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秦子顺 三甲
秦子顺 主治医师
南昌大学二附院 口腔科

CBCT好可怕,种牙还得拍CT,我不要!???

11971人已读
1552900821.png

现阶段临床中已经有很多应用于牙齿以及颌骨的相关放射影像学检查技术,而较贴近我们临床、比较成熟且常用的方法包括根尖放射线片、平行投照技术、曲面体层放射线片、计算机体层摄影(CT)片和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等。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和不同的治疗阶段,医师可选择相应的检查方法,原则是在保证诊断准确性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患者接受放射线的剂量,降低检查费用。

1552900828.png

CBCT是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的简称,在21世纪初该项技术在医学领域上发挥了它的巨大作用,通过该项技术得到的锥束容积图像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更好的诊断。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CBCT技术有效的解决了二维成像影像重叠、失真等问题,在牙齿种植、颌面外科、牙体牙周等问题上通过三维成像的方式解决了大部分的医疗难题,该项技术对医学领域未来的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552900828.png

CBCT成像原理

螺旋CT的射线源为扇形X线束,通过线状探测器接收数据,获得一维初始图像,并将其重组得到二维图像。重建三维结构,需堆积多个二维图像。CBCT成像原理是X射线源发出锥形X线束,同时围绕投照体进行180度或360度旋转扫描,射线透过投照体后由同步反向旋转的数字化平板状探测器接收,所获得的数据由计算机进行重组,最终获得三维影像。因此,从射线源上看,锥形束CT采用的是三维锥形束射线源,而螺旋CT采用的是平面扇形射线源;从接收射线的探测器看,锥形束CT采用的是平板状接收器,而螺旋CT采用的是线状探测器。所以,锥形束CT对放射线利用率较高,只需要较低的曝光剂量和较短的曝光时间就可以完成扫描,同时其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对颌骨等硬组织的成像质量更好。与传统X 线影像技术和传统CT相比,CBCT 能以较小的辐射剂量清晰显示颌面部三维立体结构,全口根尖片的辐射剂量为72.32 μSv,全景片为10 ~ 23 μSv,CBCT 为传统CT的1 /400,仅249.1 μSv。

1552900829.png

辐射损害程度与照射剂量、持续时间以及照射速率有关。一束单向高速射线能致死人命,而总剂量相同的射线,在几周或几个月内接受,可能只有一点几乎测量不出的影响。照射的总剂量和速率决定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即刻效应。

剂量率是在一定时期内人所受辐射的总剂量与时间的比。在日常生活环境中的辐射剂量率是很低的,大约每年1~2mGy(1mGy=1/1000Gy),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辐射效应有累积性;每次照射加上以前的累计剂量决定总剂量,累积量很可能对身体有影响。随着剂量率或总剂量的增加,可查觉的影响也会增加。

射线照射的身体面积也影响效应。例如,当超过6Gy的射线辐射整个身体表面时,常常引起死亡;然而,如果照射面积很小,如放射治疗癌症,用3~4倍这样大的剂量照射也不会造成身体严重损害。射线在体内的分布也很重要。细胞迅速增殖的部位,如肠和骨髓,比增殖慢的部位,如肌肉和肌腱更容易受射线损伤。在放射治疗癌症时,每一次都要用保护罩保护身体易受损伤的部位,以避免在使用高剂量辐射时受到损伤。

1552900829.png

辐射的剂量衡量单位是mSv,CT的辐射有多大,通过以下例子可以理解。乘坐飞机20小时的剂量0.1mSv,胸片一次剂量大约为0.2mSv,CT扫描一次剂量大约为:2mSv-10mSv,胸透一次剂量大约为1.1mSv。

国际放射委员会在1990年的建议,对于公众因任何工作和生活引起的辐射建议的剂量限值为1mSv/年,而其实影像工作者(拍片或CT的工作人员)接受的辐射剂量远超过1mSv,但5年内平均每年不超过20mSv,单年不超过50mSv。

1552900829.png

表格解析

自然界中存在着低量的背景辐射,每个人每年大约都会有 3 mSv 的背景辐射吸收量,称之为本底辐射量,常作为参照指标。

也就是说,做一次头颅 CT 接受到的辐射,相当于 8 个月的背景辐射。

辐射是电磁波的俗称,它无处不在,可分为电离辐射(穿透力强,达到一定量时可直接打断生物大分子的化学键,可能对人体细胞造成损伤)和非电离辐射(一般不会对生物体造成损伤)。

在医院的常规检查中,B 超、磁共振,是非电离辐射检查手段,而 X 线、 CT 及核医学检查,则会产生电离辐射。

常规 X 摄片的辐射剂量相当低,可以认为完全安全。CT 检查承受的辐射剂量较高,甚至可能达到 10 mSv 以上的风险剂量。

但是,和其他治疗、检查手段的选择一样,做 CT 检查,也是权衡利弊后做出的选择。往往是怀疑患者有某些疾病疾病,且没有其他替代检查手段时,才会采用。

与其他已经明确的致癌因素相比(如吸烟),医疗辐射有害的风险极低。

本文内容及图片来自同行及网站,在此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秦子顺
秦子顺 主治医师
南昌大学二附院 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