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赵幸福 三甲
赵幸福 主任医师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

列子-偷斧子的故事

4250人已读

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他处处注意那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觉得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

后来,丢斧子的这个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他找到斧子以后,就觉得邻居家的儿子走路的样子不像是偷斧子的;脸色、表情也不像是偷斧子的;言谈话语更不像是偷斧子的了。

蔡志忠分析:这个故事的隐喻是:如果先设定一个假设,自己也深信不疑,然后再去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假设时,那么一定会找到很多自己所期待的证据。如果把自己的发现过程和结论发表,跟随他思路行进的读者们也会同意他的论点。

从虚空中虚拟出的理论

1.先自以为斧头一定丢了;

2.认定偷斧头的人一定是邻居家的小孩;

3.发现斧头未丢,还放在原来的地方;

4.又认定是小偷自己把斧头还回来。

——从禅学的角度—真实的是斧头从来就未丢,没有被偷,斧头失而复得完全是自己想象出来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是“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是“投射”——一切都是自己的投射!

赵幸福
赵幸福 主任医师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