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肛肠科常用的检查有哪些?
◆◆肛门视诊◆◆
通常采用的体位有截石位、膝胸位、侧卧位、弯腰前俯位、蹲位等,医生用双手分开臀沟,观察肛门位置有无异常,肛门周围皮肤有无增厚、红肿、血性、脓性分泌物、皮疹及瘘管等,从而帮助疾病的诊断。蹲位时有时可使内痔、息肉或脱垂的直肠从肛门脱出,从很具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
◆◆直肠指诊◆◆
有人说肛肠科大夫的食指是“第三只眼睛”,从这可以体现出指诊的重要性。直肠指诊是简单但是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约有70%左右的直肠癌可在直肠指诊时被发现,而且对直肠周围毗邻器官的情况也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可辅助检查肛瘘的行径、瘘管与肛管直肠环的关系、肛门有无狭窄及肛门括约肌紧张程度等。当直肠前壁触及异常,可考虑采用双合诊或三合诊以明确病变来源。
◆◆肛门镜检查◆◆
肛门镜对内痔、低位直肠癌等的诊断非常有价值,肛门镜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简筒式肛门镜、二叶式肛门镜、三叶式肛门镜、喇叭式肛门镜等。检查时,医生将润滑后的肛门镜塞入患者肛门内,然后将镜芯取出,观察直肠粘膜色泽,有无肿瘤、糜烂、溃疡、出血、水肿、下垂、肥厚等,缓慢退镜至齿状线,检查是否有内痔、肛窦炎、肛乳头肥大或肛瘘内口,并可确定病变部位、性状、大小、数目等。
◆◆电子结肠镜检查◆◆
电子结肠镜检查对于诊断结直肠疾病如结肠息肉、结直肠癌、结肠憩室等具有重要意义,尤其适用于便血、反复交替出现的便秘、腹泻,排便习惯改变或排便困难,不明原因腹痛、贫血、消瘦等患者。对于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至少复查一次肠镜。
◆◆直肠肛管腔内超声◆◆
肛管内超声可用于评估肛管周围复杂的解剖结构,能很好地分辨内外肛门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尤其适用于括约肌缺损及复杂性肛痿者。由于括约肌损伤致肛门失禁者,超声可表现为回声不一的缺损区。尤其适用于肛周脓肿、肛瘘的诊断及内口的判定。超声可通过黏膜下层的完整性与否来分辨良性息肉和漫润性肿瘤,亦可分辨浅层的T1一T2及深层的T3一T4肿瘤。
◆◆MRI◆◆
核磁共振(MRI)在显示复杂性肛瘘方面相当有效。另外MRI可精确地判断直肠肿瘤侵犯肠管深度、邻近组织器官、骨质或盆壁的情况,来进行术前分期并用于估计手术清扫的难易程度,当根治性切缘受侵犯时,提示可能需要新辅助放化疗。
◆◆肛管直肠压力测定◆◆
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是评价肛管括约肌张力、直肠顺应性和肛门直肠感觉及证实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完整性的客观方法。
临床意义:①先天性巨结肠: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消失。②肛门失禁:肛管静息压、收缩压显著下降,肛管高压区长度变短或消失。③习惯性便秘:可见直肠肛管抑制反射的阈值增大,敏感性降低,引起肛管及直肠静息压增高,肛管变长,耻尾直肠肌紧张。④痔:III期内痔肛管静息压明显下降,可平均下降22.4 cmH2O,术后可基本恢复正常。⑤肛管周围刺激性病变如肛裂、括约肌间脓肿:肛管静息压增高。⑥直肠脱垂:反射可缺乏或迟钝。⑦直肠炎症、放疗后的组织纤维化均可引起直肠顺应性下降。肛管直肠测压还可对术前病情及术后肛管直肠括约肌功能评价提供客观依据。如对于术前静息压明显增高的肛裂患者行内括约肌切断术可取得较好疗效,否则效果不佳。肛门失禁患者行括约肌修补或成形术,根据手术前后测压可为临床上疗效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结肠传输试验◆◆
结肠传输试验是目前诊断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重要方法。正常人食物经口摄入,消化而成粪便排出体外时间一般在24h左右,通过结肠时间平均为15h。受试者于检查前3天禁止服用任何影响消化道功能的药物,保持平时饮食、生活和工作习惯,检查当日早餐后,于上午8:00一次口服标记物。服用含20粒不透X线标记物胶囊后,24h、48h、72h--各拍腹部X线平片,直至标记物全部排出,但不超过7天。然后通过运输指数来判定便秘的类型。
◆◆球囊逼出实验◆◆
球囊逼出试验临床上对于判定盆底肌、外括约肌反常收缩及直肠感觉功能下降等有重要意义。如肛门括约肌受损无括约功能,而球囊可自行滑出肛门,或轻微的增加腹压后即可将球囊排出。5分钟内将球囊排出为阴性,超过五分钟者为球囊逼出实验阳性,患者系有出口梗阻疾患。
◆◆排粪造影◆◆
排粪造影对直肠肛管功能性出口梗阻病变有很大诊断价值。用于鉴别耻骨直肠肌病变、梗阻性排便困难、会阴松弛、直肠脱垂、肠套叠及肠疝,还可了解病变得严重程度和范围。检查前清洁肠道,我院常采用1000ml生理盐水清洁灌肠。检查时,先行钡剂灌肠300-400 ml,患者坐于自制透X线便器上,观察排粪造影全过程,同时分别拍摄静态相、力排相、提肛相及排粪终末黏膜相,必要时加拍正位相及强忍相。影像下可见肛直角,肛直角对判断盆底痉挛综合征、耻骨直肠肌肥厚症、肛周瘢痕等提供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钡剂容易沉积,待患者检查完毕后,尽快行生理盐水灌肠,帮助患者将残留钡剂排出,以免造成粪嵌塞。
◆◆神经生理学检查◆◆
1.盆底肌电图
将电极分别刺入耻骨直肠肌、内括约肌,记录静息、轻度收缩、用力收缩及排便动作时的肌电活动,通过分析波形、波幅、频率的变换评价内、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的功能状态。有人认为盆底肌电图检查在诊断盆底肌失弛缓症时,诊断价值比排粪造影更大。
2.阴部神经终末运动潜伏期检测
为经直肠电刺激阴部神经运动神经元,观察刺激后至肛门外括约肌产生收缩的时间,根据时间长短可检测阴部神经功能。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