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诺贝尔(二):1902,疟疾的狂突猛进
https://mp.weixin.qq.com/s/zUhiwj7Sf9wceJzF-zE9lA
原创:陈祖鹏神外小神经今天
小的时候听老爸讲他当年往事,就说起过年轻的时候得过的一次病。那个时候爸爸身体很好,号称“铁扁担”,意指能挑重物,百来斤的稻谷田里村里几个来回不在话下,又因读过书能会计,因此还是生产队长,虽然我家成分不咋滴。但那一次病来势凶猛,村里好多人都得了。发病过程极其类似,先是几天无力,紧接着全身发冷发抖,接着又发高烧,脸都烧的通红,再出汗,汗出即好。从发冷到汗出,不过半天时间。可是隔个两日,又会重复发病。
刚起病那会,大家不知道咋回事。发冷发抖的时候,就从村里往村外跑,冷嘛,跑跑可以热起来,老爸说起来,他那时候跑的可贼快啦。于是,村里就有一道奇观,时不时有人呼喊着跑出去,不一会儿呢,就热的受不了回来了。
好在毛主席已经搞过破四旧,一切牛鬼蛇神都已不复存在,解放后的动物们都已经不允许成精啦。不然,一准儿被认成咱村里中邪了,哈哈。
现在,我们都知道,这是疟疾。
不过,如果再往前个100年,甚至50年,这病还真有不少人认为是中邪呢。更早的时候,甚至医书之中,亦认为乃邪气入体。《素问》当中就说它是疟气,明代的张景岳则说它是疟邪。古罗马人认为是月亮照射引起,有人认为是臭气所致,拉丁语里疟疾是malaria,意为“坏空气”,Mal'aria,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治疗更是五花八门,你要的了这病,就得驱邪。古代可不同今日,郎中可不是你想看就能看到的,更不是电视剧里的,大街上就有什么什么药馆,什么什么郎中在坐诊,一般的地儿,根本没有。所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可不是说说的,你想想,一个朝廷,才几个良相,郎中基本处于对等位置,好的郎中能有几个啊。所以,那个年代,生个病,可是非常惨的。即便你投胎技术到位,生到了长安城的王侯之家,请到了货真价实的郎中,拿到了一张也不知道到底有用没有的方子,问题又来了,你买不齐药!没错,中药堂里只有一些常见的草药,有很多药都处于缺货状态,又或者仅仅存在于书上,除非你是皇上,一般人还真凑不齐药方。为啥呢?你想啊,那个时代的药可都在山上,采摘困难,产量极低;再者运输困难,损耗很高,所以啊,治病,真当不是一个容易的事。
可你还是运气不好,得病了,怎么办呢?只能请个街上的土郎中了。土郎中们背着一袋草药,兼着算命、看风水、测字等等营生。这些个郎中一看,疟疾嘛,还是认识的,毕竟还是认识一些字,也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这个实在典型,冷冷热热的,好分辨。怎么治驱邪啊。可以眉心点一朱砂,烈日暴晒,看你邪气跑不跑。在你晒得眼冒金星,疟疾未愈又将中暑之际,郎中一看,邪气未去,再一看,你家几进几出,还是个有点银子的啊,那就再来。公鸡最是阳性之物,驱除邪祟最为厉害,你就抱一公鸡,嘴咬鸡冠,满院子扑腾。终于,在你身上粘满鸡毛,衣服挂满鸡粪,生不如死之际,土郎中又喊停了,没办法,你还在发热,还没好啊。
几回折腾下来,终于等到郎中开药了。这个时候,或者是袋子里的一把草药,或者就是艾灸,成不成,就看天意了,大概10个人,有3个是要挂掉的。
时间来到了17世纪,西班牙人偶然发现秘鲁人吃一种树皮的粉可以解热,试着用它来治疟疾,竟然有效果,这个树就是我们熟知的金鸡纳树,它的树皮,我们叫它奎宁。康熙真当是命好啊,挨过了天花,又正好碰到了奎宁,治好了疟疾,不然,中国的历史也许都会改写。
时间飞逝,转眼已经到了19世纪。在讲第一届诺贝尔奖的时候就提到了,这个时代,是科学大爆炸的时代,医学也迎来了真正的科学,大量微生物被发现。1884年,疟原虫被发现,Alphonse Laveran发表了论文“traitédesfièvres palustres”,首次报道了疟原虫的存在。1907年,他获得诺贝尔奖。呵呵,跟贝林的故事差不多,首先获得诺贝尔的并不是发现疟原虫的人,而是研究疟原虫致病机理的人。
终于,轮到我们今天的主角出场了,等的太久了啦。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02 was awarded to Ronald Ross"for his work on malaria,by which he has shown how it enters the organism and thereby ha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successful research on this disease and methods of combating it."
就是这位仁兄,Ronald Ross,英国的罗纳德.罗斯,整明白了疟疾是怎么传播的。他的获奖词是:他对疟疾的研究表明了疟疾是如何进入机体的,从而为成功地研究这种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奠定了基础。
这个可太重要了,知道了它是什么还不行,还要知道它是怎样的,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治病的方法。
罗斯通过研究,甚至亲自组建探险队进入非洲研究疟疾,终于发现,疟原虫,这个虫子,没错,不是细菌,这个恶心的虫子,是通过蚊子传播的。
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最多见的按蚊,你是不是觉得眼熟,夏天嗡嗡嗡绕着你飞的可不就是它嘛。赶紧打死,太危险了。
再看看,疟原虫在体内的过程。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繁殖,破坏以后就造成寒战高热,疾病周而复始。
这是红细胞内的疟原虫。箭头所指戒指样即是。
罗斯是个天才般的少年,16岁那年就在剑桥和哈佛大学的公开绘画考试中考了第一,但因为父亲的愿望而走入了医学院。果然,是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发现疟原虫致病机理后,极为兴奋,面对此情此景,Ross吟诗一首:
This day relenting God
Hath placed within my hand
A wondrous thing;and God
Be praised.At His command,
Seeking His secret deeds
With tears and toiling breath,
I find thy cunning seeds,
O million-murdering Death.
I know this little thing
A myriad men will save.
O Death,where is thy sting
Thy victory,O Grave
说真的,还好他当医生了,这诗写得真不咋的,还不如宋晓锋呢
但至此之后,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与疟疾结下了不解之缘。
1902年,Ross证明了疟疾的传播媒介是蚊子而获诺奖。
1907年,Laveran发现疟疾的病原虫疟原虫而获诺贝尔奖。
1927年,Jauregg利用疟疾高热治疗梅毒引起的神经梅毒而获诺奖。
1984年,Muller发现DDT也就是滴滴涕杀蚊从而控制疟疾而获诺贝尔奖。
2015年,屠呦呦发现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而获诺贝尔奖。
在以后的文章中,我们在慢慢讲述这些故事。可以看出,诺贝尔奖始终追寻着人类最迫切,最急需改善的问题,令人肃然起敬。
本文是陈祖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