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雯鹏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和便秘说再见,开始幸福“通”路

发表者:罗雯鹏 人已读

便秘说起来几乎每个人都碰到过,但就是有一群人在其中“纠结”,找不到出路,面对其他事情也是如此,算是真的“堵住”了。其实,堵住的还不是简单的便便,而是他们的幸福。便秘形象点说,就跟塞车一样。

1550811213.png

生活在例如北京这样的大都会里,塞车的情况算是屡见不鲜了,当咱们遇到这样的情况之时,表现出焦躁、不安、气愤、失落等等负面情绪,说白了就是堵着难受。便秘期间,便便排不出,憋得难受不说,身体、精神等方面都受到了严重损毁,这些负面的情绪也就或多或少的有所体现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社交等方方面面,不停“蹂躏”我们本来拥有的幸福。

探究便秘缘由,告别“纠结”状态

1550811214.png

之所以在便秘问题上,很多人处于“纠结”状态,说白了就是因为很多人还没有把这个问题看透,要么过度紧张,要么马虎对待。

形成便秘的“元凶”其实主要集中在下消化道,尤其是大肠,大肠肌肉蠕动能力差、肌肉缺乏弹性都会造成便便的“塞车”事件。而更严重的还是便便在大肠里越久,水分丧失的就会越多,便便也就会越来越干、越硬,非但便秘加重,还极可能引发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等。

便秘要分清,对待各不同

便秘可以分为三类:功能性便秘、急性器质性便秘、顽固性便秘,它们各有差别,对待起来自然也得分个清楚明白才成。

1.功能性便秘:指肠道功能紊乱造成的便秘,而说的形象点就是“习惯”性便秘,跟很多因素有关,而最主要的就是饮食不当、摄食量少、偏食、工作节奏快、水分摄取不足、焦虑、生活环境突变、月经、妊娠等,这都是习惯不当所造成的,只要调整好这些生活习惯,由此引发的便秘症状自然也就会逐步解除了。

1550811214.png

2.急性器质性便秘:主要是由胃肠道器质性病变引发的急性排便困难,主要代表有肠梗阻和肠扭转等。这种便秘可不能小视,而且除了排便困难外,还伴随着原发症状,例如腹痛、腹胀、呕吐等症。这种便秘是与器官病变有关,如果发现这种伴随原发症的表现,就要尽快去医院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1550811214.png

3.顽固性便秘:就如它的名称一样异常“顽劣”,便次少、排便不畅、费力、困难、粪便干结且量少。这类便秘一般持续时间长并具有极高的复发性,并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因为排便困难,很多人都是2~3天甚至2~4天才能排便一次,排便时由于受阻无法排出,所以经常久蹲30分钟以上,对肛门附近静脉丛造成了极大压力,极易引发痔疮。而干硬的粪便经久未排,非但容易撑裂肛门,造成肛裂,还容易划破直肠粘膜形成各类炎症及溃疡。

1550811215.png

便秘要改善,保健有妙招

了解了病因,了解了病症,自然有了摆脱便秘“纠结”的基础,而真正要落实到实处,就得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养成定时排便习惯。结肠运动有一定的规律性,于早晨起床后随人由平卧转变为起立,会发生直立反应,结肠有大的集团蠕动,推动粪便下移进入直肠,引起排便反射。所以便秘者应有意在早晨去厕所蹲5分钟左右,经过一段时日建立正常的排便习惯。可以因人而异,养成每日排便一次,在中午或晚上,这不是千篇一律的。

1550811215.png

2. 重视早餐。早餐后能引起胃结肠反射,有利于排粪运动。便秘者如能重视早餐,因势利导,清晨早餐后去排便自然比较容易排出。

1550811215.png

3. 合理安排生活与工作。要早睡早起,早起一时,活动片刻,及时早餐,能从容排便。起床晚,要赶上班,常顾不上吃早餐、解大便,打乱正常生理,最易引起便秘。

对久坐少活动的脑力劳动者,要劳逸结合,适当参加文体活动,俗话说“活动、活动,大便自通”。跑步、散步,做深呼吸运动,左右转身活动腰部等,可使胃肠活动加强,食欲增加,腹肌、膈肌、大腿肌得到锻炼,使排便顺利通畅。

4. 调整饮食结构。多吃纤维素、维生素食品。精白米、白面,精制的肉、蛋、罐头的蔬果蔬菜等纤维素和维生素已经被破坏了,看起来食品高级、吃起来味美,但不一定合乎科学。欧美等以精饮食为主的国家,便秘的人很多,大肠癌的发病率亦很高,所以主食吃的越杂越好,纤维素对肠壁刺激性大,有利排便。

老年人牙齿不好,可以“囫囵吞枣”式吃蔬菜、水果,粗有粗的好处,这些不容易咀嚼烂的纤维素,正是通便的良药。牛乳、冷开水能润肠通便,有主张早上起床后喝一杯冷开水胜过吃通便药,此外,黑芝麻、蜂蜜、核桃也可以通便。

5. 不滥用泻药。经常服可导致对泻药的习惯性、依赖性甚至成瘾性;久服对肠粘膜的应激力减弱,结果泻药用量不断增加;久服泻药会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反而加重便秘。

1550811215.png

6. 常做提肛运动。提肛运动锻炼的是骨盆底的肌肉,这样对于长期便秘的患者有很好的作用。做法为:收紧肛门,然后放松,收缩到顶点时停留1秒。每天3~4次,每次20~40下,一个阶段为3个月。

1550811216.png


本文是罗雯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