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冒与流感的区别
流感是重感冒吗?流感与普通感冒到底有什么区别?医生怎样为您诊断是不是得了流感?流感为什么会引起死亡?流感如何预防?什么人群需要注射流感疫苗?什么状态下,您必须去医院就诊?
流感就是重症感冒吗?
很多老百姓存在这个误区,认为流感和感冒是一个病,只是轻重程度不同。其实不是这样的。
感冒全称为普通感冒(cold),是最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常由鼻病毒引起,一年四季都可发病。流感全称为季节性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冬春季常见。两者都是病毒感染,都有传染性,但致病的病毒完全不同,临床表现和预后也有很大差异。
一是病原体不同。感冒:是鼻病毒引起的。流感:是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
二是临床表现不同。感冒:不发热或<38℃的低热;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很明显,但是咳嗽、咳痰比较轻; 乏力或肌肉酸痛不明显;很少出现并发症。流感:多为>39℃的高热;打喷嚏流鼻涕可以不明显,但是咳嗽、咳痰比较重,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常有明显的头痛、乏力和肌肉酸痛;重症患者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心肌炎、脑炎等。
三是使用药物不同。感冒:抗菌素(例如头孢类抗生素、阿奇霉素等,即大家常说的“消炎药”)无效,抗病毒药物也无效。流感:抗菌素无效,重症患者早期使用抗病毒药(奥司他韦“达菲”、扎那米韦),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四是预后不同。感冒:1周左右自行痊愈。流感:轻症患者可自行痊愈,少数重症患者可能出现死亡等不良预后。
五是预防措施不同。感冒:普通预防有勤洗手、勤通风、增强体质,没有疫苗。流感:除了普通预防的勤洗手、勤通风、增强体质,很重要的是接种流感疫苗,这是流感的特异性预防。
综上,流感和感冒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流感有轻症和重症之分,轻症流感完全可以自愈;重症流感,往往合并病毒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因此预后很差。
流感为什么会死人?
流感确实是有一定的死亡率的。最著名的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导致了世界范围内5千万至1亿人死亡,且在15-34岁健康成人中的死亡率异常高。在此前和此后的流感流行中,该年龄组未出现类似的高死亡率。但婴幼儿和老年人、孕妇一直是流感出现并发症和死亡的高危人群。科学家做过研究,我国流感的死亡率为18/10万,和西方国家类似,其中86%以上的流感相关死亡发生于老年人。
最常见引起流感的死亡原因为重症肺炎,老年人本身肺功能下降,再加上抵御病毒最重要的武器——人体的免疫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因此老年人得了流感更容易出现重症患者,甚至导致死亡。不过与发病率相比,流感的病死率其实并不高。大部分成年人确实就像是得了一次“重感冒”,是可以自愈的。所以不必对这个季节的流感高发感到恐慌。
如何诊断流感?
医生主要根据流行病学(流感季或流感患者接触史)和临床症状,结合相关病毒检测来诊断流感。临床最常用的病毒检测方法为快速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最常用的标本为鼻咽拭子,也就是医生拿棉签在患者的鼻腔或咽部轻轻抹一下。发热门诊多采用快速抗原检测(鼻咽拭子),优点是便宜简单迅速,但假阴性率相对高,也就病毒量偏少时不容易查出来。核酸检测更准确,但费用高且出结果慢,一般门诊很少采用。
如何早期识别重症流感患者?
重症流感对于医生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早期识别重症患者主要是医护人员的工作。对于患者及家属来说,需要做的决定是什么时候该去医院,要关注以下三点(主要针对成人患者):
一是关注高危人群
所谓高危人群就是更容易发生重症流感的人群,如果这些人在流感季出现超过39℃的高热,需要及时就诊。
高危人群包括:1. 超过65岁的老年人。2. 合并慢性疾病患者,特别是糖尿病、心脏病、慢性肺病、肥胖、肿瘤等。3. 孕产妇。4. 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等免疫抑制人群。有的专家将高危人群精辟地总结成“老、弱、孕、胖、糖”,是不是很好记?
二是关注发热变化
发热,尤其是超过39℃高热是流感的突出表现,重症患者往往表现为高热持续时间长。所以如果高热超过2天不缓解,建议尽快去医院就诊吧。
三是关注呼吸道症状
重症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流感病毒引起重症肺炎的特点为病变进展特别快,除了咳嗽等表现外,患者可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喘”、“气不够用”。如果患者咳嗽加重,活动后憋气,务必尽快去看病。
本文是郑国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