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众博 三甲
陈众博 主任医师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滩院区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看不好的“肺炎”,可能没那么简单

2158人已读

看不好的“肺炎”,可能没那么简单

很多“肺炎”的患者在经过抗感染治疗后肺部病灶一直没有吸收好转,还在发热,这时就需要呼吸科医生来进一步检查一下,到底得的是不是常见的“肺炎”了。王阿姨是一位家庭主妇,平时就在家打扫卫生、煮菜烧饭,在某一天感冒后就开始咳嗽、发热,来医院就诊拍了CT,发现有“肺炎”就住院开始了打针点滴,然而5天针打下来体温一点都没有下降,1周的时候复查了CT发现“肺炎”反而大了,这么个简单的肺炎为什么经过消炎治疗反而厉害起来了呢?其实,我们常见的肺炎,很多由细菌侵入了肺引起了感染所导致,患者除了咳嗽、咳痰外还有发热,再加上经过CT检查,很快就能明确,肺炎患者接受抗感染药物的治疗后也很快能好转。然而,就有那么几个患者,确实是肺炎,但又不是细菌引起的,而很可能是真菌导致的肺炎。这类患者的肺炎病情可轻可重,看起来很像普通肺炎,但是一般的抗菌药物根本不起作用,而且随着时间的拖延,病情将逐渐严重起来。

精准诊断,导航支气管镜来帮忙

宁大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在5年前就关注到了这个病症,由于当时诊断方法有限,对于肺真菌感染的诊断率很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呼吸科通过多个新技术的应用、多个学科的联合,来共同破解该疑难病的症结。导航支气管镜是在常规支气管镜的基础上应用了导航软件的帮助,通过三维重建患者的CT片并绘制成3D地图,引导支气管镜到达患者肺部病灶所在地并进行活检,这个技术可以说极大的解决了以往肺部病灶诊断困难的一大难题。同时,将取得的肺部标本分送各项检查,这些检查都是精确指向肺部真菌的检测项目,如果患者有这种感染,基本都能被诊断出来。通过这一系列诊断技术的革新,将肺部感染性病变的诊断能力提升了不少。5年来,通过导航支气管镜获得诊断病例超过了1500例,因此积累了大量的类似病例,很多在外院诊断不明的肺炎都在这里迎刃而解,最终找到了病情的元凶。经验的积累也促使呼吸科将这些诊断应用经验在全国呼吸病系统学术专业会上进行分享传播。近年来的不断努力也使呼吸科在该领域获得了2两项科研课题的资助,发表国际、国家级研究论文多篇。

缩短诊断周期,提高疾病诊断率

呼吸科为了和国际诊断水平接轨,在2017年就派出医生前往日本学习最新的肺部疾病诊断技术,通过支气管镜的取材并将取材的组织进行快速现场评估,也就是目前最新的诊断技术”ROSE”。通俗的讲,就是把现场取到的肺组织标本在显微镜下先看一下,评估大概是哪种疾病,还需要做哪些检查,这就比用眼睛看CT片更进了一步,让疑难疾病在显微镜下无触遁形。通过这样的临床实践,将曾经需要等3天才知道下一步需要做什么检查的时间缩短到1小时,甚至在1小时内就直接诊断明确了。很多患者刚做完检查,还没有回到病房就被告知了自身疾病的最终诊断。呼吸科每年做的“ROSE”超过500例,帮助大量的患者在短时间内就明确了诊断,不但缩短了诊断周期,而且还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精准诊疗。

陈众博
陈众博 主任医师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滩院区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