)
志贺菌是导致痢疾的一种细菌。痢疾的症状是肉眼可见的血便、粘液便,常伴有发热和腹痛(绞痛),如果有这么典型的症状,那就要考虑该菌感染了。但是感染后,开始可不会这么典型,多是先有发热和不舒服、疲劳、厌食,之后拉稀(水样便),再变为粘液便或者血便。腹泻次数较多,每日8-10次,同时里急后重感非常强,但每次大便量不多。里急后重,就是大便在腹内急迫,频繁的想排便,但是肛门处有重滞感,感觉排便不尽。从上面解释可以看出,里急后重出自中医典籍。以上症状和细菌主要侵犯乙状结肠-直肠部位有关,这些部位靠近肛门,一有点便就想排出来,总是排不尽的感觉。因为感染部位靠下,恶心呕吐的症状较少。同样,因为小肠的吸收功能是正常的(水大部分被吸收了),所以粪便不多,每次就只能拉一点点。最后,该细菌感染多是自限性的,就是能自己好的,大部分在1周左右就好了,但也有严重的,比如在特别小的婴儿或者免疫功能受限的儿童,可能导致菌血症、肠梗阻、穿孔,癫痫发作,溶血尿毒综合征等。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6月26日 139 0 0 -
痢疾、腹泻?可以艾灸这个穴!
各型痢疾及腹泻同其他疾病一样,均可在胸椎及其两侧出现一处或多处压痛反应,尤以第6、7胸椎处为常见。即或无反应穴出现,直接取用大椎或6、7胸椎也有良效。其感传途径多是沿脊柱垂直下行而后折入腹腔,或是横抵前胸而后再下达腹腔。也可在脊柱深处向腹腔行进。例1:叶×华,男,成年。赤痢两天,腹痛,里急后重,肠鸣亢进,至阳压痛(++),熏灸,灸感约有3~4指宽窄,沿脊柱下行。约当第14椎处进入腹中,集中于脐周围,腹痛肠鸣大减。同日又复灸一次,泻痢末再见。隔日大便成形而愈。例2:谢×生,男,成年,赤白痢,日10余行。至阳压痛(++),熏灸,灸感横向前胸行进,再折而向下,止于脐下方。热感约有手掌大小,腹痛随止。自灸后泻痢即未再见,一次而愈。例3:马×民,男,成年。水泻,日夜十余次,灵台压痛(++)。熏灸,灸感自脊柱深处向下传至脐周围,逐步扩展至全腹,腹响,1次减,2次愈。例4:钱×弼,男,成年。自午夜至中午,泻痢10余次,厌食,不发热,有轻度失水貌。灵台压痛(++),熏灸,灸感约有3指宽,自灸处斜向脐周行走,脐周为热感所充满,腹中作响,连声说:肚子松快了,想吃东西。灸感消失后停灸,1次而愈。例5:庄×清,男,成年,夏令饮食不节,腹痛暴泻10余次。背部未出现反应穴,吹灸大椎,灸感在14椎附近入腹,全腹皆热,1次而止。周老指出:泻痢除在第6、7胸椎常可出现压痛反应外,而在腰椎及其两侧的反应穴亦不可忽视。其中特以命门穴虽无压痛出现,亦值得推荐。同时,腹部特以脐周诸穴亦应重视。——也就是,除了大椎、至阳、灵台,命门和肚脐也是常用穴,若有灸感,常能灸一穴见效!本文案例来自周楣声老先生的《灸绳》,青岛出版社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
毕红岩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6月24日 152 0 0 -
一图读懂粪常规
小杨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11月13日 779 0 4 -
发生洪涝灾害后,需要预防哪些传染病?
李侗曾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7月22日 980 0 1 -
肛门灼热(烧灼感)是什么原因?直肠灼热(烧灼感)是什么原因?大便时肛门灼热(肛门烧灼感)是什么原因?
