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晶体脱位怎么办?
人工晶体植入以后,有一部分人会出现脱位的问题,常见原因包括:
1 受到外伤,原本正位的人工晶体变成脱位。
2 原来就存在晶状体半脱位的因素,手术当时对晶体位置影响不大,时间久了,脱位变得明显。
3 原来缝合固定(悬吊)的人工晶体的缝线松脱降解等等。
通常,多数人的主要的症状是突然的视力有所下降,(也有部分人的视力会突然清楚了,这部分人主要是原来有高度近视,人工晶体手术后也留有一定程度的近视,脱位以后,近视没了,所以会突然感觉看远处清楚了;其实,这类高度近视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人工晶体的脱位),不管是上述的哪一种,都是需要做手术解决的病,个别的还会出现人工晶体脱位到眼前房内,接触角膜,更应该及时就医。
目前的手术方法主要包括
1 把脱位的人工晶体从眼内取出,酌情重新缝合一个新的人工晶体(更换另外的晶体或仍使用原来的晶体),这是目前常规的一般做法。
2 原来的人工晶体不取出来,重新在眼内进行缝合操作,把它再固定。这种术式相比前一种损伤小,也可能花费节省一些,对于以前做过多次手术、高度近视的病人,如此方式的做法可能比前一种更理想。但是,这种非取出重新缝合的术式对医生的经验、特别是对手术技巧要求比较高,而且,也不是每个医生都擅长这种术式,病人在实际就诊与医生交流过程中应当有自己粗略判断。另外,也不是每一种人工晶体都适合这样做,因为人工晶体有许多种,材料和形状也差别很大,有的人工晶体不适合这样做,只能选择其他经典方式,最终如何做这类手术,最终还是要医生根据病情权衡利弊后来做决定。
不论选择那样一种术式,都是医生根据术前和术中的眼底情况来酌情决定,通常都需进行联合玻璃体切除的手术,这个玻璃体切除的手术应该是比单纯白内障的操作更加复杂。另外,相应的手术操作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的步骤还包括要在术中检查眼底视网膜的情况,只有在评估视网膜没有问题的前提下,才进一步做人工晶体的再缝合固定,倘若术中发现视网膜有问题,不适合继续缝合人工晶体,那么,手术也有可能暂时就到此为止,人工晶体的事也就等日后再说了,这一点,病人需要有充分的理解。所以,相对来讲,人工晶体脱位的手术不是一个单纯只针对晶体的手术,其实是一个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人工晶体的联合手术,比单纯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要相对复杂得多。
3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部分病人来就诊的时候,可能还伴随其他眼底的病变,医生判断即使重新更换晶体也不会提高视力了,也就单纯做一个取出人工晶体的手术结束了。
本文是刘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