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亚军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流感季节,不仅要预防肺部感染,也要防备急性心肌梗死

发表者:薛亚军 人已读

15-50-19-veer-129401690.jpg

每年的冬春都是流感的高发季,今年也不例外。我国多地现在已经进入了流感高发期。国家流感中心最新报告显示,我国大陆大多数省份已经进入冬春季流感流行季节,而且活动水平呈现继续上升趋势。多个城市的门诊呼吸道感染患者开始增加,流感逐渐进入高峰期。元旦前后,北京市的监测数据也显示,已经进入“流感高峰期”,目前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以H1N1流感病毒为主,检测阳性率为43.1%,但低于去年同期的53.6%。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流感活动度将会继续维持在高水平,预计持续至今年1月中下旬。

我们知道,流感主要发病人员还是儿童和老年人,以及有其他基础疾病,比如心肺疾病、或者孕产妇比较多见。与普通感冒不同,流感传染性强,症状除了普通感冒的症状之外,多伴有39-40摄氏度高热,伴有头痛、全身肌肉疼痛、乏力,严重时甚至还能出现并发症,最多见的是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脑膜炎或脑炎。但是,2019年1月Daniel 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的“Acute Infection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急性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一篇文章指出,在流感、肺炎等急性感染期间和之后,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风险增加,无独有偶,2018年11月10日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美国心脏协会会议上发表的研究也表明,流感感染独立地增加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风险。这一点引起临床医生,尤其是心血管医师的重视。

16-02-49-1416821893256.jpg

mmexport1539491507449.jpg

流感或以及肺部感染,到底与急性心肌梗死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早在在20世纪初期,人们已经认识到流感流行期间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短期增加,而二者之间的关联直到几十年之后才确定。Daniel M.研究发现,肺炎、急性支气管炎和其他胸部感染均与心肌梗死风险短期增加相关。在实验室确认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后的1周内,较感染发生之前或之后1年,心肌梗死风险分别增加6倍、4倍和3倍。回顾性病例分析和前瞻性研究均发现,肺炎球菌肺炎,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肺炎患者中,均已证实流感、肺炎和心肌梗死相关联。

15-50-42-veer-133306227.jpg

心肌梗死和流感、肺部感染之间因果关系的机制是什么呢?

以往的一些研究一直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归因于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栓性并发症,而在2013年5月,波士顿哈佛医学院Peter Libby博士同样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篇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提到,炎症在急性以往的一些研究一直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归因于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栓性并发症,而在2013年5月,波士顿哈佛医学院Peter Libby博士同样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篇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提到,炎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参与了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和ACS的整个过程。

16-03-02-Img331952974.jpg

因此,目前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机制,是由炎症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栓性并发症。同样Daniel M.等研究者认为,肺部感染也可产生炎性细胞因子,激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炎性细胞,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导致斑块不稳定性增加。

15-51-46-00300235529_394caf0f.jpg

此外,斑块破裂区域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也可能与急性感染相关的促凝血、促血栓形成状态有关。血小板活化和心梗风险增加与流感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毒相关。全身和斑块内炎症活动、高凝状态、血小板和内皮功能障碍在急性感染过后还会存在一小段时间。感染相关的发热和炎症增加了外周器官和组织的代谢需求,心率增加,缩短了心脏舒张期充盈时间并影响了冠脉灌注。

严重的肺炎还会导致通气-灌注缺陷,血氧水平降低,进一步限制心肌的供氧。感染可能对心功能产生不利影响。这些变化与有关。在9名死于肺炎球菌肺炎的患者中,有2人发现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心律失常以及心电图异常等变化。

最后,细胞因子风暴的作用,它能抑制线粒体的氧使用,导致感染的老年患者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虽然心梗的风险通常在肺部感染发生时达到峰值,并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在美国退伍军人的病例随访研究中发现,患者在急性细菌性肺炎住院后前15天内,心梗的风险显著增加,比感染发病前1年和发病后1年高48倍。

那么,如何预防流感、肺部感染,进一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呢?

首先,科学的预防流感非常重要,说到这,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流感疫苗接种。的确如此,一项对5个随机试验的荟萃分析发现,与未接种疫苗者相比,接种流感疫苗患者的复发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了36%。在已知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这种获益更大。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

16-06-42-7_1396924120.jpg

Peter Libby研究发现。流感和AMI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2.67岁,而AMI患者的平均年龄仅为68.82岁。提示流感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年龄偏大,并更青睐老年女性。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人群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并提醒大家,在流感季节之前接种疫苗才有效,流感流行高峰前的 1-2个月是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0月、11月。

15-50-53-veer-136177171.jpg

其次就是注意日常护理。多喝水,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地方等等。还要注意卫生,防止交叉传染。比如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一旦发现流感症状,应该停止上学或上班,及时就医,以免传染他人。不要盲目服用消炎药,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而还感冒是由细菌引起的。因此不要贸然吃消炎药,这样不仅对病毒没有任何作用,还会提高耐药性,必要时应该去医院化验血液再做决定。

15-52-07-98e7f4d096041af4a41426.jpg

再者,增强抵抗力,疾病自然就不容易找上门了。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睡眠都是我们熟知的增强抵抗力的好方法,但是很多人却忽视了。科学预防流感,还有一点特变重要,不要轻信流言。近日,有部分网友转发一则关于所谓“EB流感”的消息,称目前EB流感严重,想预防就得多喝水,保持喉咙粘膜湿润,否则病毒在10分钟内就能侵入体内。医学上并不存在EB流感。EB只是一种常见病毒,主要感染人类口咽部的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发烧顽固等症状,其致病性不高,传染性不强,也并不难治。流感病毒的传染需要一定过程,所谓的病毒“10分钟入体”也不成立。

15-51-41-rB4AiVmIuM2ADwqRAAHFkOrNJ3s556.jpg

最后提醒大家,尤其是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的老年人,平素要坚持服用阿司匹林、降压、调脂药物等积极预防治疗,如果有流感相关症状,或者合并肺部感染,一定要及时就医,必要时住院治疗,避免病情迁延或恶化,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mmexport1535558365632.jpg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内科薛亚军副主任医师


本文是薛亚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