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刘文辉 人已读
首先,最常见的是痔疮。
往往是内痔或者混合痔,出血特点是大便表面附着鲜红色血液或者便后滴血,往往在大便干燥或者用力排便时出现,时好时坏,没有明显腹痛。
第二,缺血性肠病。
常见于合并房颤、动脉硬化的老年人,特点是先有急性腹痛,腹痛后数小时开始排鲜红色血便,出血量根据肠道病变范围和程度有关,重者可出现生命危险。
第三,结肠癌。
右半结肠肿瘤一般是暗红色血液,混于大便中,伴有贫血、乏力;左半结肠常常是鲜红色血液,一般附于大便表面或者便后出血,常伴有腹痛。
第四,结肠息肉。
如结肠息肉较大或者形态特殊有出血可能,一般无疼痛,排便后出血,排便结束后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不与粪便相混。
第五,炎症性肠病。
常常为粘液脓血便,伴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合并贫血、营养不良、发热等表现,病程较长。
第六,菌痢。
由细菌感染引起,急性起病,表现为脓血便,伴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其他还有许多肠道出血性疾病,如结肠憩室、动静脉畸形、毛细血管扩张症、寄生虫感染以及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特此声明,以上内容不是为了让广大群众自己看病,而是对疾病有更好的认识,提高健康意识。不用惧怕,也不能忽视,如果出现了上述症状,建议去正规医院完善肠镜等相关检查。最后,还是祝您最好不要出血大便出血,身体健康!
本文是刘文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9-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