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晓燕
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肿瘤内科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新靶点——c-MET扩增
12545人已读
c-MET扩增
研究显示MET基因扩增能激活ErbB3/PI3K/AKT信号途径,引发对EGFR激酶抑制剂的耐药。由于c-MET基因扩增和NSCLC预后不良以及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如厄洛替尼耐药相关,c-MET受体酪氨酸激酶成为了NSCLC治疗中受关注的抗癌靶点。目前针对MET的小分子抑制剂已进入II/Ⅲ期临床研究。
ARQ197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c-MET抑制剂。2011年发表于JCO的研究显示:厄洛替尼+ ARQ197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6.1周,而厄洛替尼+安慰剂组为9.7周(HR=0.81,p=0.24,校正HR=0.68,p<0.05)。非鳞癌、EGFR基因为野生型及K-ras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其PFS显著优于其他患者,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后续34例厄洛替尼治疗失败的患者交叉到厄洛替尼联合ARQ197治疗组,在23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出现2例PR,9例SD。其中2例PR患者均有c-Met扩增,说明TKIs失败的患者用c-Met小分子抑制剂是合理的选择。
MetMAb是能特异性结合Met受体的单价单克隆抗体,2011年ASCO年会公布了OAM4558g的研究结果显示,MetMAb联合特罗凯可显著提高c-Met表达阳性NSCLC患者的PFS和OS,使这类患者死亡风险降低近3倍。Met FISH+/IHC+和Met FISH-/IHC+的患者同样获益,提示IHC结果是MetMAb疗效预测的敏感指标。目前相应的Ⅲ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本文是李晓燕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