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独症的早期识别和表现
ASD的识别标记
ASD早期(2岁或2岁前)识别的5种行为标记如下,简称“五不”行为:
①不(少)看:指目光接触异常,患儿早期即开始表现出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
②不(少)应: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叫名反应不敏感;
③不(少)指: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
④不(少)语:多数ASD患儿存在语言出现延迟;
⑤不当: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
随着年龄增长,患儿会出现ASD如下的临床表现:
①交流障碍:表现为缺乏互动性目光对视,“目中无人”。独自嬉玩,不合作。通常不怕陌生人。不喜欢拥抱或避免与他人接触,或不适当的肢体接触。缺乏恰当的肢体语言,例如:点头、摇头。极少微笑、难相处/不听指挥。与父母亲的依恋情感障碍或延缓。
②刻板行为:种类繁多,各个不同时期表现不一。重复动作(如:拍手、转圈、摇晃、开关);刻板固守(如:玩具、睡眠、仪式感);重复刻板语言(如:反复问“为什么呢”);对某些物件或事情的不寻常兴趣(如:电视广告、天气预报、某一首歌)。
③语言障碍:表现为语言刻板、重复、鹦鹉式语言,人称代词分不清,自言自语、大哭大笑、尖叫,缺乏交流意义或互动性的语言;广告式语言;不会说话或说话延迟。
④感觉异常:表现为听知觉敏感,喜爱某些声音,对另一些声音特别恐惧。
⑤触觉异常:表现在对物件的好恶。
⑥痛觉异常:多不怕痛、自伤。
⑦视觉异常:对特别图像的喜好或厌恶、喜欢斜视。
⑧本体觉异常:喜欢坐车、坐电梯、喜旋转。
⑨智力:约70%左右的ASD患儿智力低于正常同龄儿。
⑩其他表现:违拗、攻击、自伤、冲动、固执、激动等行为多见自理能力差;注意力缺陷较为明显;癫痫、焦虑障碍等神经、精神共患病发病率高。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