正常情况下,肛门和直肠的温度稍高于人体其它部位,科学测量显示,直肠温度为36.5-37.7℃(比口腔温度高0.3-0.5℃),正常情况下,人体感觉不到什么不舒服。在我诊病过程中,遇到各年龄段,男性或者女性的患者朋友,说自己肛门或者直肠灼热的感觉,烧灼的感觉,辣辣的感觉,刺痛的感觉等。今天张医生在这里简单讲讲造成以上感觉的常见原因有哪些:1 肛窦炎:肛窦感染发生肛窦炎,主要表现为肛门内部灼热肿胀,严重时有疼痛,大便的时候加重,甚至有粘液、脓性分泌物等从肛门里面流出来。肛窦炎是肛周脓肿的前期病变,如果控制不佳,会发展为肛周脓肿。2 肛周脓肿:肛周脓肿早期主要表现为肛周突起的硬结(高凸的硬块)或者皮下硬结(皮下硬块),这个时期主要感觉是麻木感、肿胀为主,发病3-5天后,肿块化脓,这个时期出现灼热、胀痛、跳痛、鸡啄样疼痛的症状。如:腺源性肛周脓肿,肛周皮脂腺囊肿感染化脓,大汗腺炎等。3 肛裂:多数由大便硬,努力排便导致肛门皮肤裂开,出现肛门灼热、撕裂样疼痛。4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肠胃炎:均有大便次数增多的现象,严重的每天拉肚子十几次,出现脱水现象。直肠、肛门灼热主要原因有:1 反复腹泻,刺激直肠黏膜及肛门部皮肤,造成直肠黏膜充血和水肿。2 大便或者粪水里面的物质刺激直肠黏膜或者肛门皮肤导致。4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切除术后,胆汁直接持续产生并排泄进入肠道,未能被食物混合的胆汁刺激直肠和肛门皮肤,发生灼热感。5 放射性直肠炎:由于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放射线抑制肠黏膜细胞更新,引起肠壁缺血和肠道黏膜糜烂,从而产生直肠灼热、刺痛、坠胀的感觉,大便时较为明显。6 慢性直肠炎:各种原因导致直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急性期出现肛门灼热、刺痛、坠胀等不适。7 直肠淋病:淋菌性直肠炎是直肠淋病的严重而典型的表现。肠肛门部刺痛、烧灼感,伴有瘙痒、压迫感,排便时加重。也有患者有里急后重。肛门分泌物主要为黄白色,有臭味,稀淡如奶,有时带有血丝,腹泻时有粘液血便,肛门口有裂口、糜烂。8 饮食原因:很多人吃过辣椒后,第二天大便时,由于辣椒素没有完全吸收,大便时刺激直肠黏膜和肛管皮肤,出现烧灼症状。
张强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2月23日 9066 0 1 -
泻脓血便一定是细菌性痢疾吗?
一般来说,得了细菌性痢疾以排脓血便为多,大便常规检查可见红、白细胞及巨噬细胞、粘液等。但大便有这种改变,并非都是细菌性痢疾所致。这是因为,除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及耶尔森氏菌均可侵人大肠粘膜,在上皮细胞中繁殖并造成细胞死亡,粘膜破坏,粘膜细胞的破坏和脱落,肠壁粘膜小血管渗血,均可在更中出现红、白细胞。因此,脓血便仅是大肠粘膜炎症性损害的表现。相反,新生儿与小婴儿及一些有严重营养不良的孩子,由于机体反应性差,肠道免疫功能不足,仅对肠道粘膜的分泌与吸收造成一定影响,引起肠道功能紊乱,表现为消化不良大便,因此说泻脓血便是菌痢诊断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细菌性痢疾多发于晚春至初秋气温较高的4~10月,但一年四季均有发病。患病以后,需要5~7天的治疗,甚至更长,以保证彻底清除病原体。否则,可因受凉、过度劳累、饮食不当而致复发,甚至转成慢性。
王莹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10月19日 1316 0 0 -
有效预防志贺菌感染需把好食品和水源关
志贺菌几乎“无孔不入”,吃了被污染的自来水冲洗过的瓜果蔬菜、喝了被污染的生水等,都会造成感染。因此最重要的还是预防。腹泻病是夏秋季常见病,很多时候,腹泻会在几天内自愈。但有些腹泻对健康危害巨大。说到志贺菌,人们普遍会感觉陌生,但提起它的别名“痢疾杆菌”,人们就会觉得熟悉很多。志贺菌这个名字的由来,源于它的发现者——日本科学家志贺。志贺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中的一类,在人和灵长类动物的肠道致病菌中最为常见,是引发人类细菌性痢疾最常见的病原体。专家表示,志贺菌几乎“无孔不入”,吃了被污染的自来水冲洗过的瓜果蔬菜、喝了被污染的生水等,都会造成感染。因此最重要的还是预防。专家提醒,公众应注意日常饮食习惯,相关部门也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和水厂卫生质量管理,防止食品及水源受到污染。人群普遍易感,夏秋季须格外注意“志贺菌所引起的急性胃肠道传染病,临床上称之为细菌性痢疾。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专家解释,所谓“里急后重”,即下腹坠胀,排便欲望强烈,但却无法排尽。“从传播途径看,细菌性痢疾的传染源为急慢性病人和带菌者,通过消化道传播。”专家介绍,志贺菌从粪便排出后,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使人感染。在流行季节,如果食物或饮用水被污染,则可引起食物型或水型暴发流行。“细菌性痢疾发病有明显季节性,通常5月开始上升,8月到9月达到高峰,10月以后逐渐减少。夏秋季节发病率升高可能与降雨量多、蚊蝇密度高以及进食生冷瓜果机会多有关,所以夏秋季节要当心志贺菌的‘偷袭’。”专家表示,人群普遍容易感染志贺菌,很少量的志贺菌就会引起感染,尤其是肠胃发育不完全的孩子更易被感染。志贺菌感染年龄分布有2个高峰,第1个高峰为学龄前儿童,第2个高峰为青壮年,可能与这些人群日常活动中接触病原菌机会多有关。志贺菌引起的腹泻对健康危害很大,幼儿感染志贺菌可引起急性中毒,死亡率很高。每年全球感染志贺菌的人数高达2亿人,有上百万人需要住院治疗。其中很大部分的致死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每年可导致多达50万人死亡。专家告诫,预防细菌性痢疾,要防止水体感染。这是因为志贺菌在体外生存力较强,可在瓜果、蔬菜以及污染物上生存1—3周,通常温度越低,志贺菌生存时间越长,特别是它可以在水里潜藏很长时间,在37℃水中能存活20天,在冰块中能存活96天,因此要特别注意用水安全。肠道传染病病因多,需要到医院确诊专家认为,治疗细菌性痢疾,需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对于控制疾病、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极其重要。目前临床上,药物治疗是针对细菌性痢疾的主要治疗手段。如环丙沙星、头孢曲松、阿莫西林等许多广谱性抗菌药物对志贺菌属都可以起到抑制或杀灭作用。“对于细菌性痢疾,还可以对各种症状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疗。”专家介绍,比如对腹痛、发烧、恶心等不适症状,可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加以缓解;对于水电解质紊乱、脱水等严重继发性病症,可采用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药物补充体内大量流失的水分、电解质等物质;对于肠道炎症疾病所引起的里急后重、下腹胀痛、粪便稀薄等病症表现,伴随持续、剧烈的腹部疼痛,可使用中成类药剂、抗胆碱能药物进行治疗,起到缓解症状的效果。“治疗期间,饮食以少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脱水轻且不呕吐者可给口服补液盐冲服。”专家表示,症状较轻的患者在充分休息、对症处理和医学观察的条件下可不用抗菌药物。不过,引起腹泻的肠道传染病并不只有志贺菌一个元凶,目前已知相关病原体有数十种之多,如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引起霍乱的霍乱弧菌,还有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等。这些细菌广泛存在于各种家禽的肠道、内脏和肌肉,各种海产品,以及肠道传染病患者或带菌者的肠道排泄物中。“在这些肠道传染病中,霍乱是烈性传染病,在我国属于甲类传染病。细菌性痢疾在我国被归为乙类传染病,也属于法定上报的传染病。”专家提醒,对于肠道传染病,无论自我感觉是否良好,都不建议个人自行处理,需要到医院确诊,并进行正规治疗。如临床医生诊断为甲类及乙类传染病,则需要按规定进行医学隔离和观察。9月仍是腹泻高发期,卫生习惯很重要夏秋季温度和湿度都较高,9月仍处于肠道传染病多发期。特别是近期多地暴雨,洪水侵袭,这些自然灾害可破坏自来水管网系统、下水道系统、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堆肥场等,洪水中的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等微生物也会随着洪水的传播而扩散,会使卫生状况变差,以致于发生水源或食物污染的机会增多,因此,更应该警惕包括志贺菌感染在内的肠道传染病。“吃要干净,人要洁净,喝要放心,住要舒心,病要宽心。”专家建议,预防肠道传染病关键是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餐具须清洁并消毒后使用;不吃腐败变质、霉变和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尽量用肥皂或洗手液并使用流动水洗手;若没有流动水时,可使用免洗洗手液。此外,要注意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自来水水管或水龙头如果被污染,退水后应充分清洗管路,水龙头表面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垃圾须放在指定地点,不乱扔垃圾;及时清理屋内外积水,清除粪便、垃圾,以减少蚊蝇滋生;如果感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找医生诊治;出现发热、腹泻及时就诊的同时,遵听医嘱,配合传染病隔离。“良好的个人生活以及饮食卫生习惯,是肠道传染病的最佳预防手段。”专家特别提醒,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不宜大办婚丧、喜庆等群体聚集性聚餐活动。肠道传染病患者要自我隔离,隔离期间餐具和毛巾等生活用具应单独使用。使用过的便器及其他物品要进行充分消毒。
刘震雄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9月02日 1300 0 0
细菌性痢疾相关科普号
马瑞军医生的科普号
马瑞军 主任医师
山西省人民医院
消化肿瘤内科
478粉丝4.3万阅读
刘文辉医生的科普号
刘文辉 主治医师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3粉丝2.9万阅读
毕红岩医生的科普号
毕红岩 主治医师
北京市回民医院
治未病中心
32粉丝4.7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汤卫红 主任医师杭州市儿童医院 儿内科
小儿肺炎 45票
小儿胃炎 41票
小儿支气管炎 30票
擅长:儿内科各种疾病及疑难杂症的诊治、儿童胃肠道疾病、过敏性疾病、小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小儿肺炎、心肌炎、小儿胃炎、牛奶蛋白过敏、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乳糖不耐受、急慢性肠炎、腹泻病、便血病、再发性呕吐、过敏性紫癜、癫痫、脑瘫、脑发育不良、脑炎,多动症、抽动症、急慢性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等小儿血液系统疾病,手足口病、水痘、麻疹等传染性疾病,皮炎、湿疹,新生儿黄疸和先天性甲状腺低下各种常见病和遗传代谢性疾病,矮小症和性早熟等诊断和治疗,并擅长小儿胃肠镜技术,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 -
推荐热度4.9秦弦 主治医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江南分院 小儿内科擅长:儿童腹泻,不明原因腹痛、呕吐,消化道出血,便秘,食物蛋白过敏,肾病综合征及白血病等
-
推荐热度3.4徐樨巍 主任医师北京儿童医院 消化科
胃病 2票
擅长: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周期性呕吐综合征、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迁慢性腹泻病、过敏性胃肠病、胆汁淤积性肝病、急慢性胰腺炎、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过敏性紫癜、小肠淋巴管扩张症、乳糜泻、囊性纤维化等及消化道症候群如恶心、呕吐、厌食、呕血、吞咽困难、腹痛、反酸、反食、打嗝、嗳气、腹水、腹胀、腹泻、便秘、便血、黄疸、消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